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2章 固态电池新突破:硫化物路线引领能源革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传出喜讯,其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研究团队成功利用熔融黏结技术,干法制备出具有出色柔韧性的超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这一技术突破将为全固态电池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有望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

    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新能源体系之一,其优势在于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易燃易爆的电解液,实现电池本征安全,同时可以应用更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打开锂电池能量密度天花板。相较于传统的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全面提升锂电池性能的必然选择。

    随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制备技术的突破,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前景日益明朗。研究团队基于该技术组装的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在长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方面均表现出色。这意味着,固态电池不仅安全性能高,而且能够满足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应用需求。

    在固态电池的三种主要技术路线中,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硫化物电解质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柔度和可塑性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固态电解质之一。

    海外主要企业如Solid Power、丰田、三星SDI等均选择硫化物路线作为固态电池技术方向,并以研发全固态电池为主;国内企业如卫蓝、清陶等则选择氧化物路线,并先行研制、生产半固态电池。

    此次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将有助于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研究团队通过低压力制备的熔融粘结策略,成功制备出一体化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界面稳定性和长循环性能。这种电池在高负载NCM83||μSi全电池中,经过9200小时、1400次循环后,其面容量保持大于2.5 mAh·cm-2,循环寿命超过小时。这一成果为全固态电池未来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在A股市场上,多家公司近期通过互动平台透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进展情况。

    蓝海华腾投资的高能时代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研发进展顺利,已完成20Ah级全固态电芯A样开发,预计2024年年底可以实现5Ah以内小电芯量产。

    厦钨新能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方面聚焦于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匹配问题,已实现初期量产。

    容百科技已完成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并成功开发湿法、干电极制备固态电解质膜技术,已与海内外客户展开合作。

    当升科技在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及固态电解质领域已开展多年研发投入,已系统布局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主流固态电池用关键材料技术路线,相关固态锂电产品已实现批量销售。

    恩捷股份在3年前就布局了全固态项目,主要从事全固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相关材料的研发工作,并于2023年实现了技术和量产上的突破。

    总之,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愈发光明。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将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有望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固态电池将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为新能源领域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