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五七章 以最怂的姿态,说出最硬气的话

    武英殿内。随着丞相胡惟庸胡的开口,太子朱标猛然抬头,望向了胡惟庸!目光为之缩了缩。这个时候的胡惟庸,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看起来当真是怂的很。在朱元在朱元璋面前,大气都不敢喘,说跪就跪。趴在地上,头抵着地,腚撅的老高。一副窝囊至极的样子。看起来,丝毫没有一国宰相应该有的气节。可是说出来的话,却一点都不怂!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以最卑微最怂的姿态,说出最硬气的话。他这话的,可不简单啊!听起来像是在认错,可实际上却直接就将矛头对准了韩国公李善长!而李善长,可以说是把胡惟庸一手提拔上来的人。甚至于可以说,胡惟庸就是李善长安排在中书省里的人。可是现在,胡惟庸却在这样的时刻里,对自己父皇说出了这样的话。他这是摆明了,要死命的往李善长身上捅刀子!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巧合。偏偏就是在自己父皇,决心要和李善长他们斗上一场之时,胡惟庸这个丞相,来到这里,说出了这样的话!虽然他是被自己父皇召过来的,虽然看起来胡惟庸是在自己父皇发火之后,才说了这样的话。可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无比精准的,踩在了父皇暴怒的点上。若说这胡惟庸,真的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在父皇找他问话之前,对于地方上的那些事,他连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显然是不可能的。不然他绝对不会在此时,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可胡惟庸偏偏就是装作自己不知道,不经意的说出来了这样的一番话。胡惟庸这家伙,是要趁着这个机会,努力的往上再爬一爬,想要摆脱李善长,当上真正的宰相!准备借此机会,借助父皇之手,把宰相的权力从李善长手里夺回来!如此看来,这一次的事儿,别管李善长也好,还是胡惟庸也好,没一個是干净的!李善长绝对是主谋,在暗中搞事情。胡惟庸基本没参与到这件事情里。但是,却在听到了一些风声之后,并不禀告父皇。只是坐视事态发展,达到了一个严重的地步。只有达到了这种严重的地步,自己父皇才会暴躁。下狠手和韩国公拼上一场。胡惟庸才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家伙,果然居心叵测,胆大妄为!看来自己父皇从模拟器当中看到胡惟庸会造反的未来,就是真的。这家伙,现在李善长等人还在,都敢如此做。那在今后,完全掌握了宰相的权力,就更加不得了了这一刻,在觉察到了李善长的这些想法后,就连太子朱标都出现了一瞬间的震动。能当上宰相的人,可以当真不一般!不愧是在洪武朝,自己父皇还在的时候就造反的人!不过又想起自己父皇那已经升起的,废除中书省,废丞相的想法。朱标再看一下眼前这心机深沉,貌恭而心不服的胡惟庸。感觉顿时就又变得不太一样了。眼前的胡惟庸,确实心机深沉,胆大妄为。可是却不知道他这个时候,越是心机越深沉,做的飞扬跋扈的事情越多,今后他的下场就越凄惨。毕竟父皇已经决心,今后要废除丞相制度了。只有胡惟庸越飞扬跋扈,闹出来的事情越大。今后自己父皇废掉中书省和丞相时,所遭遇的阻力也就越小。猛的一看,这件事胡惟庸知情不报,是在利用父皇,想要借父皇之手去打李善长。他从中获利。但是从更长远来看,胡惟庸的这些作为,却完全落入了自己父皇的考虑之中。在他以为他成功了,借助父皇获取利益之时,却不知道他却陷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局里。也同样,成为了自己父亲手里的棋子在帮着父皇完成父皇更大、更为惊天动地的计划!如此看来,还是自己父皇老奸巨……棋高一着!看到这些,朱标心生感慨,当皇帝的真累。需要给这么多臣子斗智斗勇。很多人和皇帝之间,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当皇帝的如果不够聪明,手段不够强,想要坐稳这个一国之君的位置,掌握权力,可真不容易。有父皇这个开国皇帝坐镇之时,尚且如此。今后自己大明的那些皇帝继位以后,真的能压住这些人朱标想着这些,不由的心头有些沉重起来。至于胡惟庸这个时候,依旧是趴在地上,看起来一副窝囊,特别弱小的样子。对皇帝服服贴贴……“它娘的,你就那么废物大明的丞相是你,不是李善长!咱让你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你就是丞相!你本该行使你丞相的权力,做你该做的事。你却如此废物。该伱做的事儿都做不好,连让底下那些官员们,听中书省的命令,听朝廷的命令都做不到你是干什么吃的!”朱元璋听了胡惟庸的话后,停顿了一下。再度望着胡惟庸骂了起来。脸贴在地上的胡惟庸,听到了朱元璋的这声骂后。不仅仅没有半分的恼怒,也没有觉得有任何受到侮辱。相反整个人,一下子就变得无比欣喜起来。心中雀跃。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自己敏锐的觉察到了机会,顶住巨大风险和压力来做这事。如今果然是成了!自己之前看的果然很对。自从中都城上的事发生之后,上位和李善长之间就越行越远。对付李善长最强的刀,已经不再是刘伯温,而是上位!上位的这骂不是骂,在胡惟庸听来,简直就是天籁之音!这说明上位这一次是真的被李善长给惹毛了,想要对李善长动手。迎接来自李善长的挑战。而上位方才所说的那话也很明确。就是让自己这个丞相真正的掌权。而想要掌权该怎么做自然是要从李善长手里抢权力!当下胡惟庸连忙出声道:“上位,臣无能,臣辜负了上位您的厚爱。臣痛定思痛,接下来必然会努力做事。将属于中书省,属于朝廷的权力都给拿回来!”他声音坚定的说道。这等于已经算是给了朱元璋明确的答复。他胡惟庸在这事上,愿意冲锋陷阵,和朝廷牢牢的站在一起。朱元璋闻言冷淡道:“咱记得,韩国公可是将你提拔起来的人吧说起来对你恩情不小,你敢如此他哼上一声,你的骨头还不是要酥了”胡惟庸闻言,跪在地上直起身子,一脸义正言辞的道:“上位,臣的这个丞相,是上位您的丞相,是朝廷的丞相!臣领的俸禄,是上位您给开的。臣的一切都是上位您给的!而不是其余人给的。韩国公对臣,确实有算得上是知遇之恩。可公是公,私是私,公私一定要分明。遇到大是大非,臣还是能拎得清的,绝对不会因私废公!就算是因此被人辱骂,说臣忘恩负义,也在所不惜!”胡庸的这一番话,说的可谓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朱元璋听了胡惟庸如此说,面上的神情出现了一些变化。望着他道:“起来吧,别在地上跪着了。”胡惟庸闻言,忙站了起来。“胡相,咱还算没有看错人。胡相你还是忠于大明,忠于咱的。既然这样,接下来就好好的做事吧。这一次的事情,一定要解决。今后咱不想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咱唯你是问!”“是,臣今后一定竭尽全力,不会让这种事情再发生!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上位您唯臣试问!”胡惟庸郑重出声应道。朱元璋看他的一眼道:“行,咱记住了!滚吧!”“微臣告退。”胡惟庸在听了朱元璋的话后,连忙恭敬的对着朱元璋,以及朱标二人行礼。从武英殿内退了出去。半分犹豫都没有。并因为朱元璋让他滚而气愤,反而整个人都变的异常高兴。走出武英殿,胡惟庸的脸上就露出了一抹微不可觉地笑容。这一次的事情,成了!之前在中都城上,刘伯温出手都能上李善长吃个大瘪。现在是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亲自出手。看李善长还能逍遥到几时!上一次的事儿,只是让李善长损失了威望。其余的并没有损失特别多。这一次的事情若是做成了,李善长根基必然会动摇!甚至于还会引起崩塌!到了那时,自己的好日子可就来了!自己将能够成为真正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种。而不是如同现在这样,憋憋屈屈,不能号令天下。李善长想要自己永远听他的话,怎么可能!坐在了丞相这个位置上,谁还没能没有点野心谁会甘心做他的傀儡他知道,李善长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的把他看在眼里。也不曾真的将他当成丞相。既如此,那这次自己这个做丞相的,就联合着皇帝,好好的给他送个惊喜!让他知道,如今知天下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他胡惟庸已不再是之前的胡惟庸!如此想知,又不由的暗自摇摇头。觉得这李善长,还当真是作死。好好的日子不过,偏偏就要找死做上一些不该做的事儿。不论是中都城上的事,还是这一次的事儿。都是这家伙自己作。如若不然,自己想要寻找机会从中获利,拿回属于丞相的权利,可真不容易。真不知道这李善长,放着这么好的日子不过,偏偏还要如此作死,和皇帝对着来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的胡惟庸,和造反时的胡惟庸有很大的不同。心态不一样。此时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想,不太明白李善长的这些作为。并觉得李善长如此做很蠢。可是当他把丞相的权利拿在手中后,也一步步的,也成为了李善长,也做出了现在他认为作死的事。甚至于在很多地方,做的要比李善长更加的过分。只能说很多时候,位置不同,接触的事情不同,所产生的想法也不同。不同时期的人,对待同样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人,活着活着,猛然回头却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活成了当年讨厌的模样的原因之一…………武英殿内,胡惟庸离开后,朱元璋那刚刚有了一些好转的脸,又一次的沉了下去。拉的老长。“标儿,看到了没有这当臣子的,总想要和皇帝对着来。不同的人大多有不同的追求,为了这些,甚至于想要从咱这里谋划,想把咱当枪使。李善长掌握相权,敢领着人和咱对着干。胡惟庸这个时候看起来老实,可却一点也不老实。今后坐稳了位置,获得了他想要的丞相的权利,在今后也必然会和咱对着干。所以,这个丞相制度不能留!必须要废掉!”听了自己父皇所说的话,又想再想想这次事情始末。以及胡惟庸方才在这里的表现。朱标有些说不出话来。在很大程度上,自己父皇说的是事实。相权和皇权之争,二者从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可是在今后,没了丞相,官员中就不会再出现,类似于丞相的人吗尤其是皇帝能力比较平庸之时……在朱标看来,这些是一定的。绝对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但这些他也没有再说。一方面是他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另外一方面则是,这个时候对于自己父皇而言,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已经足够烦闷了。自己不能再说别的让他分心。需要让父皇先一心一意,迎接来自于李善长的挑战。这才是最重要的……朱元璋提起胡惟庸就骂,但有了刚才的这一番事,其实也让他微松了一口气。方才他将胡惟庸给喊过来了,敲打一番。说是敲打,反倒不如说二人之间已经达成了一个联合。那就是共同对付李善长。虽然胡惟庸这个宰相,很多权利都没拿到,被李善长架空。但终究还是一个宰相。在一些关键的时刻用的好,还是能发挥出不小作用的。至于接下来的事儿,那就是等着徐达,邓愈,冯胜等人来到京师,与他相见。从而和他们建立更为稳定的关系。把他们给牢牢的拉拢住。有军权在手,又有胡惟庸这个宰相。兵马不乱,那么很多事儿就好做得多。只是再想起卫国公邓愈女儿的事情后,朱元璋心头又多少显得有些沉重和烦闷。她若不乱来,让自己家老二娶了她,和卫国公邓愈联姻,事情多轻松,很好解决。可偏偏那家伙是这样一个性子!这让朱元璋都为之为难了。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来。不过还好,距离邓愈回来最起码还需要十天的功夫。有这十来天的功夫,也足够他想出好的解决办法,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他就不相信,活人能让尿憋死!就不相信他想不出来好的应对之法!父子二人又在这里说了一些事情后,朱标从武英殿里离开。返回文华殿。武英殿里只剩下了朱元璋一个人。他坐在这里,面色显得平静。但过了一阵后,却突然毫无征兆的一拳捶在了桌子上!面色,一下子就变得异常难看起来。别看他之前,在和朱标说放弃北伐的事情时,完全不在乎的样子。可实际上,对于白白浪费这次机会,他又怎么会甘心多好的一个机会!王保保这样一个,对于如今的北元而言,宛若护国长城一般的人物没了。北元鞑子必然惊慌失措。大军在此时进行北伐,就算灭不了鞑子王庭,也能够得到巨大的利益。可就是因为李善长这狗东西肆意妄为。硬生生的让自己这边,放弃了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今后还不知道要费多大的力气,才能够完成!这等事儿,对于一向对北元鞑子,有着很深仇恨的朱元璋而言,怎能不憋屈怎能不让他生气所以在接下来,事情办妥之后,李善长这家伙,绝不能给他留什么好下场!他等死吧!……中都城,越发显得荒凉了。李善长又一次来到了中都城,在这里清理杂草,驱赶飞鸟。来用他的力量,维持着中都的整洁。可他一个人的力量,又怎么能把这么大的中都变得干净这么大的地儿,他又怎么可能清理的过来很多地方,野草清理之后又长,而这边还没有清理完,其余更多的地方,早就已经荒芜了。草长得很深。那些鸟雀,也占据了这处无人的荒凉城堡。被驱赶之后,盘旋一阵儿,便又落了回来。这根本就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事儿。可李善长还是隔三差五的,前来做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最近一段时间,李善长来这边来的更加勤快了。几乎天天来。他又一次来到了中都城的城墙上。夕阳的余晖之下,看着这座一旦修建起来,绝对比应天府城更加雄伟壮阔,更加震撼人心,必然千古留名的城池。眼里面满满的都是惋惜,还有心疼与执着。多好的城池啊!可不能就这样废了!“快了!你们很快都能够再次被修建起来。这里必然能成为最伟大的都城!世人也必然记得我李善长的名字。子孙后代想起我做的事儿,都会对我投来感激的目光。带着崇敬!”李善长喃喃自语,脸上带着憧憬,还有一些笑意。他已经收到了一些消息。他在之前所进行的那些手段,到了此时,已经显露了一些效果。徐达那边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催粮催得更紧了。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得到消息,说徐达最近刚调集兵马,带兵出征。可结果才刚刚出去没两天,就又一次的回来了。这个消息对于李善长而言,简直好的不能再好!虽然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徐达突然之间就要带人出征。但是却知道,必然是徐达或者是朱元璋,察觉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机会。想要动手打北元。不然的话,徐达绝对不会轻动。自从洪武五年那一次的失败之后,徐达这边虽然还和北元那里,时常有着一些战事,但都是小规模的摩擦。还从没过这一次这么多的兵马。这次偏偏就动了。那这就很说明事情了。若无一个比较合适的战机,徐达和朱元璋他们,肯定不会如此做。这样以来,自己的作用就会被凸显出来。能够明确的,让朱元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自己这次,可谓是打到了朱元璋的七寸上。他知道,依照朱元璋的性子,在这件事情上绝对不会轻易认输。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来用他的力量,尽可能的解决这件事儿……李善长如此想着,看着这夕阳下的中都城,忍不住笑了笑。可是自己已经在这件事情上出了手,又怎么可能会让他成功。真当自己这么多年执掌权力中枢,是白干的真以为天下的那么多官员,是那么好控制的也只有自己,才能够让这么多人服服帖帖,听话办事。没有自己开口,在这件事上就算是朱元璋这个皇帝,也一样不好使!无论他用什么办法,都破不了这个局!想要破这个局,那就必须向自己低头服软。而是代价,便是修中都!不修中都,他就想要地方上再次运转起来。想要攻打北元,畅通无阻。粮草后勤等方面的供应都足足的。又怎么可能李善长觉得这这样的事,一定会发生。君臣这么多年了,他太清楚朱元璋对于北元到底有多仇恨!也是因此,这次朱元璋哪怕心里面再不舒服。在这二者之间,也一定会选择修筑中都城,从而换来自己的支持。给他继续保证粮草后勤。让他那里,可以让人放心大胆的出兵攻打北元。迎着夕阳,他面带欣赏的看着这座,他一手主持修建起来的城池。面带笑容与希望。仿佛看到了这停工几个月的中都城,再一次开工,并最终如同他预想的那样完工。成为这世上最伟大的都城!不仅仅要超过刘伯温主持修缮的应天府城,同时也超过北宋的汴梁,超过洛阳,超过长安!他坐等朱元璋那边传来消息,主动与他相见。也想好了一些相应的条件。在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他这边还可以向朱元璋,再适当的服些软。表明自己今后,都会好好听话,好好做事。把朱元璋以前所提的,那些修中都城的要求,全部都给落实。把修中都城的劳役当成人看。甚至于还会表示,将会号召一下公侯之家,主动捐出钱粮,承担修建中都的很大一部分的花费。自己如此做,可以说是给足了朱元璋面子。对于朱元璋,他还是很了解的。有了自己的这些作为,朱元璋肯定会乖乖就范。对于这种驴脾气的人,有些时候不能一味的强硬。硬过之后,就得给他适当的服下软。哄一哄,捋捋毛。但对于李善长而言,这些都无所谓。反正他都已经丢了不少面子。只要他能把中都城重修起来了,那就算是给朱元璋适当的服一下软,也没什么问题。中都城修建起来后,所有的闲言碎语都会消失。自己看似丢了面子,可实际上却是把之前丢掉的脸面,再一次给捡了起来!……“爷爷,这就是双水村吗这村子看起来好干净,什么都精井然有序。”双水村村头,一辆牛车缓缓行来。此时,太阳都有些偏西了。应天府城距离双水村,还是有些远。而刘伯温又是乘坐的牛车,走路不急不缓。一路慢慢而来,花费的时间自然长。坐在牛车上的刘秋烟,显得有些好奇的,朝着周围打量。并询问自己爷爷。刘伯温笑着点点头道:“对,这就是双水村。这双水村确实干净整洁。这些都是梅小友来到之后,才出现的变化。”刘伯温说着,就将他所知道的一些事情,说给了刘秋烟听。说完后,指指出现的几个双水村的孩子道:“看看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是不是要比别的地方村上的孩子,要好上一些脸上也要有肉,没那么瘦。”刘秋烟仔细打量,点了点头。还确实是如同自己爷爷说的那般。“这些,也都是梅小友的功劳。梅小友来到这里后,又是做香皂,又是弄水泥。把这双水村都带的热闹了起来,他们家家户户都有人,到他那里去做工。梅小友给的钱又多,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变好了……”刘伯温是不遗余力的,在对他的孙女吹嘘梅殷有多好。而刘秋烟因为梅殷帮了他爷爷大忙,可以说是挽救了他们刘家,本身就对梅殷挺好奇。心存感激。这个时候又听到自己爷爷这样说,再结合着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对于梅殷就更加的好奇了。这梅驸马还当真不是一般人。她这个时候,更是想要看看这位驸马爷,到底如何。他所做出来的这些事儿,可不是一般的勋贵,或者是皇亲国戚会做的。不是说没有能力去做,而是说懒得去做。“来,咱们喝碗茶,再去梅小友家。”刘伯温让仆人停下牛车,对刘秋烟笑着说道。刘秋烟显得还有些不解。这马上就到梅驸马家了。到了梅驸马家,肯定会有茶水。怎么自己爷爷,到了梅驸马家的家门口了,还要花钱去买茶水喝爷爷这是担心到了梅驸马家,连口水都混不上不应该吧真要这样,这梅驸马可和爷爷说的不一样啊!“这小店儿也是梅小友花钱办起来了。和开店的人五五分成。这开店的人也是个苦命的,因为意外瘸了腿,干不得重活……”刘伯温显得慈祥的,给自己家孙女介绍起来。听了自己爷爷的介绍,刘秋烟顿时肃然起敬。心中带着一些感动,还有一些敬佩。这梅驸马,人真好!他的眼里,有底下这些活不下去的人!他这等于是给了这家人,一条活路。若没有梅驸马,这家人日子肯定过的极为艰难。当下便搀扶着自己爷爷,下了牛车,走进了小店。刘伯温要了两碗茶,他一碗,给赶车的仆人一碗。至于刘秋烟,则要了一碗醪糟。刚喝了一口,眼睛就有一些亮。这乡村小店的醪糟,竟然比她在应天府城里,吃的还要有滋味!刘秋烟显得有些好奇的问了一下店主。经营小店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见了不少人,性格和之前相比,要开朗了不少的店主。见到刘秋烟这样一个,之前从没见过的漂亮少女问他话。倒是显得有些拘谨了。但还是说了实情。说这是梅先生对他婆娘进行了一番指点,他们家才做出来的。听到这话后,刘秋烟大大的眼睛,瞪的更大了一些。满是意外,带着吃惊梅驸马居然连这个都懂这……他会的也太多了吧!心中对于梅殷的好奇,又加重了一分。可以说还没有见到梅殷,刘秋烟对于梅殷的好奇,已经被拉满了。吃了茶和醪糟,付了钱后,刘伯温没有再坐牛车。步行在前面带路,带着刘秋烟朝着梅殷家而去。到了梅殷家,果不其然,家里面又是没人。刘伯温也不用问别人,就朝着村外而去。他知道,这十有八九便是梅殷梅小友又下地了。而他之前,可是去过梅小友家的田,知道在那里。果然,没过多久,就看到了那在田里,拿着锄头在除草的熟悉身影。……“见过驸马,见过公主殿下。”刘伯温对着梅殷和宁国公主二人见礼。刘伯温的孙女刘秋烟,也同样是跟在刘伯温身侧行礼。“哈哈,别叫驸马,喊梅小友就好,听着亲切。青田先生,你今天怎么有空来这里了”梅殷看着刘伯温笑着说道。显得挺惊喜的。毕竟刘伯温此时,已经安然的渡过了难关。改变了历史上原本的命运。一方面,梅殷为刘伯温这样一个挺可以的人,因为自己避免横死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通过刘伯温改变原本的结局,梅殷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个世界,自己若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办事的话。是真的能够影响历史,改变原本的历史走向!不少人的命运都发生改变。这样就证明了,今后他若是还能继续在大明这边生活。只要处理得当的话,能够改变马皇后,朱标,朱雄英这些人的命运。甚至于还能够把大明变得不一样!让大明迈出向外的步伐!或许有一天,能看到冒着黑烟的大船,来往与各地的港口之间。把大明这边廉价的商品,卖上天价。从海外换来珍贵的黄金,以及其余的东西……这样的场景,想想还令人满期待的。刘伯温望着梅殷笑道:“行,那我便仗着年纪托个大,还以梅小友来称呼驸马您。按说是早就该来了。梅小友,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救了我的命。这次的事,若无梅小友提点,这会儿,我只怕坟头上都冒出草芽了。”刘伯温望着梅殷,满是感激的说道。话语当中,又带着一些幽默风趣。丝毫没有多数读书人,尤其是大多大儒的那种死板方正。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梅殷笑着摆摆手道:“我也只是动了动嘴而已,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没帮上太大的忙。最主要的还是青田先生你的本事。若非青田先生,你有那样的好习惯。这次的事,同样是不好过关。我所说的那办法也不好用。”梅殷已经通过朱标,知道了一些这件事的消息。刘伯温摇了摇头:“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梅小友你的提点。没有你出的主意。我就算是有所留底儿,也同样起不到作用。”梅殷笑着道:“行,这事儿咱不多说了,心里有就行。”说着,望向刘伯温身边的那位少女道:“青田先生,不知这位是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