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4章 一笑而过

    顾三牛在旁边也听明白了。

    然后询问了老大夫一些,注意事项。

    老大夫很是有耐心,告诉他只要不撞击原来有疾的地方就好。

    顾三牛连忙谢过老大夫。

    小顾铭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他娘的病能有好的迹象还跟他有关系。

    看来娘的病跟二爷爷他们的不一样。

    当年二爷爷吃了几个甜瓜就能痊愈,而他娘同样吃了甜瓜,却只是有了记忆片段。

    可想而知他娘病的有多深。

    娘的头部的暗疾,想要恢复看来还得要灵水。

    灵水有洗筋伐髓的作用,没准娘泡过灵水以后,暗疾会立刻恢复。

    小顾铭前世曾经听老妈说过,那些失去记忆的,都是头部有淤堵,淤堵不开压迫神经所致。

    想必他娘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老大夫并没有开药而是嘱咐回去以后好生休养。

    顾三牛付了诊金,谢过老大夫以后才离开医馆。

    出了医馆,顾铭娘就心事重重,可能是知道自己的病不能轻易痊愈而忧心了。

    小顾铭趴在娘的怀里,感受着娘的温暖。

    “娘亲,没事的,娘会慢慢好的,我们会陪着娘!”

    为了安慰娘亲,小顾铭还用手拍拍娘的后背。

    顾铭娘知道自己的病不会轻易痊愈,对自己的以后还是心存担忧。

    她真的很想知道自己的过去,尤其是想知道当初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当初只有她跟娘落水,为什么她落水以后家里却没有仔细找她。

    这些都压在她的心里让她喘不过气来。

    突然怀里的儿子,说了一句安慰的话,还用小手拍拍她。

    她缓过神来,露出一个欣慰的笑。

    随即她又想明白,虽然她没有了过去,但是她有将来呀!

    她有疼爱她的丈夫,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即使是没有过去又能怎样。

    顾铭娘轻轻地呢喃道:“好,娘知道!娘一直知道····”

    顾三牛扭头就看见儿子跟媳妇的互动,他欣慰的笑了。

    有儿子在一切都会好的,他要赶紧跟儿子谋划一番。

    早日将媳妇治好才行。

    如今儿子顾虑太多,他害怕媳妇知道的越多,心越难安。

    他何尝不是替媳妇担忧呢!

    儿子说过秦家内宅并不太平,媳妇跟已故的岳母很可能是被人谋害的。

    真是知道的越多,心越难安,他是深有体会。

    顾三牛三人还肩负着买棉花的重任,他们赶着牛车去了布铺。

    这时候路上的行人更多了。

    布铺,绣坊都开在最繁华的主干道。

    牛车一路向前,到了一间不大的布铺,小顾铭一看上面用繁体字写着——隆昌布铺四个大字。

    顾三牛同样把牛车拴在门口的木桩上,带着顾铭娘俩去了里面。

    布铺的掌柜看见来了客人赶紧上来招呼。

    经过询问才知道顾三牛要采买棉花。

    现在的棉花是八十文一斤,在古代这算是高物价了。

    顾三牛说自己要的多,想让布铺掌柜给便宜点。

    经过顾三牛锲而不舍的还价,布铺掌柜终于愿意以七十五文一斤的价格卖给他们。

    不得不说顾三牛的口才是真的好。

    就这样顾三牛在布铺用一千五百文买了二十斤棉花,

    还让布铺掌柜添了一包免费的碎布头。

    布铺掌柜一个劲的苦笑,说他这笔银子根本没有挣到一个铜板。

    顾三牛听到掌柜的话说道:“以后我们会常来照顾您的生意,就当是交个朋友!”

    离开了布铺。

    顾三牛的手里就剩下几百文铜钱。

    小顾铭跟顾三牛说,让他去买一个大浴桶他有用。

    对于儿子的话,顾三牛是言听计从。

    根本就不问为什么要买,儿子想要他就买。

    至于回家会不会被老爹责骂,他从来没有惧怕过,从小到大他挨得骂还少吗?

    他已经无所畏惧了好不好!

    顾三牛又花了几十文钱买了一斤糕点,两包麦芽糖。

    一家三口连饭都没有吃就往家赶。

    牛车一路晃晃悠悠进了顾家村。

    村中央的大槐树下。

    顾江氏抱着孩子在大树底下跟别人说的正热闹。

    说啥呢?当然是说她家的“光荣事迹”。

    土炕是她家最先发现的吧!

    县令去的是她家吧!

    就连京城里的堂叔也是对她家另眼相看。

    她家二牛可是坐过马车,跟着采买过的人哩。

    那一天花出去的银子就有二十两,她男人真的了不起呢!

    大槐树底下的妇人们,有的默默不语。

    有的低笑两声。

    还有的直接问过去。

    这问过去的不是别人,正是村里爱八卦的花婶子。

    这一段时间顾大山家大出风头,她的心里更加后悔了。

    对王氏的恨意就加了一倍。

    当初顾大山是要去相看她的,都是王氏这个搅事精,骚狐狸,把顾大山的魂勾走了。

    气死她了,她如今整日里来这大槐树下,散播关于王氏的谣言。

    说的都是没出嫁的时候的事儿。

    她天天过来说,村里的妇人们也打听了一下。

    这一打听才知道花婶子跟顾大山原来相看过。

    如今大槐树下的妇人们都心知肚明,花婶子是嫉妒王氏跟了顾大山。

    从此之后,花婶子再说王氏的八卦很少有人搭言搭语,都是一笑而过。

    今天江氏说的相当热闹,要是不知道他们两口子是什么德行的人,还以为他们两口子要上天了。

    花婶子听她说了这么多大话,就笑着问道:“二牛媳妇,那土炕制作之法是你公爹想出来的。”

    “你家里那些美名还不是你公爹得来的,还有那县令老爷欣赏的也是你公爹吧!”

    “我还听说,当初满月的时候是顾三牛跟你家二牛一起去的,那拿着银子的好像是三牛呢!”

    “我还听说,去县城交粮税的时候,你公爹在县城里大出风头,就连县令都跟他称兄道弟。”

    “要我说是你公爹厉害,你家二牛不行···”

    “还有二牛媳妇,你家里这么有钱,你花了几文?”

    花婶子一句一句把江氏逼到绝境。

    江氏竟然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

    一抬眼就看见顾三牛赶着牛车带着妻小往这边走。

    江氏一下子机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