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8章 裁撤辅军

    几日后。

    韩昔参加完镜湖书院的开学典礼,捐赠一座书库便是离开。

    典礼并不是很隆重,但人却是十分的多,多是看徐莹布置的新奇课室,还有就是过来看美人的。

    离开的韩昔回到了军营。

    一直在开封附近活动的颜亮也是归来,一同带回来的还有四万的军队,其中有收拢筛选三万六千多人。

    韩昔准备再次整编一次,他已经摸清系统套路,只要不直接给兵卒发放钱粮,兵卒就不会算入百万大军中。

    因此,韩昔找了几个商人成立钱庄代发,并安插县令人才进行监督,而代发的钱,商人可以低价在韩昔手上购入物资。

    如此,原本超额的军队数量,一下压缩到了七十八万。

    此时,韩昔在庐江一带的兵力有些过多,光骑兵就有上万之数,好在都是骑兵,有系统资源供养。

    剩下的步兵加上颜亮这次带回来的三万六千多人,数量就达到了六万之数,加上负责后勤的人数就将近十万。

    其中有六万之数都是发钱银的。最低的月俸是半两银子,半石米。

    不过现在韩昔关注的不是俸禄,而是名额,他准备将大多数名额让给消耗比较大的骑兵。

    南面这边多是平原,所以韩昔准备将骑兵的数量再往上提升一点。

    庐州府保留一万守军,安庆五千,汝宁,归德,颍州一带各布置五千,五千骑兵日常巡逻,五千骑兵作为应急部队,一万千去剿匪。

    如此,军队压缩到五万,要裁减两万人。

    大别山,山脚下一处营地内。

    四周营盘围着山脚搭建了十几里。

    此时正是午时,各营地都是冒出了炊烟。

    二十人管理上千人的伙食,光是炊事营,人数就有上千人之多。

    此时庐州大多的军队都聚集于此,还在各地驻守的翘骑军只有万人之数。

    军队内上下等级分明,就连伙食也是如此。

    百户以上将校,顿顿有肉。

    骑兵,二菜一汤,米饭放开吃,每三日一顿肉。

    步兵,一菜一汤,米饭放开吃,每七日一顿肉。

    辅兵,每日三张薄饼或者窝头,每月能吃上两顿肉和米饭。

    战时则都是以干粮,罐头为主。

    分明的等级,让底层兵卒有往上攀爬的欲望。

    营盘内,一处划分出来供兵卒吃饭的棚子。

    一大汉将一碗饭从栏杆塞到对面:“三弟,吃快点。”

    栏杆对面一高瘦青年接过碗,随后从怀里拿出一半饼子递了过去:“大哥,这饼子不错,你也吃点。”

    将饼子递过去后,高瘦青年就是快速扒拉着饭。

    正兵的虽然能放开吃米饭,但吃饭的时间只有一刻钟,正常也只够吃一碗饭的时间,想吃第二碗,那就要吃快点了。

    所以一般正兵都是打上一碗头满满的饭慢慢吃,很少打第二碗的。

    高瘦青年只是片刻,就将半碗大米饭扒拉进肚子,也不用菜。

    高瘦青年停顿一下,缓口气问道:“大哥,听说辅兵营要裁撤人,是不是真的?”

    “应该是真的,听说要放一批人回去收粮。”大汉撕着饼子就着肉汤吃着说道。

    高瘦青年闻言,有些紧张的问道:“大哥,你说我会不会被裁撤掉?”

    现在在军营里,每日都有细面饼子吃着,时不时还能吃上一口白米饭,高瘦青年可不想回家里吃窝头,米糠,咽野菜。

    外面不知道多少人想进翘骑军中。

    “应该会,听说这次裁撤很多人。”大汉脸色沉着说道,不但辅军会被裁撤,他收到消息,一些表现不好的正军都是被划分到辅军营中。

    栏杆边缘处,都是这样的讨论声音。

    家中兄弟俩一起来参军的在翘骑军中还不少。

    营地一处中军大帐中,韩昔和田沣正讨论着驻守军队要守哪里。

    守城的兵卒不需要太多,只要武器火药充足便好。

    因为韩昔驻守的军队,大多都是县城。

    县城并不像州城那般大,所以有五六百人就能守住数万流贼的进攻。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安庆府境内的桐城县。

    数百官军外出野战,被流贼轻易的击溃。

    但守城时,却是拦住张献忠数万流贼。

    后来张献忠连攻十四昼夜也未能攻下来,更是铸就了铁打桐城的声誉。

    当然这事情因为韩昔的插入,是不可能发生了。

    不过韩昔对流贼的攻城能力却是不怎么放在眼中,那真是比后金还不如。

    此时流贼多是流动,所以一辆像样的攻城车都没有,所谓盾牌就是用麻绳捆着尸体顶在头上。

    破城就是用大斧砸城墙,并称为“木牛凿城”。

    其实韩昔有些不明白,这样的流贼是如何接连攻破州城的。

    很快,韩昔就和田沣商议好了兵力的部署。西南面兵力大多都布置在大别山一带的县城和要道上,以大别山防御流贼。

    西北面地形主要平原河流,则是以骑兵防守。

    “裁撤的事情军师你要关注一下,莫出了乱子,裁撤由两次分为三次吧。”韩昔嘱咐道。

    一次不可能真的裁撤两万,粮食价格高昂,一下裁掉两万人必定生乱。

    此时粮食价格如此高,庐江府没有发生饿死人,卖儿卖女的事情,就是因为韩昔养两万人,还给这些人发俸禄。

    每一个辅兵后面代表一个家庭,那就是两万户,将近十几万人口。

    每月半石粮,卖出少说有一两银子,加上原本的半两银子,那就是一两五钱银子,买米糠的话就是七百五十斤,足够一家吃上三四个月了。

    所以韩昔也要借着夏收的名头才敢裁剪一些人。

    等军饷代发体系完善后,再招募回来,现在韩昔可不会嫌弃兵力多。

    崇祯八年,五月。

    一支五万多人的流贼,在归德府西部黄河一带热情的帮忙收割水稻。官兵缩在城中根本不敢外出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