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3章 江东的态度

    杜甫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扬州书院待着。

    他对 《大唐字典》非常重视,夜以继日地增加和更正。

    到目前为止,《大唐字典》已经发行第二版,并且大量印刷。

    据说一部《大唐字典》的价格已经下降到200文,随着印刷数量的增多,还在持续下降。

    杜甫最希望就是《大唐字典》能快速普及出去,让更多人能读书。

    不过今日建宁郡王派人找他,而且非常急。

    杜甫收拾一番,冒着零星小雪,到扬州大都督府的时候,发现王忠嗣、颜真卿、元载等人都在。

    而且众人沉默,气氛有些凝重。

    “子美,请坐。”元载微笑地说道。

    杜甫坐下来后,见众人不说话,他也沉默。

    不多时,李倓才到议政厅。

    “这是幽州送来了一封密信。”李倓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份密信上说,最近幽州一带民间有一些奇怪的传闻。”

    “什么奇怪传言?”武二郎疑惑地问道。

    “五星聚,金土相代。”

    李倓此话一出,现场一片死寂。

    金土相代?

    这话只要是读了书的都知道什么意思。

    大唐是土德。

    金土相代是什么意思?

    还能是什么意思?

    “这是谋逆之言!”杜甫第一个站出来,怒斥道。

    王忠嗣看了看李倓,他没有想到李倓居然还在幽州放了眼线,能如此快知道幽州的情况。

    又联想起前段时间讨论的安禄山谋反一事,还想起这段时间新式兵器,以及砖头城墙的兴建。

    看来这位郡王不仅仅察觉到了什么,还在准备着什么。

    “幽州乃是边陲重镇,竟有这样的流言!”武意惊讶道,“地方官员没有管吗?”

    元载说道:“恐怕就是地方官遣人散播的。”

    杜甫更是惊诧:“公辅此话何意,幽州地方官潜人散播谋逆之言?”

    “这种事抓住了是会被夷族的,哪个地方官敢做这种事?”

    元载又说道:“如果是安禄山授予的地方官,就会做这种事了。”

    气氛一下子又凝重起来,提到安禄山,似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杜甫又道:“地方官会听安禄山的?”

    “别忘了,安禄山还是河北采访使。”元载说道。

    “我还是很难想象,幽州的地方官会帮安禄山做这种事。”

    李倓开口说话了:“这是谋反的大事,幽州民间流传这种谣言,恐怕不是本月开始的,而是好几个月前就有了,按照正常情况,民间有这种事,地方官要第一时间派人抓人,再上报朝廷,可是现在朝廷对此一无所知。”

    按照传播学理论来说,当你听到一个消息的时候,这个消息大概率已经传播了一段时间了。

    因为一个普通的个体第一时间接受到一首消息的概率是极低的。

    “这说明安禄山下达了封口令。”元载解释道。

    李倓说道:“这说明,幽州地方官要么已经完全听安禄山,要么已经保持沉默。”

    众人深吸了一口气。

    安禄山之心,路人皆知。

    终于要谋反了吗?

    其实人人都在传安禄山要谋反,而且还有不少人派眼线去幽州。

    安禄山谋反的套路其实已经很高明。

    据史料表示:于时,安禄山为河北采访使,虽内苞凶慝(ni),而外奖廉平,精择能吏,唯曰不足。遂奏公摄魏州魏县令。

    这说明,安禄山内心早有谋反之意,但外表行为却赏罚分明,选择有才能的人担任要职。

    这恰恰是天宝年间大唐最大的痛,无数有才能之人被排挤到了边缘。

    人才这种东西,不是你不给他机会,他就回家老实种田的。

    因为他读过书,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所以他会自己找出路。

    你不用,有人会用。

    这些人以汉人为主,例如高尚,例如严庄,还有严庄的父亲严复。

    再例如张通儒、李廷望、平冽、李史鱼、孤独问俗等人都在安禄山的幕僚。

    汉人很难想象粟特人相信的东西,同样,粟特人也很难想象汉人相信的东西。

    这是这些汉人,帮助安禄山在舆论上大做文章。

    加上关中与河北的地域矛盾,一些情绪就起来了。

    至于安禄山具体的造反计划,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按理说, 这样做舆论,长安也应该知晓,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可问题是李隆基不相信。

    只要李隆基不相信,外面把安禄山谋反的事传出花来都没有用。

    既然没有用,河北的官员自然不会再上奏,万一被安禄山发现,罢官是小,全家小命不保才是大。

    杜甫这种没有当过官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可能想象得到如今河北,尤其是幽州一带官场气氛的。

    大家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

    大家都假装不知道安禄山要造反。

    安禄山也知道大家都知道自己要造反。

    安禄山却还假装不知道大家知道自己要造反。

    最后,所有人都保持着啥也不知道的默契,过一天算一天。

    毕竟公司又不是我的,我摸个鱼怎么了?

    公司倒闭,跟我有什么关系?

    记得发工资,不然就去告你。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安禄山会有行动。”李倓说道,“很快就会有行动。”

    元载则说道:“目前还只是民间有这样的传闻,这也无法判断安禄山明年就会行动。”

    “有了这样的传闻,杨国忠听到后,必然会更加大张旗鼓,安禄山没有别的退路了!”

    众人再一次沉默下来。

    “局面为何就变成了这般模样?”杜甫叹了口气,颇为无奈。

    是啊!

    为何就变成了安禄山手握重兵,朝中大部分人说安禄山要反的局面了呢?

    这是死局啊!

    “这个流言恐怕不会沉寂多久,必然有官员私下悄悄写信在往长安送。”李倓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语气说道,“明年的局势恐怕要大变,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了。”

    “大王之意是,安禄山起兵造反,我们则勤王?”武意问道。

    “不,勤王一事急不得,正如王公所言,安禄山要造反,必先拿下河北重镇,其次要打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