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宁夏,甘肃都不在市镇中心覆盖范围,自然无法建造建筑。

    前段时间手气好,又抽到一市镇中心,不过已经用到登州。

    韩昔已经让旅顺,金州全部种植水稻了,那边靠海,所以他打造了很多的水井。

    不过就算没有系统水井加持,但只是种个几百顷地应该没问题吧。

    “是了,将军,米脂县人全跑到归德堡一带了,那边的工坊已是满人,而且用水也很是紧张,恐怕要派一支军队过去驻守。”田沣再次说道。

    “米脂?那地方还有人?”

    也不怪韩昔如此想,很多流贼就是米脂出去的,而且米脂这些年也是旱灾不断,加上张献忠带走十八寨一两万人。

    整个米脂县,几乎没什么人迹了。

    “嗯!都是从山里跑出来的,已经聚集了上万人,就在归德堡隔壁山坡上搭建窝棚。”田沣回道。

    韩昔有些无语,这叫啥事,相比归德堡,隔壁的葭州不是更近。

    过了黄河去吕梁山,说不得还能得到飞豹寨的救助。

    跑来归德堡韩昔也很为难。没看到他都缩减耕地了么。跑过来,估计草都没得吃,去了吕梁山,现在开春,说不得还能吃些野菜什么的。

    有手艺的,可能还能打些野味解馋。

    “你说这事是不是孙传庭在搞鬼?”韩昔问道。

    闻言,田沣沉思片刻说道:“有这个可能,毕竟米脂离绥德州很近。”

    “你过去看着点。”韩昔有些无奈,上万人,都可以将归德堡升级成县城了。

    和田沣交待完事情,韩昔便出了韩府,出了大门,便感受到热辣的阳光。

    穿在身上厚实的棉衣顿时有些热了,榆林这昼夜相差十几度的温差,真是让人难受。

    韩昔带着数十护卫出门,这几乎是他出门的必备排场了。

    过了小道,行到主街道时,人流开始增加。

    穷苦之人为了活着忙于奔波。

    富人则是忙于寻找快活和享受。

    路过一个转口时,韩昔看到一群驴马车扎堆在一处门店旁,而在门店对面则是站满了汉子,似乎是在等活。

    这里是城内一处出售冰块的地方,一块五十斤重的冰块四钱银子,主要是出售给城里的富人。

    当然,韩昔也没缺德的用硝石直接制作冰块给人吃。

    这些冰块全都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秦岭山脉中的太白山制作。制作后由韩昔运送回来,不过一般都是心情好的时候才运输。

    毕竟搞这个,一百五十斤才一两钱银子,还不如直接卖粮食来的省事。

    “去,给弟兄都买根冰棍!给我带个烧仙草回来”韩昔掏出十两银子给身边护卫道。

    在冰库斜对角,就是徐莹开的一家冰饮店,生意十分火爆,听说能日入斗金。

    一石两斛,一斛五斗。

    差不多一日两千多两收入吧。

    不过因为不可能,因为那里最贵的冰棍才一钱银子,冷饮也是如此,想要两千两收入,估计一天要买两万根。

    城里富人就剩下几百户,一日卖出上千根就算不错了。

    估计是遭人眼红了。

    斗金没有,斗银可能有。

    大概两三百两一日,不过这样,还不如运粮食到米脂去卖。

    三月时,米脂的粮价就涨到一斗七钱,因为米脂夏粮又绝收了。

    运千石过去,就是七千两。

    不过这价格多少有点人为的意思,毕竟这段时间,从榆林卫出境的粮食,每月记录在案的就有一万多石,暗里的可能更多。

    毕竟榆林卫不止只有韩昔管理的万顷田地,其它豪绅,富户,家族管理的田也有一两万顷。

    这些田开垦多少,韩昔也没有过问。

    但从这些富户购买肥料的量来看,最少开垦了六千顷以上。

    要是学韩昔收一半,那就能收上二十万石左右。

    如此算下来,整个榆林一年总产粮大概在一百二十万到一百五十万间。

    而此时整个榆林卫,一千多里人口估摸在四十万左右。

    也就是说,内部消耗大概在七八十万石,刨除种子。整个榆林卫可调拨的粮食最少有三十万到五十万间。

    刨除韩昔手上存放的粮食,加上这些豪绅的无良,估计能出售的粮食多达二十多万石粮食。

    一年下来,少说也是百万两的财富。

    韩昔已是决定,再养一两年,就让准噶尔部过来收割。

    就在韩昔胡思乱想之际,四五个护卫已是将冰棍拿了回来,还有他的烧仙草弄了回来。

    用来装烧仙草的,是一个精致的木杯子,上面还有韩府作坊的标记,估计是归德堡那边的木匠作坊制作的。

    就这些冰棍和烧仙草,就花了七两六钱银子,也就韩昔如此奢侈了。

    韩昔拿个木勺搅动了下烧仙草,里面有红豆,葡萄干,黑色的凉粉,花生,赤小豆,杏仁,核桃,红枣,西米。

    这一杯下来,满满都是料,一钱银子便宜了。

    韩昔边吃边想着。

    过了片刻,韩昔带着护卫出了榆林城去了彪骑营。

    带着千人到保宁堡巡视。

    此时保宁堡是已经成为边墙蒙古人和关内商人交易的地点,韩昔派了一千军队入驻这里收保护费。

    平均一日也能收入个一两百两。

    之所以如此光明正大的弄,主要学大同府同僚的。

    此时明朝和准噶尔部是没有互市的,但大同府内官员上下一气。

    在边境开了数个互市。

    此时准噶尔部占领了归化城土默特整个故地,皇太极留守的几千人根本无用。

    准噶尔部东面到明朝张家口一带,就是宣府镇北面一带草原,最西面到达巴里坤左右横跨四千多里。

    骑马需要一个月才能横跨准噶尔部。

    黑色暗中地盘,红色明面投靠大明的,还有一个河南松山没标出来

    韩昔感觉整个大明都快被他明里暗里的势力给包围保护起来。突然感觉自己就是个大忠臣。

    想了想,韩昔决定放个口子给皇太极才行。

    要不然皇太极西进道路被堵死,只能南征朝鲜了,然后就是不断和广宁军队摩擦。

    给皇太极放开口子这事情也容易,只要将宽城的巴卡尔部西迁移便行。此时巴卡尔部的位置有点顶替朵颜卫的意思。

    可以说替大明守住蓟镇一带的防线,明朝多次抛出橄榄枝,并许诺了喜峰口的互市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