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20章 武家的时代到来了

    <content></p>

    “东洋”号的舰艏撞开了碧蓝的大海,留下了笔直的航迹。请百度搜索炮甲板的炮手们正在两舷进行操炮演习,随着甲板炮长一声声口令,炮手紧张的进行着各种战术动作,将教练弹和训练药包反复装填击发。</p>

    武义勇和陈天理站在隆起的船尾楼,饶有兴趣的观察着他们的训练。在他们俩身边,还有几个见习海军军官在练习使用直角仪。</p>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GPS可以给在海航行的船只定位。所以只能使用较简陋的工具在海寻找准确的方向了。</p>

    航海定位工具是航海星盘、指南针、直角仪、牵星板这四大件。除了指南针之外,其余三个工具都是利用星辰(太阳)和水平面的高度来推算维度的。也是所谓“维度航海”的工具,再加指南针,海船能在没有陆地作为参照物的情况下在茫茫大洋航行了。</p>

    除了拿着直角仪看太阳的青年军官,在船艉楼的后侧,还有一个水手在用绞盘往大海里扔一种每一隔一段距离打个节的绳子。根不知长多少的绳子是绑在一个丢在海里的空木桶的——这其实是一种测量航速的办法。同时还要一名水手在看一个琉璃沙漏,这样能知道一段时间内放出去多少“节”绳子了。也知道航速是多少了?</p>

    知道了航速和航向,也能大致估算出“东洋”号的位置了。</p>

    现在“东洋”号正航行在对马海峡附近的大海,四周涌浪起伏,碧蓝无边,极其壮丽。</p>

    “东洋”号的船长郑一信,一个三十岁出头的海军校大步走到了陈天理和武义勇跟前,行了个抬手军礼,然后报告道:“现在是顺风满帆航行,速度接近10节!按照这个速度,再有2个半时辰可以抵达平户港了。”</p>

    “全程多少时间?”武义勇问。</p>

    “五个时辰。”郑一信回答。</p>

    “呵呵,朝发夕至啊!”武义勇摇摇头,“真没想到……多少距离?400里吗?”</p>

    “400多里。”</p>

    “半天不到。”武义勇吸了口咸咸的空气,“这也太快了吧?”</p>

    “因为是顺风,”陈天理笑道,“不过‘东洋’号也的确跑得快!它是一条软帆船,船帆的面积硬帆船大得多。不过风向一变不行了,跑得还没有硬帆船快。”</p>

    武义勇道:“还是够快的……顺风一个时辰能跑几十里!从陆行军的话,一天都走不了那么远啊!”</p>

    “何止是快,而且运力也强啊!”郑一信有些得意地说,“东洋号光是18斤和24斤的长炮多达60门!船的军官水手多达300人!最多还可以搭载同样数量的陆军甲士。船的货舱还可以装载3000石各种货物。</p>

    如果不装火炮、弹药和炮手,东洋号还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和人员。”</p>

    武义勇点了点头,“现在有几艘东洋号这样的战舰在建?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使用?”</p>

    “目前只有两艘,”陈天理回答道,“而且东洋号现在还在海试阶段,并没有正式入役。</p>

    不过海军还拥有大量的‘真理’级硬帆船。基于‘真理’级的船体开发的运输船更多了!不仅有军用型,还有民用型。这些硬帆船跑日本近海的速度也不会太慢,只要充分动员,完全可以一次运输2个步兵师的人员和装备!”</p>

    “真的有那么多?”武义勇问,“一次运两个师?从哪里运到哪里?”</p>

    “可以从旅顺运到平户,”陈天理说,“如果风向合适,两天能到了。”</p>

    “平户的情况怎么样?”武义勇又问,“能够屯驻大兵吗?”</p>

    陈天理笑道:“平户快到了,将自己看吧”</p>

    ……</p>

    日本国,平户港外。</p>

    这座港口城市,大约位于日本列岛面向国的最西端。在被迫租借给大周共和国之前,只是一座荒僻的岛屿,岛屿的北部又两个不大不小的避风海湾,形成了两处天然的锚泊地。依着岛的丘陵,一座座低矮的木质建筑密密麻麻的排列着。也谈不什么日式式,是小小的板屋罢了。在港口一带,则有点天津、旅顺那样的新兴工商业城市的模样。高大的周式建筑随处可见。港口的码头还摆着许多人力踩踏的吊车——看去有点像水车。头绑着白布带子,大冷的天还穿着短裤的矮小的日本劳工,正在穿梭往来的搬运着大大小小的货物。</p>

    港口码头面,到处都是货仓,海面到处停泊着周国的商船兵船。什么样子的都有。有旧式的广船、福船,也有新式的‘真理’型,也有一些是真理型的改进型号,加装了软帆。</p>

    所有的船都挂着周国的万符旗号,船籍都落在大周共和国。</p>

    至于他国的商船,是不许进入平户、博多、难波、佐渡岛这几个日本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p>

    根据大周共和国和日本国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大周共和国是独享日本国几个通商口岸的“自由贸易”权的。</p>

    也是说,只能日本国只能和大周“自由贸易”,不能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p>

    构成平户港的这两个海湾共用一个入口,入口的宽度不及二里,两侧都是丘陵。依着山坡各有两处炮垒,用来封锁港湾。</p>

    炮垒并不是棱堡结构,而是传统的夯土城垣,只是面向大海的一面拥有避弹的坡度。大炮架在城垣的高处,是18斤长炮,两处堡垒各有12门。</p>

    港口内部,又分成南北二湾,其靠外的北湾是商港,靠内的南湾才是军港。</p>

    体型巨大,外壳涂成黑色“东洋”号在一艘港口的引航船的带来下,缓缓驶入了位于平户南湾的军港。</p>

    军港周遭非常森严,南湾入口非常狭窄,只有几十丈宽,有海军的快船巡逻,禁止未经允许的商船入内。</p>

    军港码头也很清冷,看不到日本劳工,也没有舰船停靠。</p>

    码头附近,则是一座夯土的城堡,城堡规模不小,四方形制,城墙飘扬着万符旗,应该是大周共和国在平户的重要据点。</p>

    武义勇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有些狭窄,不过也没什么特别险要的山岭,都是些低矮的山丘,清理一下树木能修建军营。</p>

    整个岛屿的面积似乎不小,足够摆几万人的大军。</p>

    唯一不确定的是岛的淡水多不多?</p>

    如果没有问题,这个平户岛应该可以作为日本派遣军的大本营所在!</p>

    正盘算着要在平户设立征日大本营的时候,飘扬着万符旗号的“东洋”号已经缓缓靠了码头。</p>

    码头早有一些人在等候。都穿着利落的窄袖长袍,头戴平帻巾。不用说都知道是平户驻军和总督府的官员。笑吟吟的等着战舰靠码头。</p>

    和他们站在一起的,还有几个戴着高帽子的家伙。这个时候从甲板面儿已经看得分明,应该是些日本国的官员,看着巨大的大周战舰,个个都张着大嘴,目瞪口呆。</p>

    这几个日本官儿都是太宰府驻平户的贸易司官,为首的一人名叫惟宗能言,是摄政关白藤原忠通的家臣。负责管理藤原家在日向国的几个田庄。</p>

    因为左京大夫藤原家隆出任了太宰少贰,所以跟随到肥前任职,被派驻平户岛担任贸易司正。实际负责和大周的外交事务。</p>

    这年头日本国公家出身的高官都是一派废柴宅男的作风,哪怕被打发到地方做官,也不管什么正事儿,也是泡妞、和歌、茶会。跟《源氏物语》里面的光源君差不多,起大宋的一帮科举士大夫差远了——没有最废,只有更废。</p>

    不过这帮废柴公卿手下都有一些能帮着欺压良善的走狗。这是所谓的武士!</p>

    走狗们大多要凭本事吃饭的!日本朝廷专养废柴,可是废柴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养别的废柴,得养一点有用的走狗。</p>

    日本国是靠这群走狗在维持的!走狗们因为主子太废,所以渐渐开始做大,不甘为狗,开始想往发展。</p>

    武士这个阶级主体,由此而来了。</p>

    当然了,武士也不都是由公家的走狗变化而来的。还有一部分高级武士则是由白河天皇的走狗发展而来。白河天皇的走狗称北面武士,其实是一些出身高贵的武官,也可以看成是公卿,只是没有那么废柴,能打能杀。</p>

    不过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出身的名门武士在武士这个阶级的占不高,当武士的大部分都是土豪。</p>

    用国的标准说,是寒门地主阶级。</p>

    而惟宗能言的出身则是不不下的惟宗氏,出自渡来人的秦氏(祖先是国人或高丽人),也算不太寒门了。不过惟宗能言不是嫡出的,不过是不值钱的庶流,不能出任朝廷的官职,只能出仕藤原氏。</p>

    对于这样的前途,能言本来是非常满意的,直到他成了太宰府驻平户的贸易司正。</p>

    因为在被国人占据的平户,惟宗能言得知了在大海彼岸,出身卑微的武士,也可以凭着自己的本领和功勋飞黄腾达……</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