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9章 汉中洪水

    片刻后,韩昔看着高迎祥离开的背影就是问道:“这人叫什么?”

    不沾泥笑呵呵的上前回道:“这人是义军里的闯王。”

    闯王?韩昔摸着下巴沉思片刻,便回想起此人的信息了,被捕后,崇祯用十几万大军押解回京,也是一号人物。

    “是了,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小闯王的?”韩昔好奇的问道。

    不沾泥挠头沉思片刻,回道:“没听说过什么小闯王,不过闯王手下确实有几个闯将。”

    韩昔听后暗自点头,想来这其中应该有一个就是李自成了。

    这些流贼现在慢慢成了气候也要防着点才行,关中今年又要闹旱灾,要是再让这群人进入关中祸害一下,那今年保底线六百万石粮食。

    嗯!应该是八百万粮食的保底线,这人口从三百多万上涨到将近五百万,这粮食的保底线自然也要上涨。

    也就是系统提供了高产的土豆和玉米种子,要不然连年灾害,还真养不活如此多人。

    不过这些种子只有从系统出的第一批才会高产,如果从中种出的玉米,土豆内筛选种子。

    玉米一亩产量还没水稻多,一石五斗就算高产,而土豆则是普遍在两石左右。

    如此对推广两种作物产生了一点阻碍。

    好吧,主要每年春耕时,韩昔到处下发种子实在太累了!

    最近韩昔总觉得自己成了搬运工,这不搬又怕出事,心里难受的紧。他已经让人打造大型厂库,每百里设置一处。

    以后秋收粮食都运到厂房统一回收,货物也是从厂房内统一发放。

    关中宝鸡到潼关大概六百里,所以这样的厂房设置六处就够,加上庆阳,延安府,葭州,太原吕梁山,潞安府,河南嵩山六处地方。

    韩昔揉了下额头,就算如此依旧很多,秋收的时候一个忙活三日,就够自己忙一个月了。

    看来这延安府和庆阳也不能全部搞轻工业,还是要产粮自给自足才行。

    韩昔心想,这经济的事情以后不能太依靠系统了,否则要将自己搞死。就算有系统,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有限。

    旁边的不沾泥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身边的管事,卖出如此多武器不是应该高兴才对么,但这管事却是满脸的无奈和愁容。

    崇祯四年,九月。

    朝廷集结的二十万大军没打到关中,却是和山西的流贼打了起来,就连飞虎寨也被官兵围起来。

    长子县一带的庄园受到流贼的袭扰。

    长子县和屯留县韩昔麾下的四千顷耕地估计要减产,最麻烦的就是这流贼过后官兵又来,这两伙人那是一个比一个的难惹。

    看洪承畴的意思是要稳定后方再和关中的大秦军一决雌雄。

    而韩昔看洪承畴在剿灭流贼,便是下令汉中集结的军队南下保宁州,准备拿下利州,剑州作为南下的桥头堡。

    军队是集结好了,不过最后仗没打成,全部跑去救灾了。

    汉中府向西的洋县和两百多里外的紫阳县发大水,汉江两岸田亩尽淤。

    此时游神过来的韩昔黑着脸看着被大水冲毁的田地。今年他可就指望“西北小江南”产出的粮食运往延安府和庆阳府。

    汉中此时有耕地三万顷,而且大多都是水田,产量都是在两石以上。

    三万多顷那就能有六百多万石粮食,“西北小江南”可不是吹出来的,就这粮食产量都抵得上汉中大半的产出。

    就是因为关中有汉中府这产粮地,所以就算连年旱灾也没饿死多少人,粮食价格还算稳定。此时的汉中可是归属陕西管理的。

    这三万多顷地中有四千多顷地是瑞王的,瑞王已是逃跑到成都了,这三千多顷地自然是无主之物。

    加上官田就是有上万顷,韩昔再丈量一下土地,瞬间就整出一万八千多顷土地。

    所以说这六百多万石粮食,韩昔最少也能收上四百多万石。

    汉中一府九县,两县被大水淹没,那少说就是没了四五千顷的耕地,那就是一百万石的粮食。

    韩昔能不脸黑么。

    要知道此时延安府只是耕种了两千顷靠河的耕地,庆阳府也是差不的情况,而关中各府,州,县今年全部喜提大旱灾。

    全陕西可就就要靠汉中吃饭呢!

    韩昔那个急的,每日喝了几壶的参茶。

    “这真是烧的真是香呀!”

    “给你吃,你敢吃?”

    “呼呼呼!我家的牛就这没了。”

    一群百姓看着看着一处大坑都是默默的流着眼泪,这处大坑里面全是从汉江打捞起来的动物尸体,还有人的。

    此时正被统一焚烧。

    “好了,都别在这看着了,快些回去将地整理,官府说今年秋税上缴白菜和萝卜”人群里的老头大喊道。

    水稻是被冲没了,韩昔只能让这两县补种产量比较大的白菜和萝卜了,这两样蔬菜的亩产都能达到三石到六石之间。

    而且都能在冬季前收获,适合做为过冬的蔬菜。

    “里长,听说官府每家每户都补一头大水牛,是不是真的。”一群人都是围上了七嘴八舌的问道。

    里长没好气的高声说道:“做什么白日梦呢,官府老爷不让过来催你缴税就偷笑了。”

    “那官府说的水牛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呀!里长你倒是说说呀!”

    周围的百姓都是竖起耳朵听着。

    “水牛每头八两,每个村子凑出五十六两买七头牛。”里长大声的说道。

    “这钱都被大水冲走了,哪里有钱。”

    “就是呀!”

    周围的百姓听后都不是很乐意,一条村三百多户人,凑五十六两,那少说每户也要出将近两钱的银子。

    最重要的是,这钱出了,到时牛还不一定能用的上。

    三百多户人,每家几亩地,合起来就是二千多亩。

    一头牛耕一日,最多也就两三亩,七头牛要是想一直耕地,一日十五六亩就是极限。

    两千多亩,那不是要三四月才能耕完,到时白菜和萝卜都熟了两季。所以一众人也不傻,才不会凑这冤枉钱,最主要的是,他们真的没钱。

    此时的韩昔也很无奈,这些个村子居然五十六两也凑不出来,他都是想大气的将牛送出去,让百姓赶紧种地。

    但这些牛都是帝国村落出的,上限二十头,送出去的牛那上限依旧在,除非牛被宰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