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33章 大发现

    合众三年冬,印度洋,尚未被发现的袋鼠大陆西岸外海约600里。请百度搜索</p>

    两艘“申甲”型桨帆探索船,正用船桨驱动,逆风南行。</p>

    虽然四周总是茫茫无边的大海,连一片浮出水面的礁石也见不着,而且舰艇还处在恼人的逆风航行,但是两艘“申甲”型桨帆船的海军官兵们,却人人都万分激动。</p>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一些伟大的事件,足以名垂史册。</p>

    因为地圆说基本被证实了!</p>

    两艘“申甲”型探索船“顺风”号、“如意”号在驶离巴厘岛,在无风而且酷热的大洋向南航行了两天,迹发生了。</p>

    平静的海突然挂起了凉爽的东南风!在逆风航行了两天后,气温也明显下降了。</p>

    越往南走,气温居然越低!</p>

    这说明官家赵桓的推测是正确的,大地是圆形的。所以一路向南航行也可以抵达大周共和国北方的极寒之地。现在他们很可能已经过了南方的极热之地,应该正在向北方极寒之地航行——之所以说是“应该”,是因为船的指南针的指向并没有发生改变。</p>

    另外,北极星也仍然没有出现在夜空当,南十字星倒是依旧明亮。</p>

    不过指南针为什么总指着南方,北极星和南十字星为什么会分别出现在三佛齐海峡东南出口南北夜空,原因也不明白。</p>

    所以也不能以此为据,说“顺风”号和“如意”号还在向南,而不是向北航行。</p>

    即便航向没变,他们的发现也是非常了不得的。</p>

    他们发现了南方也有凉快的去处!凉爽的气候,则意味着有可能存在宜居的陆地。而宜居的陆地,也有可能存在可以与之贸易的明。</p>

    如果能够发现宜居而且富饶的土地,那可更加理想了……</p>

    陈江站在“顺风”后的船艉楼,举着望远镜努力搜索着海面,似乎想要找到陆地的影子。</p>

    找了半天,看到的仍然是犹如闪闪发亮的蓝色毯子一般的海水,在一层层的涌浪滚动,缓缓起伏。</p>

    虽然壮观,但是也让人有那么一点失望。</p>

    这片海面的气候已经较凉快了,大约和福建外海类似。如何能够发现岛屿或是大陆,说不定能寻到富庶的土著城市国家可以交易……</p>

    陈江只是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儿。</p>

    他的弟弟,“顺风”号的桨手指挥陈海正好脚步匆匆的走船艉楼。</p>

    看到哥哥脸的失望表情,于是问:“大哥儿,还是没有发现吗?”</p>

    “没有啊,”陈江摇了摇头,“不过才行了10天,而且有6天是逆风,平均航速连6节都不一定有啊。”</p>

    “周宋制”的一节是3华里。时速(时辰速度)6节是一个时辰航行18华里,一天12个时辰是216华里,跑了10天是2160华里。</p>

    当然了,这个数字并不精确,也是个大约。所以他们现在的位置,也是在巴厘岛正南约1080公里处。而巴厘岛距离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一千三四百公里。</p>

    现在陈江他们找不到澳大利亚也不怪了,不过距离也不太远了。</p>

    将要揭开人类历史新篇章的地理大发现,在600里外了。</p>

    “咱们还要继续向南吗?”陈海问。</p>

    “当然了!”陈江说,“南洋水军提督司的命令是让咱南行20天再回的。今天才10天,怎么能回去?而且越往南行越凉快……也没把咱热化了不是?还是按照计划,如果没有遇岛屿或大陆,继续往南走满20天,如何再折返往东北开,看看能不能寻到南大屿的南面。</p>

    二哥儿,叫你的人再受点累……和他们说,这次的任务做完后,人人都有功,他们犯下的罪能免了,海军还可以派船送他们回老家。”</p>

    “顺风”、“如意”两艘探索船的桨手都是由罪徒充任的。</p>

    现在东宋各地州府市县的大牢都是空空的,死罪也很少执行,各种坏人和被冤枉的好人都是两个去处,或是流放海外,或是充海军桨手。</p>

    前者一流几千里万里的,都是蛮荒瘴痢之地,被放到那里开荒的罪徒很容易染病而亡!几年下来,差不多能死一半到三分之二!</p>

    后者倒是容易存活,是太苦了。整天关在狭小肮脏的桨手甲板卖苦力气。通常要过三五年才能重获自由。</p>

    不过海军也不负责送他们回家,一律在南洋各商市释放,自谋生路去吧。</p>

    而如今被押在“顺风”、“如意”两艘探索船的桨手,大部分都是因为在江南各地反抗清田被捕的。并不都是地主老财,也有一些是被煽动的贫下农,真是怪可怜的。</p>

    所以提前释放,还可以放回江南,成了激动人心的重赏了。</p>

    ……</p>

    今年已经十七岁,马要年满十八岁的王孚飞快的攀爬了“顺风”号的瞭望篮。</p>

    他现在一名东宋水军少年讲武堂的学生,所谓少年讲武堂,其实类似于周国的骑士小学。目的为讲武堂(军事学院)输送优秀的生源,同时也为军队输送基层的军官、军士。</p>

    王孚是两年前跟随义父陈遘移居江宁的,陈遘和其弟陈适都是不二主的忠臣(陈遘在周国做官不算二主,因为周国是共和制,没有主子的),当然不能出仕不孝子赵楷。所以在武好德担任司业的江宁大学堂(又一所千年名校诞生了)觅了儒学博士的教职。</p>

    而王孚则因为一身好武艺,被陈适的好友武好推荐去读了水军少年讲武堂。这孩子也真是聪明,虽然没有一点算学、形学、自然学的基础,却很快补了去,在学堂里面名列前茅。</p>

    这段时间,他则被分配到水军南洋舰队见习。等到见习完毕,可以去报考水军讲武堂了。</p>

    而他在南洋舰队见习期间的表现,也将成为讲武堂是否录取的重要依据。</p>

    由于东宋没有科举制度,想要入仕,只有先取得小学或大学的毕业凭,然后再参加公吏考试或从军。</p>

    所以取得水军少年讲武堂和水军讲武堂的毕业凭,然后成为一名水军军官,成了少年王孚唯一,也是最理想的升途径了。</p>

    爬瞭望篮,从一名同袍手接过望远筒后,王孚开始了长达3个时辰的执勤了。</p>

    望远筒的图像,已经不再是海天颠倒的了,而是变成了大头向的图像。这可是云台学宫自然学院的光学科多年研究的成果……</p>

    另外,用来制作望远筒镜片的材料也不是天然水晶,而是变成了透明度很高的天津琉璃片——这种琉璃片的良品率很低,大约只有百分之几的产品合格。不过起天然水晶,还是便宜太多了。所以可以大量生产望远筒装备部队了。</p>

    王孚循着左前右后的持续,一遍又一遍的观察着波浪起伏的洋面。洋面什么都没有……只有波涛起伏,还有几只白色的海鸟在盘旋。</p>

    不对!有海鸟!</p>

    在茫茫无边的大洋是没有海鸟的,只有在岛屿或者大陆沿岸附近才会有海鸟翱翔。</p>

    现在天有海鸟,那么岛屿还会远吗?</p>

    王孚有点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然后又将一只眼珠子贴了望远筒的目镜,仔细看了看。</p>

    没错!是一群海鸟!</p>

    王孚收好了望远筒,然后转身敲响了警钟。</p>

    “当当当当……”</p>

    刺耳的钟声传来时,陈江正在位于舰船后艏楼内吃早饭,稀饭肉包子。正呼噜呼噜吃着,警钟响起了了。</p>

    不是急促的战斗信号,而是存在间隔的警钟声,这是瞭望哨有所发现的信号。</p>

    陈江连忙放下一个吃了一半的包子,然后擦了擦嘴,站起身大步流星走了出去。</p>

    了后艏楼,陈江看见船的几个军官已经到了,一人一个望远筒,都在看天呢。</p>

    “发现什么?是陆地?”</p>

    “禀承节,是海鸟!一大群!”马有人回答。</p>

    “是迁徙?”</p>

    “不是,是在空盘旋,仿佛在捕鱼。”</p>

    “近海……”陈江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了,连忙拿出望远筒,朝前方的空一看,果然有十来只白色的鸟类在空飞翔。</p>

    “咱们在近海了!”陈江大声命令,“加派瞭望,仔细搜索!命令桨手加速,所有桨手岗!”</p>

    桨手在舰艇巡航时是轮岗的,只有在战斗情况下才会全部岗。至于全速划桨,那只能维持一刻钟,是战斗发起冲击时的情况。</p>

    “顺风”号的速度陡然加快了,陈江举着望远筒努力向前观察。</p>

    海鸟,更多的海鸟!</p>

    陈江几乎肯定,附近一定有海岛,说不定还不小!</p>

    陈江做出判断的时候,站在高处的王孚已经从目镜看见远处的地平线了。</p>

    辽阔到无边无际的地平线!如果那是一个岛屿的地平线,一定也是个非常辽阔的岛屿,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未知的大陆!</p>

    一个新的大陆!</p>

    “发现陆地!陆地!发现陆地.......”王孚大声呐喊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