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7章 膨胀的李亨

    “郭子仪算什么!”史思明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

    不仅史思明不屑,连蔡希德也不将郭子仪放在眼里。

    此时的大唐名将,郭子仪确实还排不上号。

    再说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那样第一梯队的名将,都被打得躲进了潼关。

    史思明更加不会将一个郭子仪放在眼里。

    “父亲,我们不能小觑了郭子仪。”史朝义提醒道,“他……”

    “你住口!”史思明冷哼一句道,“你懂什么,尽在这里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史朝义立刻不敢再多言。

    “父亲,儿认为,现在应该暂时放弃攻打真定,调头去收拾清河!”

    说话的是史思明的小儿子史朝清。

    “哦,为何?”

    “清河乃是北库,钱帛和粮食多,一旦给了张巡时间,他能招募更多人手,这样会增加我们的难度,真定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消灭清河,真定囊中之物!”

    史思明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

    史朝义却说道:“父亲,现在当务之急是派一路兵马去井陉,阻止郭子仪的兵马到河北!”

    “分兵乃是兵家大忌,什么都想要,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史朝清说道。

    史思明再一次点头,赞成小儿子史朝清的说法。

    “但若是郭子仪部抵达河北,我们将再一次迎战郭子仪部!”史朝义说道,“郭子仪部在短时间内就拿到了云中,我们不能轻视他。”

    “郭子仪拿到云中,绝不会轻而易举,他若再急行军到河北,已经是疲劳之师,即使不是疲劳之师,难道我们还惧怕他不成?”史朝清反驳自己的兄长道,“反观清河,张巡被张通晤围困两个月之后,还能反杀张通晤,说明张巡是知兵的,一个知兵的人,掌握了富饶的清河,此时正在大量招募兵马,若我们不立刻采取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史朝义一时间竟然也无话可说。

    因为史朝清说得也很有道理,张巡在清河的势头很猛。

    最主要的还是清河资源太丰富了。

    其实留给史思明操作的空间其实很大。

    史思明现在的部队是精锐中的精锐,一路杀上来,到处劫掠,大大满足了士兵的贪欲和杀欲,气势极盛。

    颜杲卿的真定却已经是强弩之末。

    河北诸郡没有一个是真正上过战场的,跟范阳边军打,就像小孩儿跟成年青壮打一样。

    不过就算再有优势,也得实施恰当的战术。

    摆在史思明面前的有好几种选择:

    一、继续攻打真定,数日之内击败真定,能威慑住常山周围的郡,并分兵到井陉,扼守井陉,防止郭子仪部东进河北。

    二、分兵攻打清河,遏制张巡在清河的募兵势头。

    清河是大唐北库,资源丰富,一旦募兵成了气候,将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三、不打常山郡了,也不扼守井陉,直接调头杀到清河,将清河夷为平地,再回头收拾常山郡。

    史思明思忖片刻,问蔡希德道:“说说你的看法。”

    “将军,末将也认为应该先打清河,常山已经是强弩之末,就算我们走了,他们也不可能聚集大量的兵力,反观清河,此时携胜利之威,手握大量的钱帛和粮草,若是视若无睹,必成大患!”

    史思明又问道:“若我等攻打清河,多长时间能拿下?”

    “清河比真定更强一点,但也就那么回事,末将认为,半个多月足矣!”

    “如若先打真定,再打清河,需要多久拿下?”

    这下蔡希德不回答了。

    因为这里面的战况是随时变化的,谁知道晚几天,张巡能增加多少兵马?

    现在是战争时期,别总提新兵,新兵打一段时间,也能快速磨炼出来的。

    短暂的思考之后,史思明做出了一个从目前的多方情况来看,都很正确的决定:南下打清河!

    只是史思明他没有上帝视角,他不知道从河东过来的李光弼,将成为他的克星。

    毕竟燕军一路打来,除了安庆绪在潼关碰壁,张通晤小败,其余全部是势如破竹。

    就像一个一天赚一万的人,会将一个一天赚一百的人放在眼里吗?

    随后,史朝义和史朝清又陷入了是全到清河,还是留部分兵力在真定,主力下清河的争论中。

    史思明却没有让他们过多争论,而是决定全部南下清河。

    史思明要打的显然不仅仅是清河,他还要将信都郡、平原郡全部抢一遍,彻底打服这些河北州郡。

    五月十三日下午,史思明部开始调头,常山的压力消失。

    五月十四日,已经有斥候得到了史思明部南下清河的消息。

    当天傍晚,张巡就接到了这个消息。

    此时,颜杲卿派出去的人也回来,将史思明撤兵的原因通报了。

    “原来河北的火焰并没有熄灭。”颜杲卿欣慰地叹了口气,感慨起来,“张巡能在清河抵挡住叛军的进攻,乃国之栋梁也!”

    说完,老泪纵横。

    五月十五日,李光弼从云中抵达太原,在太原简单补充了补给之后,便往太行山急行军。

    五月十五日傍晚,长安。

    李亨搬到了太极宫,他已经不住兴庆宫了。

    现在不少大臣会到太极宫的太子东宫去见李亨。

    “殿下,奴婢未能见到建宁郡王。”李辅国说道。

    “殿下!这个建宁郡王太放肆了!”张良娣凑过来,声色俱厉地说道,“现在大唐到底是您说得算,还是他说得算了!”

    李亨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李俶,问道:“大郎,前几日你不是去过他的府邸么?”

    “回阿耶的话,儿确实去过。”

    “他怎么说?”

    “三郎他说是为了大唐。”李俶小心翼翼说道,“三郎他毕竟击退了叛军,而且……”

    不等李俶把话说完,李亨一把掀翻了桌案,愤怒地吼道:“他以为自己成了天策上将,就能不将我放在眼里了!”

    “阿耶息怒,三郎他也是……”

    “住口!”李亨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了一股威严。

    他克制得太久了,久到他自己都快忘记自己是大唐的皇太子。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距离圣人只有半步之遥。

    甚至大臣们这几日,已经开始劝导李隆基退位。

    他李亨,马上即将登基成为大唐皇帝。

    可是现在,李倓却在这里横插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