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华皇只是对于电影中的茜茜公主感兴趣,对于真实的茜茜公主,略微好奇而已,不会太多幻想。【鳳\/凰\/ 更新快 请搜索f/h/xiao/shuo/c/o/m】小说
毕竟年纪相差太大,而且,华皇其实对洋一妞真的还好。
华皇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她身边的外国女孩越来越多了,李泰熙在华皇看来,都不算是外国的,因为朝鲜本来就是华国的一部分,且相貌,语言无异于华国人,早就看不出分别了。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在华皇的身边时间再长,也还是金发碧眼的小洋妹子,还有毛妹子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
凯瑟琳不算,华皇虽然知道凯瑟琳极想和自己‘靠拢’,但华皇已经不是刚刚穿越的吊丝了,华皇随着当皇帝的时间增加,已经越来越有一个真正的华国主宰者的气质了,还是有些道德的,就连赵青萝,在赵青萝自愿之前,华皇也不会勉强,而且,华皇这么长一段时间,居然破天荒的忍住了,居然一句话也没有同赵青萝单独说过。
“我估计,到了维也纳,我们应该会受到和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差不多的待遇。”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
萌总裁嗯了一声,“可能吧,不管人家怎么对我们,我们都平常心。”
华皇觉得这个约瑟夫一世也和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很相似,很勤奋,很想让国家强大,但是国家偏偏是在他手里倒闭的。
在华皇眼里,这个约瑟夫一世,几乎可以算是政治上的庸碌之辈。
崇祯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
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帝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华皇是很喜欢崇祯皇帝的,喜欢在于同情的成分,也是华皇唯一研究过的古代皇帝,华皇的兴趣和一般人不同,喜欢研究悲剧人物。
这个约瑟夫一世,很显然,也是一个悲剧皇帝。
这样一个皇帝,能够看得上才九岁的华皇,和刚刚统一两年的华国吗?
华皇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聊了一会即将到达的维也纳。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笑道:“陛下不用抱太大的希望,在我看来,与其对奥匈帝国这样的国家抱有幻想,不如盼着俾斯麦先生能够接受陛下和华国。”
萌总裁笑着点了点头,在这一点上,他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看法是差不多的。
“这个约瑟夫一世的名气好像很大。我经常在报纸上看见他的名字。”洁格格忍不住问道,“怎么?他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吗?”
弗朗兹约瑟夫一世是最著名的三位奥地利皇帝中的一位。
相比开国不久时蒸蒸日上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国力鼎盛的玛丽娅特蕾西娅女皇,弗朗兹约瑟夫一世代表了日暮西山积重难返的帝国。
在二十世纪的曙光来临时,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下的奥匈帝国却错过了最后的机遇。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现代国家的诞生,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尽管勤勉努力,奥地利却无力回天。在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死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地利作为一个欧陆强国的历史彻底走到了尽头。
从此以后在人们心中的奥地利只是一个富裕祥和的小国,再也不是那个欧洲的超级势力。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是著名的悲剧帝王,尽管他血统高贵,又每日刻苦工作十二小时以上,但命运弄人。
在他长达68年的统治生涯结束时,他的弟弟在墨西哥被处决,他最爱的妻子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儿子年纪轻轻选择了自杀,选择的继承人侄子斐迪南大公又在塞尔维亚被刺杀,直接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这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为报仇发动的战争则干脆的终结了奥匈帝国长达600年的历史。
纵观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一生,能感慨的只有一个称得上优秀的人在历史的大车轮前的无助。
弗朗兹约瑟夫一世出生在维也纳市郊著名的美泉宫。
他的伯父斐迪南一世没有子嗣,因此皇室将年少聪慧的他列为未来的继承人。
仅仅十三岁时,弗朗兹约瑟夫就以上校的军衔加入了帝**中,开始了军旅生涯。
正是从参军开始,弗朗兹约瑟夫一世一直以穿着军装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直至去世。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是弗兰茨卡尔大公和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苏菲弗里德里卡公主的长子,因伯父斐迪南一世无嗣,他被教育成为国王假定继承人。
1848年曾在意大利参加镇压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当革命蔓延至帝都维也纳时,奥皇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原因被迫逊位,弗兰茨于12月3日在奥尔米茨登上帝位。
在他统治的最初10年即所谓的“新**政体”时期,他亲自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与首相和外交大臣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一起开始恢复帝国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鲁士签订奥尔米茨条约,解散德意志邦联,向奥地利称臣,这被普鲁士人认为的第二个耶拿之耻。
但首相在国内的粗暴统治和不容异己的警察机构激起了人们内心的反叛情绪,当1851年政府撤回1849年在革命压力下答应制定宪法的许诺时,这种情绪变得更具威胁性。
撤回许诺的后果深远,导致自由党对弗兰茨·约瑟夫的统治长期不信任,引发了1853年在维也纳行刺奥皇的企图和米兰暴动。
施瓦岑贝格于1852年去世后,弗兰茨·约瑟夫不再任命首相,自己独揽大权。他虽然很勤奋但智力却并不高,在复杂的国际政治中常常走错路数。
奥地利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错误主要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不顾俄罗斯帝国对他的一贯支持,调动驻加利西亚的军队到俄国边境,迫使尼古拉一世从多瑙河沿岸撤军,这造成了两国永久的裂痕,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前悲叹奥地利的背叛:“我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指望别人知恩图报。”而西方国家则因为他并没有直接参战,把他看成企图不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