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万岁爷,这是礼部送来的贡士名单。”王承恩将一份名单恭恭敬敬的递给了朱由检。

    会试中者称贡士,贡士经过殿试之后,才可称为进士。

    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这样就会出现多次会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情况。

    到宋仁宗宝元元年,西夏李元昊正式称帝,一些在宋朝屡试不中的举人愤愤不平的投靠西夏,为西夏攻宋出谋划策,其中最着名的便是张元了。

    宋朝君臣感念于此,便于宋仁宗嘉佑二年起,殿试就不淘汰人了。

    所以成为了贡士,板上钉钉的就是进士了。

    在此次科举中,朱由检并未干预,公平,公开,公正,在封建社会虽然很难做到,但科举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他并不想破坏。

    他之所以在发榜之前看一看贡士名单,就是怕有些人考不中,直接离开了,自己还得再派人去找。

    明朝的科举录取,是按照地区比例录取的,南方百分之五十五,北方百分之三十五,其他地区百分之十。

    南方地区经济繁荣,文风昌盛,比例也就多一些。

    不过,大明的两京一十三省,用的都是同一张试卷。

    朱由检接过贡士名单一看,有不少的眼熟的名字,史可法,吕大器,张采,陈新甲也赫然在列。

    朱由检仔细的又找了找,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名字,宋应升,宋应星。

    不过这兄弟二人的名次,比较靠后,应该是自己让徐光启加的那两成的题目,使得这两兄弟擦边得中。

    突然,朱由检在名单上还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李岩。

    李岩,山东巡抚李精白之子,因看不惯官场贪污腐败,毅然决然的投靠李自成,为李自成出谋划策。

    可李岩的身份本就和李自成之流有一层隔阂,再加上他也高估了李自成,最终在牛金星的陷害下,死于非命。

    至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朱由检也并没有让人去抓。

    时势造英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出现,是因为大环境导致的,大明朝的老百姓吃不上饭,活不下去了,那自然就要造大明朝的反。

    天灾人祸,环境不改变,就算抓了李自成,张献忠,备不住还得有张自成,李献忠。

    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般,就算是没有普林西普那一枪,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会发生的,只不过是换了个借口而已。

    朱由检将名单放在书案上,脸上划过戏谑的笑容,“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

    次日清晨,无数士子早早的就在张榜处等候。

    “各位,麻烦让一让,让一让。”

    “等我把名单贴上,您几位也好看不是。”

    礼部的官员带着人,好不容易挤过人群,贴上了名单。

    结果,嗷嗷待哺的士子们迫不及待的就又挤了过去。

    “中了,中了,我中了。”

    有人高声喊喝,比洞房花烛夜还要激动。

    “哎……哎。”

    有人垂头丧气,比媳妇跟人跑了还要难受。

    吕大器挤过人群,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吓我一跳,还以为又得再等三年呢。”

    “哎呦。”吕大器不知道被谁踩了一脚,“得得得,反正我考中了,你们看吧,我去也。”

    吕大器跌跌撞撞,不知蹭过了多少下,终于找到了路。

    结果光顾着身旁了,没注意前面,吕大器迎头撞上了一人。

    “对不住了,这位兄台。”吕大器等缓过神来一看,“宪之兄。”

    此人非别,正是史可法。

    史可法拱手道:“俨若兄。”

    “宪之兄真是坦然呀,想来定是胸有成竹。”

    史可法淡淡一笑,“俨若兄休要挖苦小弟了,我只是觉得名单就在那,又跑不了,早一会晚一会都一样。”

    “不过看俨若兄的神情,定然是高中无疑了。”

    吕大器颇有些得意,“侥幸而已,侥幸而已。”

    “不过就凭贤弟你的才华,这杏榜之上,定然有你史宪之的名字。”

    “但愿如此。”

    “大哥,大哥,你中了,你中了。”一个年轻的小伙激动的从人群中跑了出来。

    “年弟,告诉你多少次了,遇事要沉稳,要是父亲在的话,免不了又是一顿训斥。”

    这对兄弟不是旁人,正是李岩、李年两兄弟。

    “大哥,我这不是看你考中了,高兴吗。”李年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再说了,父亲他不是不在吗,就算是父亲在这了,知道大哥你考中了,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哪还用功夫训斥我呀。”

    李岩捏了捏弟弟李年的鼻子,“你呀,就会耍贫嘴。”

    在李岩、李年兄弟两人左侧不远,还有一对兄弟,不过都是中年人了,兄长名为宋应升,幼弟名为宋应星。

    两人静静地站着,神态自若,看不出一丝波动。

    沉吟许久,宋应星忍不住开口说道:“大哥,这次考题中有不少术数题,咱们平时没少钻研,您说咱们兄弟二人,这次能考中吗?”

    宋应升长叹了一口气,“尽人事,听天命吧。”

    “你我弟兄已经考了三次了,心中早已有了计较啊”

    “二位兄台大可不必如此。”一旁的李岩见宋应升兄弟二人略显沮丧,忍不住走了过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陛下的诗句,陛下也是这么做的。”

    “这次的考题中有不少的术数题,小弟我是一窍不通,尚且侥幸得中,我刚才听闻兄台对此颇有研究,想必定能如愿。”

    宋应升拱手道:“多谢兄台宽慰,是我兄弟二人着相了。”

    “兄台客气了,这会人也不多了,二位不妨前去看看是否如愿啊。”

    一侧的吕大器见没多少人了,直接拉着史可法就走了过去。

    “宪之,我就说凭你的才干,定能金榜题名吧。”吕大器指着名单上史可法三字,激动的说道。

    史可法叹了一口气,低头喃喃自语,“总算是没有辜负我的老师。”

    宋应升,宋应星兄弟二人,很自觉的从名单末尾倒着找,结果一下子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大哥,我们考中了。”

    “是啊,我们考中了。”

    人生四大喜事: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人生四大悲事:

    洞房花烛夜,隔壁。

    金榜题名时,没你。

    久旱逢甘霖,几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旁边还有一人观榜,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仍旧是没发现自己的名字。

    “怎么没有我牛金星的名字?”

    “定是朝廷不公。”

    不过牛金星没敢找礼部的官员理论,朝着地上呸了几口,灰溜溜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