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Td></Td></TABLE>

    求收藏。收藏要上去啊,同志们。

    话分两头表。

    当岳飞等人在拼死拼活的流血流汗训练新军的时候,高墨涵也没有闲着,而是绞尽脑汁怎么对付张叔夜相公。

    这不,张叔夜相公几天前就下书相召高墨涵来开封府一叙。高墨涵接到“传票”,瞬间就明白了,一定是自己最近的动作跳的比较“欢”,肯定惊动了这位大佬。

    高墨涵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张叔夜的职位,就跟后世鼎鼎有名的包拯包青天一样,是权知开封府事的开封府少尹,通俗点就是北京市高官兼市长一肩挑,属于坐镇开封府的真正大佬。

    唯一不同的区别是,老包更狠毒无情,乃是一个不折不扣忠于律法的大酷吏,光那三把闪闪发寒光的大铡刀就让人脊背发凉。

    高墨涵心里发虚,因为这位张叔夜相公在历史上太著名了,是个不折不扣的清流狠角色,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过去的。

    说张叔夜是大清流,那是因为他跟大奸贼蔡京一党打了一辈子政治“麻将”。张叔夜无法容忍蔡党将朝廷搞的乌烟瘴气,与其从弟张克公多次弹劾蔡老贼蠹国误民,连老奸巨猾的蔡京也因此被赵老大罢相下台。蔡京和张叔夜,可以说是既生瑜何生亮,两人打了半生的政治擂台戏,谁也没办法彻底整死谁。

    这位张叔夜相公在后世还做了一件牛逼到不行的事情,那就是他是真正剿灭宋江这群梁山水泊贼寇的功臣,镇抚了一方百姓,貌似其军事韬略也不错的。

    当然,这些还不够,真正让张叔夜相公树立伟岸形象、大放异彩的时刻是他在靖康之变的杰出表现,堪为国朝士大夫的楷模。用坚持大义、忠心耿耿、恪守臣节等溢美之词形容并不为过。

    史书记载,靖康元年,鞑子金兵围攻汴京城,张叔夜相公亲自率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及部下三万人星夜兼程,沿途与鞑子金军浴血奋战多日,且战且进,一路杀敌,前来勤王,端的是一往无前、有去无回的气概。

    之后,这位张叔夜相公率领京畿军民开展了惨烈的汴京保卫战,连战血战四天,一时取得短暂胜利。因为钦宗昏聩幼稚,重用何樐、孙傅两个大棒槌,何、孙两人居然相信一个叫郭京的妖人,自称会六甲法,可以调遣阴兵的鬼话。结果大战之日,郭妖人率先向南逃遁,张叔夜只得力战,最终不敌,汴京城陷落,钦宗不得不出城投降。

    钦宗决意出降之时,这位张叔夜相公依然紧紧挽住钦宗御车的辔绳,极力劝谏不让钦宗车驾前行。忠心耿耿的张叔夜禁不住大声号哭,向宋钦宗再三跪拜,在场宋朝军民无不相随痛哭。尽管皇帝投降了,但张叔夜并未屈服,一直在作殊死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为金军俘获,被敌兵簇拥下押至金军大营。鞑子完颜宗翰、宗望诡计多端,妄图胁迫、利用张叔夜地位和声望,扶植大汉奸张邦昌为傀儡政权皇帝,被张叔夜严正拒绝。张叔夜对前来劝降的孙傅(没错,就是前面那个棒槌之一)说:“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决心以身殉国。

    张叔夜软硬不吃,被鞑子完颜宗翰、宗望勒令举家北迁,随徽、钦二帝同行。北迁开始后,张叔夜终日绝食抗议金军暴行,至宋、金两国之间的界河白沟时,满腔悲愤之下,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溘然逝去,终年六十三岁。

    高墨涵在大学读书期间,读到张叔夜悲愤而逝的时候,心在滴血。高墨涵作为一个还算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天然带有一种浓重的家国情怀。重提这段沉痛的历史,也是因为小高是个愤青,正所谓鲁迅先生所言“为了忘却的纪念”,牢牢地记住华夏这段悲愤的历史。

    老实讲,小高同志内心是认可大宋朝为华夏的正统政权,正所谓“崖山之役后,再无华夏”,他对后世的各种鞑子政权有天然排斥的心理。

    张叔夜这种堂堂华夏士大夫楷模的“伟光正”形象,小高是敬重有加,不敢亵渎,视其为华夏民族的脊梁的那一批人。

    不过高墨涵现在穿越而来,享受衙内身份下的各种“**”福利,无比“堕落”了,俨然适应了自己是个政治流氓的角色。所以,高墨涵对自己高府的“合理利益”还是要最大程度的争取,哪怕是老张的颜面也不行。

    当然,高墨涵也不敢真把老张这位大佬惹毛了,最终倒霉的肯定是自己,连高俅都帮不了自己……所以,能妥协就妥协吧。

    在开封府外,高墨涵带上赵汝适、叶德孚两个狗腿子,把高俅的名帖递了进去。见这种真正的坐镇一方的牛逼大佬,还是打高老爹的名号更管用,能够威慑一下是一下。

    当然名帖后面也署上了高墨涵自己太府少卿的官职,唯一的好处就是给自己壮壮胆。起码高墨涵摆明了自己也是有官身的人,老张你可别乱来啊!

    高墨涵之所以要带上赵汝适、叶德孚,那是他心里有一个“计划”,构思好几天的腹黑阴谋,等着老张入套。

    漫长的等侯,仿佛在考验高墨涵的耐心。正在高墨涵焦虑不安的某个时候,侧门一开,一个穿着简朴的老仆人走了出来道:“你是高俅之子高墨涵?请跟我来。”

    高墨涵丝毫不敢托大,赶紧应声“是的”,然后扔下赵汝适、叶德孚两个狗腿子在府外等侯,自己跟了进去。

    高墨涵见老仆衣着实在寒酸,不得不感慨张叔夜果然如历史记载的一样是国朝不多的大清流。

    然而老张越是如此清廉,高墨涵越是心里发虚。自古贪官好忽悠,清官难对付啊。

    一路上,高墨涵紧跟在老仆人身后,东张西望。清官的府邸自然是没什么造价昂贵的假山风景点缀,七弯八绕也没什么好看的,一切都是淳朴自然的景象。

    高墨涵终于在后方的内堂见到了张叔夜。他没有穿官袍,只是普通的民服,好像隔壁的中年大叔那样随意自然。

    高墨观察此公的家常打扮,擦擦汗,心下顿时放松了一些。

    非正式的气氛,意味一切还是可以商量的嘛。

    (本章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