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6章 前燕第一谋士——高开

    一个月后,1万副马蹄铁和1万副双马镫已经打造完毕。

    蓟城城外,太原王慕容恪集结大军,准备开始向新乐城(今河南省新乡市)进发。

    此次,慕容恪带领的兵马并不多,仅有1万名骑兵。

    只因一来,在新乐城中,还有慕容评带领的5000名骑兵、2万名步兵以及5万名百姓。

    二来,蓟城也需要留守一定的兵力,保卫蓟城以及河北之地的安全和稳定。

    如今,燕国所余的兵力并不多。

    先前慕容评两度讨伐冉闵,先后带走了5万名骑兵和3万名步兵。

    慕容垂讨伐乌桓,又带走了1万名骑兵。

    所以,在蓟城之中,仅有3万名骑兵和2万名步兵。

    另外,原段氏鲜卑部落首领段龛驻扎在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一带,拥兵3万,自称齐王。并向晋朝称臣,被封为镇北将军,对燕国虎视眈眈,不得不防。

    如果慕容恪将3万名骑兵全部带走的话,那蓟城以及河北之地将完全兵力空虚,再也没有力量来镇压各地的叛乱以及防备段龛的进攻了。

    所以,慕容恪带走1万骑兵,已经是达到了极限兵力。

    这一晚,慕容恪回到府上,向参军高开询问道:

    “先生,此次我带兵讨伐冉闵,您有何良策?”

    高开,字奉迎,渤海郡(今河北省景县)高氏人,慕容恪府上之参军。

    在当年的燕魏之战中,冉闵率1万步骑对阵慕容恪14万骑兵,连续十战十胜,直惊得慕容恪目瞪口呆,心惊胆颤。

    但是,冉闵大军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损失惨重。

    于是,两军再次交战,冉闵见己方大军多为步兵,而燕军多为骑兵,若在平原交战,对己不利。

    于是冉闵率军后撤,准备引燕军于山林之中,而后利用山陡路窄、树稠林密的优势,再消灭燕军。

    此时,参军高开向慕容恪进言道:

    “将军,我军多为骑兵,利于平原之战;而魏军多为步兵,利于丛林作战。

    若是我军追击,进入山林交战,此乃以我们的短处对战对方的优势,不可取也。”

    慕容恪听罢,深表同意,于是问道:

    “那依先生之计,该当如何是好?”

    高开道:“不如我们派出一支轻骑追击,而后佯装战败,将冉闵的军队吸引出山林,来到平地。

    而后再派出大军,两侧夹击,如此便可消灭了冉闵。”

    慕容恪听罢,心中犹豫,于是再问:

    “若是冉闵杀来,又如何应对?”

    高开道:“我们可以从军中选取千名善于骑射的将士,然后用铁链将战马连接起来,组成连环马阵。

    待冉闵领军杀入阵中之后,再用连环马阵将他围困其中。即便冉闵再多勇猛,也难以冲破连环马阵的封锁。

    如此,我们就可以瓮中捉鳖,活捉了冉闵。”

    慕容恪听罢,顿时大喜。

    于是先从军中挑选了5000名善于骑射的将士,然后再用铁链将战马连接起来,组成连环马阵。

    而后,再派出一支轻骑追击,佯装战败,将冉闵大军引到平原之地。

    最后,在大军的两翼各部署一队骑兵,待冉闵军队来到平原之后,然后两侧夹击。

    为了保证能够完全吸引冉闵,慕容恪决定亲自上阵,前出至中军,并在自己的身后部署华盖车仗,诸多旌旗。

    并在旌旗之上绣有大大的“慕容”二字。

    果然,两军再次交战,冉闵带领大军且战且退,准备将燕军引入山林之中,而后消灭。

    就在这时,慕容恪派出一支轻骑拦路截击。

    冉闵见对方兵马不多,于是领兵亲自迎战。

    冉闵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执钩戟,顺风迎击,连斩300余名燕军骑兵。

    燕军见冉闵神勇无比,纷纷大惊,于是连忙勒马回撤。

    冉闵不知对方是计,于是恃勇轻敌,领兵追杀。

    过不多时,只见前方出现一支军队,军中有华盖车仗,之后旌旗蔽空,大大的“慕容”旗帜随风飘扬。

    “这定然是燕军的主帅。”

    冉闵大喜,于是仅带领数百骑兵策马前奔,冲击燕军的中军。

    慕容恪见冉闵中计杀来,于是连忙令中军后撤,而两侧的骑兵则开始包抄。

    过不多时,冉闵深陷阵中,无法自拔。

    冉闵挥矛持戟,连斩多名燕军骑兵,可是燕军战马用铁链相连,人马一体,将士倒地,但战马不倒,阵形不乱,封锁不断。

    冉闵大战多时,精疲力竭,知道中计,于是单枪匹马,鼓足气力,跃马朝东,冲破封锁,突出重围,向东而去。

    冉闵向东行驶20余里地,可惜此时的座骑朱龙宝马却因力竭倒地猝死。

    冉闵被燕国骑兵追上,团团包围,最后力竭被俘。

    活捉冉闵,成就了慕容恪的一世英名,也奠定了高开燕国第一谋士的地位。

    可是,高开为人喜欢清静独处,对名利看得很淡,更不愿意在官场之中尔虞我诈,奉承拍马。

    于是高开谢绝了燕国所有的封赏,只在慕容恪的麾下安心地做一名参军。

    高开不为别的,只因为慕容恪为人厚道,待人真诚;礼贤下士,与人和善;体恤将士,心怀善念。

    当然,慕容恪也不是什么贪功忌妒之人,对高开始终尊重有加,从不摆显什么大将军的威风架子。

    每有疑问,都是称呼高开为“先生”,就像学生对待老师一般,百般请教,谦虚有礼。

    高开听罢,微微一笑,说道:“此时出兵,不合时宜。”

    慕容恪惊讶地问道:“为何?”

    高开道:“慕容评也不是无能之辈,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但是却两度讨伐冉闵失利,损兵折将。

    而且慕容评两次讨伐冉闵,都是占尽了兵力上的优势,以十倍之力对战冉闵,尚且能输,难道你不觉得奇怪吗?”

    慕容恪听罢,深有同感。

    慕容评第一次讨伐冉闵,集合了燕国、代国、匈奴和秦国近十万兵马,而冉闵仅有三四千兵力。

    十万对战三四千,却被冉闵杀得大败而归,斩杀六七万之多,这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慕容评二度讨伐冉闵,共有骑兵2万,步兵3万,且携带了大量的攻城武器。

    而冉闵仅有5000余人,且大多都是新招募的百姓。

    即使如此,慕容评仍然围剿失利,损失了1.5万名骑兵和1万名步兵,甚至连野王城都没有攻入便兵败而归。

    这让人不得佩服冉闵军队的战斗力之强悍。

    慕容恪又道:“那依先生之见,该采取何种策略?”

    高开微笑道:“合纵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