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2章 这小子果然到哪就闹腾到哪?(第二更)

    <content></p>

    第572章</p>

    苏东坡决定要书天子,恳请陛下废除大宋入军伍者必须刺字黥面这种污辱身心的规则。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而在章楶亦站出来表达了他也会另行书天子之后。在场的二十余名不论是禁军还是边军将领们都纷纷地表达了他们同样的心愿。</p>

    王洋自然也要书的,毕竟他身为监军,自然是有写奏折的权利和义务的。</p>

    不过令王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名字则被苏东坡这个老司机在他的奏折里边,很不客气的安在了倡议者的位置。</p>

    忙碌过了那些事情,王洋又窜回到了自己的府邸里边,决定重新写信,毕竟那件事务,既然已经成为了大家要一并向天子书的奏折,自己没有必要继续在这里边提及。</p>

    那么,自己应该写什么内容呢?天子的信里边可是写得十分的清楚,你王洋怕是真的要在那边先行呆一段时间了。</p>

    所以,你现在有什么样的要求,尽管提出来,朕在京师这边也会想办法帮你解决,另外是,日若你若是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可直接经由军驿传递给朕。</p>

    这样的做法的确代表着赵煦对于王洋的重视程度,让王洋感动之余,也感觉到了自己肩膀那沉甸甸的压力。</p>

    不过,自己既然真的要落户环州,那些旧党难道真的仅仅只是想把自己扔在这西北边陲,让自己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回转东京汴梁这么简单吗?</p>

    王洋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很肯定地回答了自己,不可能。那帮子被自己刷声望已经刷到了仇恨级别而且还是mAX的旧党大佬们,早恨不得吃自己的肉,睡自己的皮。</p>

    所以,王洋很清楚自己为什么是环州知州而非庆州知州的原因,环州乃是在庆州之北。出了环州,那是西夏的地盘。</p>

    而陕西路最容易发生战事的,不是绥德城那一带,是环州这一边。按照过去的入侵次数而言,至永乐城之败后,绥德城地区遭遇了七次入侵,而环州遭遇了十一次。</p>

    而不论是定边军又或者是保安军,还是延安府北面,加起来成为入侵目标的次数也才不过十二次。</p>

    他知道,那位远在东京汴梁的少年天子赵煦,亦同很清楚,但问题在于,赵煦一直有着一颗渴望能够荡平西夏的雄心,而王洋也有。</p>

    所以,这才是赵煦来信,向王洋解释的原因所在。当然,赵煦在信的表达,亦证明了赵煦对于王洋的信任和看重。</p>

    并且赵煦在信已经告诉王洋,为了防备西夏因为大宋撕毁了,宋夏之间的岁赐盟约而再次入侵,所以,准备让苏学士这位陕西路经略安抚使暂时驻于庆州。</p>

    以便于大军随时北进,往援环州,另外是你王巫山需要什么东西,赶紧提要求,朕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满足你的要求。</p>

    既然如此,王洋这位老司机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那是希望当今天子恩准自己环州能够每个月获得长安所生产的水泥一半的份量。</p>

    另外是,王洋希望将所有被俘的西夏战俘能够留在环州,作为苦力和劳力,争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整个环州防御打造得固若金汤。</p>

    另外是,希望将那些俘获的战马之,留下三千匹马,给与很有可能会很快再一次陷入战火之的环州带来足够的机动战力。</p>

    至于元祐甲、元祐弩,王洋自然当然也是希望能够越多越好。</p>

    洋洋洒洒的写满了好几张信纸之后,又仔细地研读了两遍,王洋这才心满意足地将这封信封好,装进了那个木盒子,唤来了那名健卒,交到了他的手。</p>

    “这位兄弟,你先等等,我这里还有另外五封信,劳烦你也一并送去京师,不过嘛,这五封信面,都有人名和地址,不需要送入宫,只需要送到这几个地方便好。”王洋笑眯眯地又拿出了五封已经封好的信,递给了这位有些愣神的健卒。</p>

    另外王洋朝着身后边一打响指之后,吴七郎很是心领神会地递过来了好几张金叶子。王洋不待那眼珠子瞬间瞪圆的健卒推辞,直接塞进了这哥们的怀。</p>

    “这,这怎么使的,小的可不敢要大人您的东西。”健卒的嘴皮子都有些不太利索了。</p>

    “你若不要,那便是不愿意帮王某这个小忙?”王洋不待他回答,换了一张笑脸。“无妨,这些都是你应该得到的,记住了,按照面的名字和地址送到可以了。”</p>

    感受着怀那沉甸甸的份量,至少五六两重的金子,瞬间让这位健卒的废话全都咽回了肚子里边。</p>

    看着这名健卒走起路来脚步都有些不太利落的身影,王洋的目光向着东方远眺,发出了只有自己才能听得见的呢喃声。“希望你们对我多一些信心和耐心,都要好好的保重自己,至于我,你们放心好了……”</p>

    #####</p>

    “废除入伍刺字黥面之举,以振大宋百万虎贲之士气……”当高滔滔拿到了这厚厚一大叠,皆是来自于陕西路的奏折时,不禁有些发愣。</p>

    她倒还真没有注意过这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刚好过来,准备继续跟着她学习如此批阅奏折的赵煦自然也看到了高滔滔脸的疑惑,不禁询问道。</p>

    “这些皆是由陕西路的将军们还有苏学士、韩卿和章卿以及小王卿家发来的奏折,皆是声言,应当废除我大宋青壮入伍必须要刺字黥面这一陈规陋习的。”</p>

    听得此言,赵煦的目光里边也满是好与探究。“皇祖母,孙儿记得,这刺字黥面,似乎乃是犯罪之人方才受的刑罚吧,为何我大宋的将士们也要受此刑责?”</p>

    “是啊,这是哀家疏忽了,这原本乃是唐末之时军阀混乱之时,为防强征入伍的青壮逃离而采取的一种防止逃卒的手段。”</p>

    “而我大宋已然升平百余载,这样的苛法陋规,的确是到了应该是废除的时候了。”</p>

    一面看着奏折一面说话的高滔滔突然一顿,旋及笑着拍了拍手那份来自于苏东坡的奏折道。“哀家还说呢,原来又是这小子干的好事……”</p>

    “莫非跟王巫山有关?”走到了高滔滔身边坐下的赵煦问道。</p>

    “不错,正是因为他的倡议,最终才使得边军和禁军的二十余名将军们纷纷为此事奏,这小子,果然到哪得闹腾到哪……”</content></p>

    </p>

    https:///html/book/45/4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