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过了两日, 方大儒和方老夫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京中。方老夫人心急如焚, 一路上都在偷偷地埋怨丈夫当年没有将巩素娟的身份说明。

    她又不敢明着说, 只能是愁着个脸, 眼里透着幽怨。

    如果她知道巩素娟不是丈夫养在外面的女人, 哪里还会将巩怜秀赶出去。现如今倒好, 巩怜秀是皇后的嫡妹, 她们方家做了好人收养母女俩,反倒半点好也没有落下,不知皇后娘娘会不对方家心生怨恨。

    方大儒当初也不知道巩素娟嫁的哪里, 他也仅是和巩老先生有过一点交情,巩素娟不愿透露,以他的性子, 也不会去追问。

    看着老妻忿忿的样子, 他懒得搭理。他哪里没有说,他分明每次都说得清楚, 巩素娟和他没有半点关系, 是她不相信而已。还趁着他不在临洲将怜秀赶走, 如今得知怜秀的身份, 又怪他当初隐瞒。

    妇人之见。

    方大儒拂着袖子, 走在前面。

    方老夫人一住进胡府,和胡大学士的夫人寒喧后, 就直奔主题。此次进京,一是为了巩怜秀之事, 另一件就是两个孙女的婚事。

    她的女儿胡夫人面色不虞, 两个嫂子心气高,连赵家都看不上,倒是蔡家递了话,想让她牵个线。她跑了一次赵家,赵家也没个准话。

    等方老夫人见过亲家后,就和自己的女儿说着私房话。她从女儿的口中得知皇后娘娘对巩氏母女重视,起了心思。

    她深思熟虑后,对女儿道,依你之言,以后赵家应该不差,再说因为当年的误会,怜秀对我多少有些怨恨。不如将你的侄女嫁入赵家,一来能修复两家的关系,二来也何偿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娘,你可别提,嫂子们心气高着呢,瞧不上赵家。那蔡家托我去赵家探过话,赵家也没个准信。胡夫人起到这事就生气,她曾建议过两位嫂子,那赵家是个好人家,谁知两个嫂子都不愿意。恰巧蔡家存了心思,让她去赵家探话,她赌着气,就跑了一趟。

    你两个嫂子被京中富贵迷了眼,也不想想咱们方家虽然是诗书之家,可朝中无人,你能嫁入胡府,那还是你爹和胡学士的交情。方老夫人一脸的怒其不急,她们连赵家都看不上,可是在京中和哪家搭上了话?

    胡夫人摇摇头,我看没有,最近我也常带着静怡和静然出门做客,可京中的夫人们哪个不是心明眼亮,咱们家虽然名声极佳,却远在临洲。问过的有,真正想结亲的少,除了一两个为庶子谋算的,试探着和我套过话,被我回绝了。我们方家的姑娘,哪里能嫁给庶子。

    方老夫人气苦,也都是老爷,不愿意出仕,也拦着儿子们不许科举,否则他们方家哪能被人这般看轻。

    那照这么说,你的两个侄女在京中难已找到什么好人家?

    大嫂的心思娘也清楚,以前一直想让静怡嫁入胥家。胥家门第高,娶媳却偏爱小门小户,咱们家和胥家也是世交。谁知道半路杀出个赵家,硬生生地给截了去。我仔细观察着,大嫂心未死,胥家不是还有个二公子嘛。

    方老夫人一拍桌子,就这么办,我和你爹明日先去胥家拜访,后天再去赵家。你的两个侄女,静怡配家二公子是够的,静然那里,我和你二嫂说,可以考虑和赵家结亲。

    胡夫人一脸的佩服,还是娘果断,依女儿看,这两门亲事都是极好的。

    方老夫人圆圆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又见过外孙外孙女,才回到歇息的屋子。

    翌日一大早,老夫妻两人就带着儿媳们和孙女们登了胥家的门。

    胥家在头天晚上就接到方大儒进京的消息,胥老夫人估摸着他们就会上门来,果不其然。

    方大儒见到雉娘,脸上十分的感慨,雉娘行着礼,口中不再称呼外祖父,恭敬地称着,方先生。

    好,你和你娘能找到亲人,我很欣慰。方大儒有些怅然,却依旧面露笑意。

    雉娘真诚地又行礼,雉娘替外祖母和母亲感谢先生的大恩。

    好孩子。方老夫人一把托起她,都是一家人,说这么生份的话做什么,虽然事情查清,你娘不是方家的女儿,但在我的心里,她永远都是方家的姑娘。

    当年先生之恩,已经难以回报,不敢再欠下更多的恩情。雉娘微垂着头,朝方大儒再次行礼,然后转回胥老夫人的身后。

    行三次礼,是她对方大儒的尊重,其它的方家人,于她们母女而言,并无半点恩情,她也不想和方家人扯上其它的关系。

    胥阁老引着胥良川和胥良岳兄弟二人和方大儒见礼,今日胥家的两兄弟依旧是一青一白,青的如松,白的似柏。冷清和儒雅,都是长相出众的男子。

    两人目不斜视,胥良川是因为性子使然,和长辈们见过礼后,对于方家的两位姑娘没有多看一眼。胥良岳则是一举一动都仿着兄长,兄长不看,他当然也不会看。

    方静怡的目光先是定在胥良川身上,青松般修长俊逸的男子,从小到大都是她心中理想的丈夫人选。她也努力地习字练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站在他的身边。谁知竟被空有其表的赵雉娘给抢去。

    她隐有不甘,艰难地收回视线,然后转向胥良岳,打量得认真,目光复杂。

    雉娘含着笑,将她的神态举止尽收眼里。两人的眼神不经意地对上,方静怡略微一怔,然后笑着上前,表现得十分的亲热。

    几日不见少夫人,出落得越发让人心动,怪不得…她抿着嘴,眼神却是不停地往男人们那边看。

    胥阁老引着方大儒往正厅走去,青色的修长背影走在后面,她眸光晦涩,脸上却依旧挂着笑。

    雉娘也朝她笑着,忆起以前在方家做客时,方静然将自己推下画舫。现在思来,确实有迹可寻,许是方静怡不知从哪里看出,大公子对自己不一般,所以才使的计。

    自己和夫君已经成亲,方静怡再不甘也无可奈何。刚才她还仔细打量岳弟,莫非方家改变对象,将宝压在岳弟身上?

    若是和方静怡这样表面知书达礼,内里暗箭伤人的女子做妯娌,是非肯定多。她倒不是怕,只是不想让祖母失望,祖母一直致力于家庭和睦,如果方静怡进门,那么她和方静怡之间根本不可能会相亲相爱,最多也是做些面子功夫。

    长辈们落座后,雉娘乖巧地立在胥老夫人的后面,方静怡和方静然也未入座,分别立在方老夫人的后面。

    胥家和方家是世交,两位老夫人之间说起话来,提到自家的孙儿们,方家的三个孙子都留在临洲。按方老夫人的想法,是想带着孙子们进京的,方大儒不许,方家说了不出仕,就是不出仕。

    方老夫人也左了性,誓要赌这口气,孙子们的事情她做不了主,孙女们却是归她管的。如果让孙女们都嫁到京中,以后再伺机谋划。她就不信等百年之后,丈夫已经不在,谁还能拦着后辈们拼前程。

    说到孙子们,胥老夫人脸上的笑意不断,方静怡看了雉娘一眼,又低下头去。

    方老夫人的话题一直都在胥良岳身上打着转,胥老夫人的眼光微闪,瞄一眼含笑和方家大夫人说话的二媳妇,山长夫人耳朵一直都是竖着的,见婆母看过来,露出了然的笑意。

    要说以前她也确实考虑过方家的姑娘,两家是世交,知根知底。可是听婆母说起过来渡古时,在船中和众位姑娘们的相处,她又有些拿不准主意。

    方静怡各方面都不错,知书达礼,颇有才情,只不过气量小了些,再说看之前方家的打算,是想让方静怡配川哥儿的,转过头来又打岳哥儿的主意,她这当娘的心里哪能高兴,多少有些芥蒂。方家二房的嫡女方静然性子又浮躁了些,不太适合以后跟着岳哥儿守在阆山。

    山长夫人的心思转了几转,面上半点不显,依旧和方大夫人闲话家常。

    方家人离去后,胥老夫人意味深长地道,方家看来动了念头,静怡这丫头礼数规矩都没错,心思多了一些。

    雉娘听到祖母这句话,心里有了底。看来不用担心和方静怡做妯娌了,祖母明显也不太喜欢方静怡的为人。

    岳哥儿性子纯良,怕是有些压不住。山长夫人悠悠地道,看着春花般妍丽的雉娘,笑起来,娘你的眼光最毒,看看你替川哥儿相看的媳妇,真是百般都好,人比花娇,性子又好,要是有个这样的姑娘,媳妇梦里都能笑醒。

    雉娘大方地任由她打趣,倒是当婆婆的胥夫人不干了,嗔她一口,你可别和我抢闺女,雉娘是我的儿媳,我打心眼里拿她当亲生闺女。你呀,也赶紧给岳哥儿挑一下,省得眼红我。

    山长夫人笑得开心,娘,你看大嫂这样子,哪有个阁老夫人的派头。

    阁老夫人应该是哪样的派头,板个脸,半天不说一句话?胥夫人说着,自己笑起来。

    惹得山长夫人和老夫人笑起来。

    好容易止住笑,老夫人摆摆手,好了,岳哥儿的事情,等春闱后再说也不迟。胥老夫人扶着拐杖,另一只手示意雉娘扶上,雉娘扶我回去。

    方老夫人坐在马车中的脸有些不太好看,她都挑明搭话,胥老夫人居然没有接话,莫非胥家已经替二公子相看好人家,这才不接茬。

    她心中焦急,错过胥家,在京中她们难以再找到更好的人家。

    回到大学士府,胡夫人却喜气洋洋地出来迎接,小声地附在她的耳边道,娘,皇后娘娘召父亲和您进宫,还叮嘱带上静怡和静然。

    当真?方老夫人喜出望外,方家对巩素娟母女有收留之恩,皇后娘娘会不会是要替母还恩?

    特意嘱咐带让静怡和静然,是有什么打算?

    胡夫人猜测着,娘,依女儿看,皇后娘娘许是想给咱们方家体面,静怡和静然在她面前露了脸,说不定会指个好人家。

    如是这样,再好不过。方老夫人圆圆的脸笑得起了褶。

    当天夜里,方家人是一阵翻箱倒柜,为两个姑娘挑选明日进宫的行头,不能太轻浮,又不能太素净。

    选来选去,折腾到子时。

    进宫时,方大儒倒是轻松自在的神色,女眷们都紧张不已。

    皇后端坐在宝座上,眯着眼。

    这位想必就是方先生吧,本宫听怜秀提起你,心中感念你的情义。皇后转向琴嬷嬷,给方先生赐座。

    谢娘娘。

    方大儒笔直地侧坐在凳子上,皇后娘娘这才让方家女眷们起身。方老夫人为首,后面跟着两个孙女,恭敬地弯腰站着。

    皇后伸出玉指,轻轻一指,这两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想必就是方先生的孙女吧。

    正是。

    长得倒是不错,你们上前来,让本宫好好看看。

    方静怡和方静然往前移几步,垂手而立。

    皇后点头,书香世家出来的姑娘到底有些不一样,礼数都没得挑。

    抬起头来,让本宫好好瞧瞧。

    姐妹俩依言半抬着头,皇后看着,点点头,对琴嬷嬷道,琴姑,你看,这姑娘的神态和凤娘倒是有些相似。

    皇后说的是方静怡,方静怡今日穿得是湖蓝的裙子,面容皎好,仪态端庄。看神态,倒真像了赵凤娘两三分。

    说起来,本宫已有些日子没有见过凤娘了。因为段家的失误,将亲事弄错,陛下到现在气都未消,段大人也被狠狠训斥过。本宫倒是真有些想凤娘,今日见着这方家的姑娘,颇感慰藉。

    娘娘,您若是不嫌弃,就让民妇孙女多陪陪您。方老夫人赶忙回话。

    皇后看着她,意味深长地一笑,说得也是,本宫最近正好想召些姑娘进宫作陪,太子明年就要大婚,其它的事情也要准备起来。

    方老夫人心一动,快要跳出胸口。

    方大儒对巩氏母女有恩,皇后必然有表示。

    方家人出宫时,随后跟着的就是满满当当的赏赐。

    对于方老夫人来说,赏赐虽贵重,远不如皇后娘娘随意说的那句话来得让她兴奋。她左右打量着自己的大孙女,想着或许此次进京是来对了。

    娘娘夸静怡举止像赵凤娘,谁人不知,赵凤娘在娘娘的心中,分量可不轻。若不是出了换亲的事情,赵凤娘现在依旧是县主,还是常远侯府的少夫人,何等的尊贵。

    皇后提到太子,绝对不是无缘无故,太子明年要大婚,太子妃是平家的小姐。

    二皇子年纪还小,不可能现在选妃,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太子的身边,除了太子妃,应该还有两位侧妃。

    皇后娘娘提到最近要多召人进宫,会不会是还要替太子选侧妃?

    太子妃是平家的小姐,平家是皇后的娘家,皇后自然不想以后的侧妃威胁亲侄女的正妃之位。那么侧妃的家世就不可能太高,自家虽然名气有,却无实权,在朝中也没有人脉。这样的人家,若她是皇后娘娘,定然当成首选。

    方老夫人心突突地跳着,越想越觉得有可能,静怡端庄大气,从小到大的教养都不比世家姑娘差,真要是得皇后娘娘看重,封为侧妃也不是没有可能。

    静怡,祖母前日和你说过的话,你忘了吧。若真是不满意那胥家的二公子,祖母再帮你相看。

    方静怡惊讶地看着祖母,祖母前日里苦口婆心地劝了自己许久,说尽胥良岳的好话,怎么又变了卦。

    方老夫人慈爱地摸着她的头,祖母也觉得配胥家二公子,委屈你了。今日皇后娘娘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方静怡仔细地回想着,皇后娘娘说她神态像赵凤娘,后来又提到太子。她心中一动,想起见过的太子殿下。从前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又悄悄冒出了头。

    太子妃的人选已定下,但还未择侧妃。

    以前在阆山时,太子对赵凤娘另眼相看。自己和赵凤娘相比,气质有些相似,端庄知礼,再者长相上,还要略胜赵凤娘一筹。

    若是能获得太子的青睐,入住东宫,以后太子登基后,她就是帝妃,那赵雉娘见到她也要跪行大礼。

    她的手紧紧地绞着衣裙,似下定决心般,慢慢地松开。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