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4章 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需注意哪些风险?

    5月22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首日上市交易,资金热烈追捧,开盘后半天内触发两次临停,盘中最高涨幅超20%。此前,由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额度超5亿元,被抢购一空。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国债投资的热议,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国债市场的风险与机遇。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国债是由国家作为发行主体,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最安全投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前股市低迷、银行存款利息不高的背景下,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债市场。然而,尽管国债具有较低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特别是对于长期债券来说,其价格对利率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投资者仍需注意市场利率波动和流动性风险,谨慎投资。

    在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的热情非常高涨。这背后有几个原因。首先,本次发行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票面利率为2.57%,略高于五年期定存利率。与定期存款相比,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二级市场买卖,流动性更好。其次,目前市场上值得信赖的个人投资渠道不多,各类理财产品收益不稳定,对于保守的个人投资者来说,本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提供了一个可以保值增值,且可以在到期日之前按照市场价格提前赎回的长期投资渠道。

    然而,在投资者热衷于购买国债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从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结果来看,此次超长期国债的加权中标收益率为2.57%,较最近一次(4月29日)30年期国债加权利率下降3.8BP(基点),显示出较低的融资成本。这一利率水平有利于降低政府的付息压力,使得政府能够以更低成本筹集到更多资金,进而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从而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同时,3.9的全场认购倍数和382.6的边际倍数反映出投资者对超长期国债的认可,认购热情高涨。

    在海外市场上,主要经济体几乎都选择了发行超长期国债作为财政融资手段。这些超长期国债的期限主要集中在20年期和30年期,偿债资金来源均以政府部门税收为主,且资金投向与各国公共财政政策目标紧密相连。相比之下,我国超长期国债占比偏低,仅为16.9%,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此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带来哪些影响?首先,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的“资产荒”。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面对着“资产荒”、利差倒挂等难题,国债则成为头寸过剩的商业银行的新投资渠道,有助于减轻放贷压力。其次,新“国九条”的出台正式宣告了我国对证券市场的规范化整顿。目前,股票、债券交易市场尚未完全恢复市场信心。新发行的国债为证券交易市场添加了信用稳定的交易产品,有助于繁荣我国金融市场。

    此外,我国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仍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但这对GDP增长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通过财政部发行国债募集社会资金,更有助于将社会资金直接通过政府财政支出,由此刺激经济增长,但是需要密切注意政府配置使用资金的效率。

    短期看,特别国债发行对市场冲击有限,降准降息预期向后推移,债市或维持震荡,超长债供给放量或推动30年至10年期国债利差小幅走阔。长期来看,特别国债常态化发行,对债市的边际扰动预计会逐渐降低,经济基本面回暖叠加财政发力,长债国债收益率会回到和经济基本面相匹配的区间运行。

    截至5月22日下午收盘,上交所“24特国01”当日最高报价达到124.9990元,收涨1.32%;深交所“特国2401”最高报价为123元,收涨19.70%。面对开盘首日盘中超20%的涨幅,专家提醒投资者应当谨慎,理性投资。

    总之,虽然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流动性,但投资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会受到市场利率波动和流动性风险影响。当利率上行时债券价格会下跌,而且长期债券的价格对利率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投资国债需要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能够理解国债这样的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与收益的影响因素,注意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在国债市场中获得稳健的收益,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