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0章 安禄山自证清白

    “从扬州书院开院到现在,有三万余工匠了,这些工匠,现在遍布在淮南道、江南东道,还有一部分到了江南西道。”

    李倓心中有了盘算。

    显然,之前与王忠嗣商议过的后勤专业化,是能够实现的。

    现在有充足的人才储备。

    历史上,安禄山并没有攻打扬州。

    可不代表这个时间线安禄山会放过扬州。

    江东现在是大唐的印钞机,国库主要收入来源,安禄山会放过这块肥肉?

    扬州作为江北重镇,用砖头围几层,不过分吧?

    进入九月中旬,大唐朝廷的权力角逐并没有因为李林甫被抄家而消停下来。

    反而愈演愈烈。

    九月中旬,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突然向朝廷奏疏,弹劾安禄山造反。

    九月下旬,哥舒翰也明确表态。

    几位军方重量级大佬先后表态,奏疏放到了李隆基桌案前。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脸色有些难看。

    哥舒翰和安思顺这些人,以及杨国忠的意见,李隆基会非常慎重。

    因为他需要杨国忠替他办事,需要哥舒翰拿回九曲之地,需要安思顺防御回纥人。

    在杨国忠的一再请求下,李隆基决定召安禄山到长安。

    只要安禄山不敢来长安,那他就是谋反。

    这下杨国忠满意了,他公开表示,安禄山绝不会来长安。

    十月,安禄山接到了李隆基的传召。

    “现在怎么办?”安禄山脸色阴沉道。

    安禄山最近一段时间在范阳如坐针毡。

    虽然他得到了河东节度使的位置,手中可调动的兵马更多,但杨国忠在长安城的做派实在让他夜不能寐。

    尤其是刘骆谷最近频繁地传回消息说杨国忠在四处征集兵马,还到处搜罗与安禄山有关联的官员。

    安禄山是想造反,但安禄山又不是真的蠢货。

    造反这种事岂是说能造反立刻就行动的?

    造反得有兵马没错,但造反也得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要搞好舆情工作。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许多人相信自己说的。

    在古代造反,这一点必不可少。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在爆发前期,安禄山利用袄、佛等宗教凝聚了内部,同时也找到了一些合适的方法,得到以儒家为基础文化的汉族官民的支持。

    还包括星象学。

    后人根据严复墓志铭记载,安禄山造反前是利用了五德始终理论的,以五星齐聚的天象变化作为更换大唐政权的先兆。

    宣传金土相代之说,是安禄山笼络人心,尤其是笼络儒家正统士大夫、世家阶层的重要方式。

    有了这些官员和贵族的支持,就有了民意。

    底层老百姓并不知道安禄山是什么样子,但底层老百姓相信官员和贵族的说法,相信他们所说的上天的旨意。

    这些舆论工作是由严复为首的汉族寒门子弟来统筹,做的非常缜密。

    可是现在才天宝九载,安禄山军队已经开始准备,舆论却尚未完全准备好。

    所以有些人说有兵就能反,大概率是袁术之流。

    我有病……哦不,我有兵,我就称帝了!

    “大夫,要不现在就举兵了!”高尚说道。

    “万万不可!”严庄说道,“现在还不是举兵的时候,我们内部还有许多人并不愿意服从大夫,一旦我们举兵,有心之人假意服从,待大军动身,最弱之时,他们伺机行动,别说攻打唐军,我们自己会先乱起来。”

    高尚立刻被说得哑口无言。

    因为严庄说的千真万确。

    别说汉族将领愿不愿意跟着他安禄山造反,恐怕安禄山的一些本族人也未必全愿意跟着他造反。

    例如历史上就有一个叫康阿义的,他是粟特人,是安禄山的本族。

    他得知安禄山要反叛,立刻带着全家南下,要归顺朝廷。

    后来这个人还投入到了郭子仪麾下,又跟随李俶的儿子李适一起平定了安史之乱。

    所以,安禄山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历史不是简单的宏观大叙事,任何一方势力内部,都有各种持不同想法的人,他们会表面支持,暗地里反对。

    “大夫现在只能走一趟长安。”

    “去长安?”安禄山心头一颤。

    “去长安!去圣人面前哭诉,并且承诺今年一定会献上一颗契丹部族首领的人头。”严复说道。

    说到这里,严庄又在安禄山耳边低语几声。

    安禄山听后不由得喜开颜笑:“好!好!此一石二鸟之计!”

    随后,安禄山收拾了一番,便快马加鞭奔赴长安。

    十月底的时候,杨国忠安排的刺客刺杀行动全部落空,安禄山顺利抵达长安,见到了李隆基。

    见到李隆基之后,安禄山便跪下来大哭起来。

    李隆基疑惑地问道:“卿何故而哭?”

    “臣本是胡人,不识汉字,山野莽夫一个,现在有人说臣要谋反,臣不敢有任何言语,恐怕令圣人不悦,臣此次回长安,只是恳求圣人能罢免臣的一切职务。”

    “你这个大胖子啊,又在胡言乱语了!”李隆基大笑道。

    “臣并未乱言,臣只是担心这些留言会影响到圣人,臣最不忍看见圣人不悦,若是如此,臣夜不能寐,心中愧疚难当。”

    “臣本准备今年年底献上一契丹贼酋首级,待臣卸任后,臣会将此事全权交代下去,绝不会耽误这件事。”

    李隆基严肃地说道:“不准再提罢免、卸任这样的字,朕是绝对相信你的,若是你有谋反之心,就绝不会来长安!”

    “臣跪谢陛下,吾皇圣恩,臣万世不足以报答!”

    杨国忠万万没有想到安禄山真的敢来长安,气得他上蹿下跳。

    杨国忠再次上言,要求留下安禄山的大儿子在长安。

    李隆基同意了这个请求。

    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宗留在了长安,安禄山自己则连夜撤离长安。

    到了十一月,平卢开始厉兵秣马。

    一支骑兵出了营州城。

    这支骑兵的任务是突袭契丹人,他们已经将目标锁定了。

    据说还有更多的唐军会神不知鬼不觉发兵,再一次对契丹展开大规模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