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在忠勇营犯事,全部处罚都是不给饭吃,挂营口木梁上,挨过了就能去后勤营养两三日再归队,没挨过,那就是随便挖坑埋了。

    所以现在忠勇营里的刺头,兵痞越来越少。刺头,兵痞不是被饿的服气,就是被直接埋了。

    回营兵卒开始相互穿戴二十多斤的布面甲。

    现在忠勇营有两千套布面甲,两百套重甲,皮甲二千套,藤甲一千套。

    出去干活时穿戴皮甲,巡逻时穿布面甲。

    就这五千套甲胄,韩昔都敢自信的说,山西少有军队比他甲胄多。

    兵卒穿戴好比皮甲沉重两倍的布面甲去到露天的食堂开始排队,原本派一条队领取食物,但因为插队所以变成两条半。

    队伍后面有不少人抱怨着。

    不过食物都是定好了量,拿取很快,倒也没有人因此闹起来。

    “呵呵呵!今日居然有羊肉汤,还有米糕。”徐狗子笑着一口将米糕吃入口中,米糕内夹杂了红枣,核桃十分的好吃。

    “今日难不成是韩总兵娶小妾了?又是肉汤,又是米糕的”一旁的廖二拿着米糕细细品尝,顿时一股软糯。

    米糕是大米和糯米做成,现在的大米可是卖到七八钱银子一斗。

    这价格,就算是寨子里的寨主都不舍得吃。

    一众吃着米糕的兵卒都是低声聊着韩昔的八卦,议论韩昔能睡几个婆娘,这就是忠勇营吃饭最爱干的事情。

    “嘿!你这小娃米糕不耐收,趁着热乎赶紧吃了。”徐狗看着身边的侄子将两块米糕收入怀里就是说道。

    徐狗的侄子,徐柱子并没理会,埋头喝着肉汤,一张饼子吃了一半也塞入了怀中。

    “你这娃子!”看着跟倔驴一般的侄子,徐狗也很是无奈。

    枣平寨这边一片金黄的的麦田吸引了不少的流民往这边走来,不过都被巡逻的兵卒驱赶离开。

    现在枣平寨两千顷山地养五万人有些养不过来了,所以并没有继续接纳流民的打算。

    虽然有巡逻的兵卒在驱赶流民。

    但还是有不少的漏网之鱼,毕竟两千顷地蔓延在二三十里地上,不可能真的将所有的流民拦截住。

    这些漏网的流民在田间徘徊,等人收完小麦后就会捡拾遗留在田地中的麦穗。

    一亩田少说也能捡个二三斤。

    这些流民选的都是兵卒收割的田地,因为只有这些田地才会有麦穗捡拾。

    那些寨民捡拾干净的,连麦秆都没有一根。

    过来接班的兵卒驱赶着这些流民,有些甚至将流民捡拾的麦穗抢了回来,流民见了也不敢反抗。

    只是流民被抢的时候直接带杆子塞入口中,如此自然是惹来一阵拳打脚踢的。

    领头的总旗也是个苦命人,所以开口制止道:“行了,将他们赶走便是。”

    一众兵卒闻言,停下了手,被打的流民青年不断咀嚼着口中的麦穗,连同口中的血水一同吞入肚子里。

    “嘿!徐总旗,你侄子不会想婆娘了吧?”突然有个兵卒嬉笑的说道。

    徐狗感觉有些莫名其妙,随后顺着这些人的目光看去,只见田埂一处不起眼的草丛边上,徐柱子将刚刚吃饭收起的半张饼子和两块米糕塞入一个看起来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女娃手中。

    “我说这孩子怎么最近吃饭都要留下一半,”徐狗一副恍然的神情,随后急步找过去,心想这小子真是不要命了,不久前就有几个用粮食去嫖的就被吊死在营头。

    “柱子哥,这米糕我不能要,我拿半块饼子就好。”

    徐狗面前的女娃将米糕塞了回去,女娃身后跟着的两个半大孩子,眼巴巴的看着那两块被阿姐塞回去的米糕。

    “英子,给你就拿着,不说,我还要去收粮,你自己小心些。”徐柱子将米糕塞入女娃手中,随后转身想快步离开,谁知道撞上了一堵人墙。

    “叔,叔,你怎么在这。”徐柱子有些结巴的开口。

    徐狗扒开徐柱子,看着面前蓬头垢面的女娃有些吃惊的问道:“隔壁村的刘木匠的女儿?你们怎么在这里?刘木匠呢?”

    “村,村子进了流寇,大家都跟着流寇走。我们和爹爹他们走散了。”英子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声音有些哽咽。

    徐狗听后一惊,要知道徐家寨就离刘家村不远,也不知道寨子有没有事情。

    “韩总兵来了,”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大喊的声音。

    这将徐狗拉回神来,随即嘱咐几句:“英子,你先在这吃米糕,等下叔回来有话问你。”

    说完,就是匆忙的拉着徐柱子跑回队伍中去。

    只见,韩昔带着百骑来到田埂不远处。

    看着田间稀疏的小麦,韩昔就是问道:“和我们一起种小麦的那些乡绅收成如何?”

    “那些乡绅从我们手中购买了不少的肥料,听说收成不错,都有百斤以上。”席步笑着说道。

    闻言,韩昔脸带笑意,他说今年过来找他购粮的粮商少了如此多。

    这山地种小麦始终没平地种的高产,只有种玉米时相差不大。

    看着天空的烈日,这几日韩昔在周围跑了一圈,除了几条主干河流,大多的小溪都干裂。

    开春时节,除了韩昔打造水井的那几处地方能看到一丝绿意,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地表,路上还多出了不少白骨。

    “看来今年又要旱了”韩昔有些感慨道。

    延安府从韩昔来之后就是一直旱个不停,六十多万的人口,此时不知道还有多少留在境内。

    “如果再如此旱下去,我们的耕地要缩减到一千顷才行了。”席步在一旁说道。

    韩昔有些无奈的点头,那些干裂的土地,裂缝有巴掌那么大。

    水泼洒上去很快就蒸发掉了,不用半日的工夫原本湿润的土地就变的干裂。有很多地确实不适合耕种,就算有稻田的水井都难以耕种。

    “这事情你看着办吧!仓库里有些红薯,你带人试着种植红薯。”韩昔嘱咐道。

    这些红薯是韩昔意外在京师发现的,韩昔弄了一些回来,然后借助系统市场功能,弄出了上万斤。

    红薯这植物,比玉米土豆还耐旱,叶子果实都能吃。

    这么多高产作物,枣平寨五万多人应该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