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7章 本王不是你安禄山想见就能见的!

    安禄山擦了擦额头的汗,如坐针毡一样。

    安禄山不怕任何人,唯独怕李林甫。

    李林甫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在他的心坎儿上。

    安禄山是一个极其擅长伪装的人,这一路的晋升,就是靠各种伪装。

    这是安禄山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

    但这个看家本领在李林甫面前完全失效了。

    这就是安禄山惧怕李林甫的根本原因。

    “十郎为何这般说?”

    李林甫却闭上眼,沉默了片刻。

    安禄山更感不安,这种安静的、无形的环境,让他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直到安禄山不停擦汗,李林甫才说道:“这还用我说吗?”

    “下官……下官愚钝。”

    “建宁郡王是太子之子,你与太子的人走太近,难道不想要脑袋了?”

    安禄山心头一颤。

    这他当然知道,他还知道李隆基最忌讳边帅与太子走得近。

    但与建宁郡王交朋友,又是李隆基说出来的。

    安禄山倒不是真的想跟李倓交朋友,而是想去从李倓那里挖到一些好东西。

    听说他弄了一些好东西,把后宫的贵妃哄得心花怒放。

    这原本是安禄山的活,现在卷进来了个建宁郡王。

    安禄山当然就有危机感了。

    “十郎说得是,下官差点就忘了,多谢十郎提醒。”

    “你不但不能与建宁郡王交好,还得公开让他出丑,让所有人都知道你跟他划清界限。”

    “是是,十郎说得是。”

    五月下旬的时候,谁都不知道,洛阳钱监像是疯了一样,在新一批钱炉搭建起来后,生产力全线拉满。

    平均每天出来的钱能达到500贯,按照这个进度,仅仅是洛阳,一年就能铸造19万贯出来。

    洛阳并不是铸钱中心,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大量吸收了来自绛州的铜。

    加上颜真卿在南阳也找到了大批铜商。

    这种运作模式是不健康的,还需要从其他地方运输铜过来。

    真正健康的铸钱方式是在当地开钱炉,直接使用当地的铜。

    李倓之所以这样做,是现在新钱的生产线刚刚拉开,他必须亲自监督第一批大规模的新钱产出,确保规模化生产没有问题。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是非常顺利的。

    至于江南各地的新钱铸造进度,李倓目前还无法得知。

    但他预感到这件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元载说的那些自然不是空穴来风。

    到了五月底,安禄山从长安返回范阳之时,再一次路过了洛阳。

    到洛阳之前,安禄山就高调地派人去洛阳告知所有人,他要见建宁郡王。

    这个消息,快速在洛阳官场传开,引起无数人的热议。

    安禄山是边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又深得当今圣人和贵妃的宠爱。

    建宁郡王,太子之子,以置办澄心堂而声名鹊起,在洛阳的名声那更是如雷贯耳。

    倒不是什么好名声,纨绔、任性、奢靡无度、随意杀人等等帽子都李倓头上戴着。

    六月初一,安禄山抵达洛阳。

    安禄山的亲信刘骆谷说道:“您到洛阳要见建宁郡王,那建宁郡王必然会亲自来迎接,其他官员肯定也在场,到时候您可以当众给建宁郡王一个下马威,不过下官听说,那个建宁郡王胆子很大,敢在少府监当众杀人。”

    安禄山大笑道:“杀人?杀人我喜欢,我倒是要看看,一个小小的郡王,敢不敢在我面前谈杀人!”

    “那自然不敢的,您在边疆御敌,令蛮夷闻风丧胆,大唐朝堂上下谁人不知道您的威风呢,您到长安,连皇亲国戚都要向您示好。”

    刘骆谷这话自然不是奉承。

    安禄山哪怕现在往太子别院一站,太子也得亲自出来迎接,更别说其他诸王。

    没有人愿意去得罪安禄山,至少表面上都得做的恭恭敬敬。

    在他的料想中,自己到了洛阳,点名要见这位建宁郡王,他不敢不来迎接自己。

    不多时,安禄山便看到了前方的人群。

    刘骆谷说道:“那些应该都是洛阳的官员。”

    果然,派出去的人回来汇报说那些都是洛阳的官员,前来迎接他安禄山的。

    这一次安禄山也不避嫌。

    等安禄山到了,官员们一个个前来热情地拜见,仔仔细细说出自己的名字,官位等等。

    安禄山却没有拿正眼看这些人一眼。

    他冷哼了一声,又扫视一转,道:“建宁郡王可在?”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建宁郡王应该没来。”

    没来?

    刘骆谷颇有些尴尬,安禄山的脸色也有些难看。

    “走,我们去少府监见见建宁郡王。”

    安禄山骑着马,带着人,一路飞奔进洛阳城,全然不再理会那些准备迎他进城款待的官员。

    这个建宁郡王,架子倒不小,我已经提前通报,他居然不来迎接我?

    安禄山心中颇有些愤怒。

    等到了少府监,安禄山让刘骆谷前去通报。

    刘骆谷也不客气,到少府监大门口后,便大声呵斥道:“快去通报,就说御史大夫安禄山来了,让建宁郡王出来迎接!”

    门口的衙差不敢耽搁,连忙进去通报。

    不多时,衙差出来了。

    “禀报大夫,大王今日不在少府监。”

    刘骆谷道:“今日是官员值班日,他身为少府监监,为何不在少府监?”

    “小人不知。”

    “那他在何处?”

    “小人不知。”

    安禄山的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下来。

    刘骆谷又说道:“之前我们已经给通报,我家大夫要见建宁郡王,他不知道吗?”

    “小人不知。”

    “让这里的管事出来!”刘骆谷大声呵斥道。

    那衙差不敢有半分耽搁,连忙再进去通报。

    不多时,却是颜真卿带着人出来了。

    颜真卿负手而立,身姿挺拔,气贯如虹般。

    刘骆谷又问道:“建宁郡王何在?”

    “大王今日不在。”

    “你是何人?”

    “颜真卿。”

    “你就是颜真卿?”

    “我就是颜真卿。”

    刘骆谷又道:“御史大夫安禄山来此,欲见建宁郡王,请你去将建宁郡王唤出来。”

    “我刚才没有说清楚么,大王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