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2章 死人是最简单的事

    远处,一队骑兵正在奔驰,他们身上的铠甲沾满了泥土和血迹。

    战马嘶鸣着,蹄声如鼓点般密集,溅起一片片草屑和泥水。

    秋风轻轻吹拂着,却无法带走他们脸上的凝重。

    以林青为首的靖安军,在经过大范围转移与厮杀,

    终于将那万余人的残部斩杀殆尽,并且来到了这片战场。

    草原上的风景在眼前飞驰而过,远处的山峦如波浪般起伏。

    战马疾驰嘶鸣着,疾驰中鬃毛飞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蹄印,惊扰着大地。

    林青的视线极好,隔着很远就能看到那一片惨烈的大地,

    鲜血成坑,兵器甲胄散落得到处都是,战马与军卒的尸首也同样如此,散落在各地。

    三三两两的乌孙部军卒,正在打扫战场。

    而在战场一侧,有着五千人组成的蛮人军卒,领头之人站在一匹白色高头大马身侧,眺望远方。

    似乎在与林青对视,在其旁边还有一位身材高大的白发老者,看起来德高望重。

    “是乌孙升吉,右谷蠡王。

    林青身侧的拓跋砚面露凝重,道出了那人的身份,眼中带着浓浓的担忧。

    他怕身旁这人再次发疯,下令进攻。

    在昨夜的战事中,拓跋砚再一次领会了靖安军的凶狠与睚眦必报。

    日后对待此等敌人,定要做到一击必胜,若是被其反应过来,定要受其报复。

    昨日那一万乌孙部军卒就是例子。

    事实上,在斩杀了乌孙部四千余军卒后,那些军卒已经没有了敢战之心,

    若是此时后退,那些军卒非但不会阻拦,还会放任不管。

    但身侧之人却选择了乘胜追击,利用士气的优势,将其斩杀殆尽...

    这让拓跋砚很是不解,毕竟战场是要死人的,

    即便军卒再精锐,也难防暗箭。

    就此退却,少死一些人不好吗?

    拓跋砚不懂,在战事结束后,他也问过林青,但没有得到答复。

    如今他的身体在战马上起伏,再次发问:

    “有必要吗?白白死了这么多军卒,虽说是大胜,但我们是孤军,并不划算。”

    五千军卒孤身悬于草原,如今只剩下了三千余人,

    虽然歼敌不少,但靖安军的处境更为艰难。

    林青面露冷冽,看一下远处的右谷蠡王,淡淡说道:

    “九边环绕大乾整个北方,很大,但敢战之兵只有本侯一支,

    若本侯此次不挺身而出,还有谁能给大乾以提振士气?”

    “仅仅如此?”

    拓跋砚发出了一声轻笑,继续说道:

    “你靖安侯倒是舍己为人,不顾自身,

    但那些军卒死了就是死了,他们都是精锐,你倒是舍得。

    况且他们的死让我们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甚至可能回不到曲州。”

    听到此话,速度逐渐慢下来的林青眼神猛地变得锐利,冷冷地扫视拓跋砚:

    “我等身为大乾军伍,若是我等不敢死,

    大乾的百姓就会死,大乾的疆域就会遭到蛮人肆虐。

    届时国破家亡,魂无所归,届时再想死,那就晚了。”

    言语如刀,一般劈向拓跋砚,让他面露惊愕,拳头猛地握起。

    在不知多少年前,王庭在崩溃之际,四面楚歌,

    正是因为他们拖跋姓氏之人,不敢死不敢战,这才被赶出王庭落得偏远之地。

    待到意识到偏远之地的艰苦后,那时再想死战,的确已经晚了。

    这时,骑兵队伍慢慢停了下来,与乌孙部的军卒隔着战场相望。

    所有人都看到了那遍地尸骸,草原人的银甲与乾人的黑甲混杂在一起,皆是被血污沾染得看不真切。

    拓跋砚眼睛眯了起来,明显察觉到了身旁之人的戾气,

    千余名精锐军卒就这般死了,他也不像是表现出来的那般轻松。

    “千余人,你靖安军从未如此损失惨重吧。”

    不用林青回答,拓跋砚也知道这就是答案。

    不管是剿灭吉蛮部,还是在风浪城下袭杀拓跋部精锐,都没有如此大的伤亡。

    而如今,千余人没有一人生还,没有逃亡,皆死战到底。

    这在拓跋砚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在草原上,争斗一旦掀起,见势不妙就撤退回到部落中,寻找援军是常有的事情。

    通常不会在一处地方死战不退。

    除非是关乎部落存亡的水源地,

    而眼前这片地方,就是靖安军的“水源地”,

    拓跋砚自然清楚,若是让这五千人突破到正面战场,

    那就是压倒靖安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旦五千人援军到来,那蛮人的士气将焕然一新,

    不再萎靡不振,也不至于被数量少于己方的靖安军追着打。

    拓跋砚自然知道其中厉害,靖安军的人更是知道。

    所以在先前的厮杀中不要命一般砍杀敌人。

    在他们心里,仲佐臣部遭遇敌军精锐是一定的,

    想要让这些军卒不白死,那就只能击杀更多的草原人。

    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不到四千人击溃蛮族万余,将其几乎斩杀殆尽。

    这对于大乾来说,损失不过千人,就获得如此战果,

    可谓是能传遍大乾的大胜。

    这个消息若是传回大乾,对于九边的将士与百姓所能提振的士气不可谓不大。

    草原人并非不可战胜,只是他们乾人不够勇猛。

    如今靖安军在草原阵斩万余,自然可以做到大肆宣扬,提振士气。

    在这近五十年中,草原军卒对于大乾军卒来说犹如神明,不可战胜。

    从最初的草原野战,到最后的聚城而守,使乾人心中的畏惧塑造起了这尊神明。

    但如今,草原人败了,神明流血了。

    这便意味着,草原人并非不可战胜,神明亦可杀死。

    战争之中,三千余军卒即便精疲力尽,但染血的盔甲附着于身,破碎的长刀别于身侧,

    新鲜的伤口流着血液,

    散发出来的气势撼人心魄,让与之相望的乌孙部精锐自觉低人一等。

    右谷蠡王眼睛眯起,深深看着这一切,

    深吸了一口气,他看向一旁的乌孙茂生,问道:

    “老师,本王此行带有军卒五千,若是此时本王下令,全军冲锋,是否能将其靖安军歼灭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