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21.第921章 谨小慎微

    “是什么事情?”看到卢象升面色凝重,孙承宗也不由得郑重起来,于是问道。  .w . </p>

    卢象升打了声嗨声,然后将胳肢窝里的奏折拿出来,递到了孙承宗的面前:“吕汉强吕督师请求补足这次战役损失的两万,然后再增兵五万。”</p>

    孙承宗闻听不由得呆住了,吕汉强要求补足两万在情在理,可增兵五万却出乎了孙承宗的意料。</p>

    其实这事情按照职权划分,这是归军机处管辖,不归内阁管,但卢象升能问自己,一来是两人私交好,二来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其实最主要的是这事情的确很严重,卢象升真的不想独断专行,为以后事情落下把柄,于是孙承宗默默的看着眼前平摊开来的奏折,久久不语。</p>

    吕汉强再次增兵,这事情的确太过严重了。</p>

    沉思半天,卢象升小心的问道:“孙师傅久在辽东任辽东经略,下官没有辽东经验,您看这事情可行不可行?”</p>

    孙承宗皱眉半天,然后字斟句琢的回答:“按照吕汉强的军力,与满清皇太极对阵,说实话,他手头这点兵力的确不能胜任,即便勉为其难取得胜利,但依照我现在的估计,取胜皇太极,完成收复辽东大业,最起码也需要五年以的时间,但这里还必须没有什么变数,如蒙古的林丹汗不要出现反复,如朝堂之内没有什么大的掣肘,但若是增兵五万,经过吕汉强装备,复辽的大业最迟也三年,绝对是没有悬念的完成。”</p>

    这是孙承宗秉公之言,也是多年坐镇辽东经略所得最公允的见地。</p>

    卢象升探出身子望向孙承宗,然后小心的试探的问道:“那么说,这次吕汉强要求,我们是可以答应的了。”</p>

    孙承宗扭头看向卢象升却久久不语,面色满是痛苦。</p>

    卢象升在心哀叹一声,也不再说什么了。</p>

    还能说什么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现在的吕汉强的状况。</p>

    两个人一起沉思不语,好久之后,孙承宗打了一个唉声,然后站起来,在书案寻了个紧要的折子拿起来,对卢象升道:“走吧,我们一起面圣去。”</p>

    虽然分权,但皇权依旧,若是一个弱弱的皇帝也罢了,但偏偏这个皇帝及其爱权,也非常勤政,这才是现在大明的悲哀,整天说处处掣肘,其实最大的掣肘,最大妨碍大明正常运转的,反倒是这个皇。</p>

    什么事情都不能一蹶而啊。</p>

    卢象升感激的拿起那个请兵奏折也跟了出来,这是孙承宗准备给自己与崇祯奏对的时候,万一出现冷场什么的状况,他好给自己解个圆场啊。</p>

    结果两人刚刚出了内阁房间,却在隔壁走出一个人来,执事一见立刻前见礼:“下官参见钱学士。”</p>

    是的,这个人是现在东阁学士,大理寺卿钱谦益。</p>

    钱谦益在次被吕汉强挤兑的挂冠出走,虽然羞愤难当,却在天下博得了一个清名,这是吕汉强绝对没想到的。</p>

    大明也是怪了,这臣是与众不同,臣以跟皇帝对着干为荣,只要你越跟皇帝对着干,那你的声望越高,挨了皇帝打屁股,那是一种荣耀,立刻会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趋之若鹜。</p>

    想当初一个历史有名的臣写了一片章大骂神宗,都连他老娘都捎带了,结果神宗只能用气的发抖的手死死的捏着这个奏折,然后小声的劝解自己:“这家伙是在用这种办法来逼迫我打他的板子,好博得他青史留名,我偏不如他愿。”</p>

    结果钱谦益虽然没有被打板子,但他不畏权贵(吕汉强)坚决与小人(吕汉强)宁可挂冠出走的事情,立刻在士子里成为美谈,于是钱谦益回乡的时候那是送者如云,回南京之后更是宾客盈门,声望一时无两。</p>

    钱谦益的官瘾是很大的,这次获得如此高的声望,其实在后面自己也没少下功夫,等着再次被朝廷起复。</p>

    结果时间不长,机会来了。</p>

    这次机会不是钱谦益等人争取来的,要是究根问底的话,还是吕汉强给他们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吕汉强鼓捣出来的那个军机处,还有他强势的孤臣党。</p>

    在北方,东林党是以温体仁和周廷儒代表的,最辉煌的时候还是崇祯初年,东林党一度把持朝政,成为一言堂,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莫名其妙的国策,将励精图治雄心壮志的崇祯皇帝彻底架空,那时候崇祯感觉到自己已经大权旁落,于是才出现扶持吕汉强孤臣党的手段,来搞一种平衡,这种平衡说穿了也没有什么奥秘,那是一个足球项目,如果一个队,那不需要裁判也没人把裁判当个神马,但要是两个队对抗呢?裁判非常重要了,两个队都要看裁判的眼色行事了,这时候,裁判再次高高在呼风唤雨了,这才能有后世国足球黑哨啊,受贿啊等等事件的出现。</p>

    而经过吕汉强被扶持孤城党之后,大明朝的确又出现了崇祯最愿意看到的两个竞技队伍,结果这个孤臣当的战斗水平却大大的出乎了崇祯的意料,那是他们的战斗力太强,尤其是这个足球队的队长,简直是包打天下,这时候出现一个非常要命的状况,好想当初辽宁队对全国其他足球队一样,踢赢了是人家的实力问题,踢输了那绝对是裁判黑哨受贿的问题,结果这个裁判在这种尴尬的状况下,又成了一种摆设,而每场赛的看台,也全成了孤臣党的观众,其他的人,连一个球迷都没有,你说这场赛还怎么玩儿?</p>

    于是,崇祯帝为了让大明朝的足球联队,继续掌控在自己这个裁判手,开始有意的,打压孤臣党足球队,开始扶持东林足球队,希望在这个大明国朝的足球联赛里,有一个实力相当或相对抗竞技的足球赛,这样一来,裁判再次变得重要,竞技再次变得有趣,双方的观众才能再次拉平,这样才能浑水摸鱼,在间捞到好处,这是潜规则。</p>

    /html/book/38/38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