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65话:爆发冲突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大明的德威,耀兵于异域,显示中国的富强。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明成祖怀疑建文帝逃亡海外,想要寻觅他的踪迹,命中官郑和、王景弘、张文等造大船百艘,率军二万七千多人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针对帖木儿帝国,联合印度包抄帖木儿帝国后方,牵制它东进。明初时,帖木儿大举进攻明朝,因此从海外结盟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主要目的,印度、红海等地无形中对帖木儿帝国采取半月形的外围攻势。

    发展海外贸易、企图殖民海外,郑和下西洋发展的海外贸易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

    扫荡张士诚旧部,郑和下西洋是由于明成祖派遣郑和去扫荡元朝末年起义群雄张士诚的残余势力。在张士诚身亡后,他的部属联合日本倭寇威胁沿海地区的安全,明成祖基于安全考虑便派遣郑和加以扫荡。

    解决军事复员问题,靖难之变期间,明朝国内出现饥荒,明成祖就加紧南粮北运的工程,并扩大对海军和陆军的需求。事情得到解决之后,对于海军的需求下降,为防止这批海军叛乱,明成祖便安排他们跟随郑和下西洋。

    郑和曾经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燕王朱棣兴靖难之师,夺得帝位,赏赐功臣士兵,召集天下儒生编辑永乐大典,造大船,派遣郑和六下西洋,派遣大军攻打越南,又营建北京宫殿,用南方五省赋税,历十四年营建武当山道观,所费以万万计,以致国库空虚,馈饷空乏。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推动下西洋,扩大海外贸易。下西洋贸易的开放政策,为明朝政府带来的利益,至少合黄金二三十万两,白银千万两,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几倍。另外得到明室发出勘合的藩属国因可以于三个通商口岸如泉州和宁波通商而向明朝国内输入了西洋货品,如芦荟、金镶戒指。

    此外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功迹包括推翻斯里兰卡王朝及苏门答腊君主、惩治了海盗并扶植马六甲一小渔村将其变成一强大国及货品转运站。

    影响马六甲海峡,郑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中,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马六甲海峡,往来中国及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郑和授予他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经亲自往中国朝贡,使他在马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郑和的成就清楚证明中国有称霸海洋成为海洋帝国的潜力,东南亚攸关中国经贸和国防的港口,郑和采取了积极干预内政手法。

    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原本存放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下诏命兵部查郑和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经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

    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郑和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以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应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

    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郑和档案可能在明末李自成攻打北京或清兵攻占北京城时亡失于战火。

    郑和首航率领二万八千多人出使西洋,领船六十二艘。在路过爪哇国,正逢该国西王和东王混战,东王战败,国被灭亡,郑和船队途径东王领地时,部下入市贸易,被西王手下杀死一百七十人,郑和举兵要讨伐,西王惧怕,叫使者去谢罪,他让西王赔款六万两黄金赎罪。之后郑和多次在此地停留,此地也被后人称为三宝垄。

    永乐七年秋,郑和重新成为总指挥,统领总人数达三万人的舰队进行第三次远航。在这次远航里,终于爆发了所有航行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郑和在抵达锡兰国时,带了一块事先刻有汉、泰米尔及波斯三种文字的石碑,准备立在该岛,但此时该岛正分为三个敌对政权,最强大的是刚率领本地居民打败了泰米尔人的英雄亚烈苦奈儿。

    对中国格外警惕的亚烈苦奈儿断然拒绝了郑和立碑的要求,并拒绝接受与明帝国的朝贡关系,他认为郑和的舰队抵达锡兰,很可能是冲着该国的圣物佛牙释迦牟尼牙齿的遗骨来的,此外元朝船队带来刺激的阴影在当地人脑海中还没来得及消逝。

    双方第一次冲突以郑和军队被赶回船上而告终,郑和舰队也未在附近海面停留,而是扬帆印度去完成他的贸易任务。

    很快的从印度满载宝物归航的郑和舰队再次出现在锡兰海岸并登陆设置据点,显然郑和是为惩罚亚烈苦奈儿对天朝不敬而来。亚烈苦奈儿向郑和索取宝物不成,先引郑和入城于是派五万军队攻击郑和的舰队。

    郑和看到锡兰军队蜂拥而出,说贼大众既出,国中必虚,于是带领二千明军绕道进入锡兰王城,俘虏了亚烈苦奈儿全家,锡兰军队瓦解。

    两年后,亚烈苦奈儿被押解进京,永乐帝命礼部商议,选其国人中贤者为王,并怜悯亚烈苦奈儿无知,释放遣返亚烈苦奈儿和妻子,并给予衣食。

    永乐十年,郑和舰队第四次扬帆远航,这是郑和历次航海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光舰队搭载的士兵就将近二万九千名。这次远航目标远大而极富冒险性,因为南洋海岛各国已全部在前三次远航中摆平,明成祖现在要把帝国的影响力延伸到波斯湾的荷姆兹海峡。

    原以为海疆靖平的郑和舰队,在航行途中意外地卷入了苏门答剌的军事冲突。这是一起复杂的王位纠纷,苏门答剌国王在一场战役中阵亡,王后为复仇宣布谁能杀死仇人就嫁给谁,很快仇报了,新国王有了,但长大的王子不干了,他杀死继父自任国王,老国王的弟弟苏干剌率领追随者与年轻的新国王爆发了王位争夺战。

    新国王请求明成祖做出仲裁,也许明成祖本人是个篡位者的缘故,决意强力介入王位纠纷,正在附近航行的郑和受命支持年轻的国王。

    郑和的人马登陆后,一边与新国王贸易一边给他赏赐大量的礼品,感受到冷落和敌意的苏干剌终于按捺不住,率领一万多军队向郑和所部发起进攻,这给了郑和正当介入的理由,于是苏干剌的军队被郑和迅速消灭,郑和军队一路追击到哑齐终于将苏干剌及他的同党俘获。

    苏干剌没有前几位被俘者那么幸运,郑和完成远航返回南京后,苏干剌被带回中国,志在远方的明成祖不希望靠近自家门口的苏门答剌再出乱子,在完成献俘仪式后,明成祖命将苏干剌立即处决。

    郑和到达东非麻林,他这次看到了中国神话中的神兽麒麟。此事在当时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一大政绩,体现了明初对海外诸国外交方针已初步实现的重大事件,受到了朝野和民间的广泛称颂,迎接麒麟的仪式盛况空前。

    在麻林国使者进京那天,明成祖朱棣亲往奉天门主持欢迎仪式,文武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

    诏翰林学士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并将此文以工笔小楷抄在图上,又命宫廷画师画下麒麟图像。大臣夏元吉撰写了一篇《麒麟赋》,文中描绘:“丰骨神异,灵毛莹洁,霞明龙首,去拥凤臆。星眸眩兮昆耀,龟文灿兮煜熠。牛尾拂兮生风,麇身动兮散雪,蹴马啼兮香尘接腕,耸肉角兮玉山贯额。”

    再仔细看看,大爷的,这不就是长颈鹿吗?

    扶持马六甲,不得不提起拜里米苏拉,他是著名的满剌加苏丹国的创始人。他本是室利佛逝的王子,室利佛逝被满者伯夷国攻占,王子由巨港逃到淡马锡,因某缘故而刺杀当地酋长,后被追捕而逃往北方,在途中一棵满剌加树下休息时,看见一条猎狗将一只小鼠鹿逼到绝境,小鼠鹿为了自卫,将狗踢进河里。如此觉得这是一块吉祥之地,于是将此地命名为满剌加并定居在此。

    郑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预中,以长远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操纵马六甲海峡,往来中国及海洋贸易的要道,选择扶植强盗头子拜里迷苏剌,郑和授予他国玺及皇袍。拜里迷苏剌曾亲自往中国朝贡,使他在马六甲沼泽地的据点成为日渐富庶繁荣的商业中心。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