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95话:扬州十日

    北京沦陷后,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权,即弘光帝,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绍兴担任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之下,在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

    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们一片慌乱。他们立了一个逃到南方的皇族、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一个政权,历史上把它叫做南明,把朱由崧称为弘光帝。

    弘光帝朱由崧是个迷恋酒色、极端荒唐的人,凤阳总督马士英和一批魏忠贤的余党利用弘光帝昏庸,操纵了南明政权。弘光帝和马士英根本没想抵抗清兵,过起了荒诞作乐的生活来。

    南明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本来不赞成让朱由崧做皇帝,为了避免引起内部冲突,才勉强同意。弘光帝即位以后,史可法主动要求到前方去统率军队。

    那时候长江北岸有四支明军,叫做四镇,四镇的将领都是骄横跋扈的军人,他们割据地盘,互相争夺,放纵兵士残杀百姓。史可法在南方将士中威信高,他到了扬州,那些将领不得不听他的号令。史可法亲自去找那些将领,劝他们不要自相残杀;接着又把他们分配在扬州周围驻守,自己坐镇扬州指挥,大家就称呼他史督师。

    史可法做了督师,以身作则,跟兵士同甘共苦,受到将士们的爱戴。这年的大年夜,史可法把将士都打发去休息,独自留在官府里批阅公文。到了深夜,他感到精神疲劳,把值班的厨子叫了来,要点酒菜。

    厨子回报说:“遵照你的命令,今天厨房里的肉都分给将士去过节,下酒的菜一点也没有了。”

    史可法说:“那就拿点盐和酱油下酒吧。”

    厨子送上了酒,史可法就靠着桌案喝起酒来,史可法的酒量本来很大,来到扬州督师后,就戒酒了。这一天,为了提提精神,才破例喝了点,一拿起酒杯,他想到国难临头,又想到朝廷这样腐败,心里愁闷,边喝酒边掉热泪,不知不觉多喝了几盅,带着几分醉意伏在桌案上睡着了。

    第二天清早,扬州文武官员依照惯例到督师衙门议事,只见大门还紧紧地关着。大家不禁奇怪,因为督师平常都是起得极早的,后来有个兵士出来,告诉大家说:“督师昨晚喝了酒,现在还没有醒来。”

    扬州知府任民育说:“督师平日操劳过度,昨夜睡得这么好,真是难得的事。大家别去惊动他,让他再好好休息一会吧。”

    他还把打更的人找来,要他重复打四更的鼓,打四更的鼓,表示天还没有亮。史可法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侧耳一听,打更人还在打四更,不禁勃然大怒,把兵士叫了进来说:“是谁在那里乱打更鼓,违反我的军令。”

    兵士把任民育吩咐的话说了,史可法才没话说,赶快接见官员,处理公事。打那天起,史可法下定决心不再喝酒了。

    没多久,清军在多铎带领之下,大举南下,史可法指挥四镇将领抵抗,打了一些胜仗。可是南明政权内部却起了内讧,驻守武昌的明军将领左良玉为了跟马士英争权,起兵进攻南京。马士英害怕得要命,急忙将江北四镇军队撤回,对付左良玉,还用弘光帝名义要史可法带兵回南京保护他。

    史可法明知道清军压境,不该离开,但是为了平息内争,不得不带兵回南京,刚过长江,知道左良玉已经兵败,他急忙回江北,清兵已经逼近扬州。史可法发出紧急檄文,要各镇将领集中到扬州守卫,但是过了几天,竟然没有一个发兵来救。史可法知道,只有依靠扬州军民,孤军奋战了。

    清军到了扬州城下,多铎先派人到城里向史可法劝降,一连派了五个人,都被史可法拒绝。多铎恼羞成怒,下令把扬州城紧紧地包围起来。

    扬州城危急万分,城里一些胆小的将领害怕了。第二天,就有一个总兵和一个监军背着史可法,带着部队人马,出城向清军投降。这样一来,城里的守卫力量就更加薄弱了。

    史可法把全城官员召集起来,勉励他们同心协力,抵抗清兵,并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务,他分析一下形势,认为西门是最重要的防线,就亲自带兵防守西门。将士们见史可法坚定沉着,都很感动,表示一定要和督师一起,誓死抵抗。

    多铎命令清兵没日没夜地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奋勇作战,把清兵的进攻一次次的打回去。清兵死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形势越来越危急了。

    多铎下了狠心,开始用大炮攻城,他探听到西门防守最严,又是史可法亲自防守,就下令炮手专向西北角轰击。炮弹一颗颗在西门口落下来,城墙渐渐地塌了下来,终于被轰开了缺口。

    史可法正在指挥军民堵住缺口,大批清军已经蜂拥着冲进城来。史可法眼看城已经没法子再守,拔出佩刀往自己脖子上一抹,随从的将领们抢上前去抱住史可法,把他手里的刀给夺了下来。史可法还是不愿走,部将们连拉带劝地把他保护出了小东门,这时候有一批清兵过来,看见史可法穿的明朝官员的装束,就吆喝着问他是谁?

    史可法怕伤害别人,就高声说:“我就是史督师,你们快杀了我吧!”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杀害。

    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的伤亡,心里恼恨,竟灭绝人性地下令狠杀扬州百姓。大杀延续了十天才结束,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大杀之后,史可法的养子史德威进城寻找史可法的遗体。因为尸体太多了,天热都腐烂了,怎么也认不出来,只好把史可法生前穿过的袍子和用过的笏板,埋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这就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扬州失守后几天,清军攻破南京,南明政权的官员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弘光政权被消灭了。

    清兵继续南下,还颁布一道剃发令,强迫百姓在十天之内,改依清人的习惯,一律剃掉前半部的头发,留下一条辫子,违抗命令的处死,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样一来更加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反抗情绪,江阴军民在典史阎应元的率领之下,顶住二十多万清兵的重重包围,坚守了八十多天。城里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投降,清军死伤惨重。嘉定军民坚持抗清斗争了三个月,被清军屠城了三次,牺牲了两万多人,历史上把这次惨案称作嘉定三屠。

    而两个南明政权为争夺正统地位互相攻伐,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的陪同之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因为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无疾而终。

    清军攻占浙江与福建,鲁王逃亡海外,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虏,绝食殉国,郑芝龙向清军投降,然而由于他的儿子郑成功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在广州受苏观生及顾元镜拥立,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

    郑芝龙,号飞黄,小名一官,有飞虹将军的称号,中国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明朝末年以中国南部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兼海盗,以所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一官党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藩,为台湾东宁王国开创者郑成功的父亲。

    他曾受天主教名洗礼天主教名尼古拉,同时信仰海神妈祖与佛教道教的摩利支天菩萨,在日本还参拜过神道的八幡神。郑芝龙将基地从日本迁到台湾笨港,此后不久,荷兰人登岛,驱逐了以台湾岛为基地的其他势力。

    郑芝龙于是携带妻子定居于大陆沿岸,拥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势力及商业团队,横行于台湾海峡,并在福建南金门沿海击溃荷军舰队,予明朝控制海路各国商船舶靠费用,郑芝龙也因此迅速富可倾国。

    崇祯元年工科给事中颜继祖奏折写道:“海盗郑芝龙,生长于泉州,聚众数万人,刼富济贫,人民不怕官而怕海盗。”

    郑芝龙自台湾率领十八芝进攻泉州,大破明朝福建的舰队,北京震动。崇祯初年福建总督招安海盗,郑芝龙奉招归附明朝政府,接受福建巡抚的招安,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和荷兰人的进攻,官至都督总兵官。

    荷兰第四任长官普特曼斯在统治台湾时获得大量的生产利益,此时便看到了荷兰人更大利益的所在。原本占领台湾的主要目的,就是想以台湾做为对中国贸易的跳板与中继站。

    现在目的达成也获得相当的利益,但一想到若能独占中国市场将可获得无可比拟的美景,顿时得桑望蜀,利令智昏。因此决定要中国对外贸易全由荷兰人垄断,禁止西班牙人、葡萄人介入与中国交易,如此荷兰人才可以垄断。

    因此普特曼斯向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陈明独占的利益之后,巴达维亚立即批准并以最强大的武力支持,决定对中国蛮横动武,以达成独占市场。

    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看到了庞大的利益在眼前不惜对中国开战,迫使中国禁止西班牙人和葡萄人从中国采购。这件事若是向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开战则胜负难以预料,若是攻击中国以先进的大炮武器,性能优异的快速战舰则是十拿九稳,所以派了战舰十一艘交由普特曼斯指挥,另有旗舰密德堡及一艘戎克船打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