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6章 李隆基的真实意

    “三郎,江东又出事了。”高力士将奏疏递给刚唱完戏的李隆基。

    “建宁又惹了事?”李隆基接过奏疏看起来。

    这正是李倓的奏疏。

    恶人先告状,李倓是行家。

    这奏疏怎么说呢?

    写得很长,毕竟写得越长,态度越认真。

    至少表现出来的态度仿佛很认真。

    内容方面呢?

    说得好听,叫写的比较公允。

    说得更好听,叫做写得很深情。

    大致意思是:大父,孙儿在江东呕心沥血,几度崩溃,崔家人却跑来骂孙儿这样做是伤害了崔家的利益。

    哦,清河崔家跑去江东去,还辱骂宗室皇族。

    奏疏确实很长,但文艺皇帝李隆基一下子就专注了重点。

    也是李倓要表达的重点:崔家因为不作为,利益受损,怪责朝廷在江东赚钱太多!

    李隆基当场脸色就阴沉下来。

    “三郎息怒,您不是说今年结束就调建宁郡王回来的么,今年的……”

    李隆基没有说话,大步向南薰殿走去,后面的内侍和宫娥们赶紧跟上。

    他是恼怒清河崔氏。

    但眼下这种节骨眼上,他已经不方便表态。

    这就是李隆基权术高超的地方。

    李隆基用一个人的时候,会表现得很热情。

    例如之前李倓犯错,反转,他多次在高力士面前表现出对李倓的容忍和赞叹。

    那不是真的因为他被李倓牵着鼻子走了,而是做给内侍、宫娥们看的。

    借着他们,传达到李林甫那里,让李林甫收敛收敛,不要破坏了大局。

    现在李隆基不表态,是因为今年结束,他就会收回李倓的权力,他得开始传达一些不一样的消息了。

    例如刚才高力士就误认为李隆基是迁怒于李倓。

    这是帝王心术的基础玩法之一。

    而且这件事情还不只是崔氏与李倓之间的矛盾,李隆基心里也非常清楚,这是目前朝廷赚钱,和地方世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新兴的生产力,带动了新的行业,产生了新的格局。

    李倓名义上是作为朝廷的代言人,在江东赚钱。

    可现在赚钱的行为,已经触碰到河北、河南门阀的利益。

    关中与河北之间早就有很深的陈年旧账。

    这一次,如此大的利益盘,双方还不得掀起惊涛骇浪来?

    崔家的行为,明显就是想要在这场利益局中分一杯羹。

    关东旧贵,都想要分一杯!

    可李隆基却不想给!

    但不想给的李隆基,此时也无法为所欲为。

    因为范阳、平卢这两个边关大镇的后勤,都还需要河北、河南做供给。

    尤其是清河。

    大唐在清河设立了一个超大型的战备储藏库。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钱粮布帛从江淮、河南运输于此。

    与此同时,还囤积了大量军资器械。

    清河郡甚至有“天下北库”的称号。

    这都是为了方便快速供给范阳和平卢。

    历史上,安史之乱的时候,清河郡是安史叛军重点争夺的对方。

    那么问题来了,地方上要调运物资到清河,许多执行层面的东西,都还是需要依靠地方官和地方世家共同协作去完成。

    就目前,大唐是离不开世家的。

    毕竟平民阶层的力量崛起,要等到宋朝大开科举之后。

    李隆基的态度,很自然地就传达到了李林甫那里。

    李林甫心领神会。

    四月下旬的一个早晨,李倓在河边钓鱼。

    “郎君,公辅的信。”武意在堤岸边翻身下马,将元载的信送到了李倓的面前。

    李倓随手打开看完,笑道:“很不错,头三个月,我们手中的造纸厂已经赚了三十万贯,我们的造纸厂今年赚两百万贯,就能达标。”

    “铜钱呢?”武意好奇地问道,“我们是不是还要依靠铜钱的?”

    “铜钱已经不是问题了。”

    说话间,突然一条大鱼上钩。

    李倓用力提上来,武意忍不住道:“好大一条鱼。”

    李倓却看着清晨波光粼粼的湖面说道:“这湖里可不止这一条鱼。”

    武意确实没有听懂他这话,认真地作答道:“要把这湖里的鱼都钓起来,恐怕很难!”

    “不需要全部钓起来,湖里没有鱼了,岂不是成了一汪死水,只是现在有些大鱼胃口极大,我放一些诱饵过去,他们就立刻咬钩了。”

    李倓整理好钓竿,武意则将密封的文书取出来呈递过去:“郎君,这是李逸传来的消息。”

    “看来我们在江东的举动,总是能在长安激起浪花。”

    李倓打开看完,确实心中了然。

    长安的消息传来,李倓在江东杀死了崔家两人,圣人震怒,朝堂上下言论又开始甚嚣尘上。

    一边正在安心算账的刘晏忍不住问了起来:“郎君,长安情况如何?”

    刘晏是很在意长安的反应的,毕竟今年的情况实在特殊。

    圣人与建宁郡王的博弈,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微妙的平衡状态。

    局势再往前推,这个平衡被打破,建宁郡王就真的可能要卸职回京。

    李倓说道:“圣人很生气。”

    刘晏心头一沉,叹了口气说道:“清河崔氏非一般名门望族,朝廷在清河有许多储备,恐怕崔家现在已经向清河郡太守施压,河北各郡陆陆续续都会站出来表态,这个局面……”

    说到这里,他已经说不下去,只能摇头。

    武意听闻心中不由得暗惊,局面竟然严峻到这种地步了吗?

    “长安都以为圣人的怒气是冲我来的,实则圣人的怒气是对着崔家,只不过圣人不想点名罢了。”

    “圣人为何不点名呢?”武意好奇道。

    “因为今年实在特殊,圣人想拖延时间。”

    “拖延时间?”刘晏也疑惑起来。

    李倓笑道:“把这件事拖到年底。”

    “我明白了,圣人想把事情拖到年底,年底郎君的一千万贯也基本交上去了,圣人他再……”

    说到这里,刘晏又停下来。

    李倓替他说了接下来的话:“圣人他再查办我,也不迟!”

    此话一出,刘晏和武意都沉默下来。

    李隆基老谋深算,怎么可能像表面那样好忽悠。

    当你觉得他好忽悠的时候,可能只是他配合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