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章 涉江芙蓉

    若说唐朝无炒菜,倒也不尽然,起码在唐朝人眼里,炒菜可是只有胡人才掌握的神技,就连长安和洛阳的名厨其实也都是以蒸、煮、炖为主,至于炒菜,每个人也就会那么一两道,还都是拿来作为压箱底的绝活,不过,这已经让他们颇为骄傲了。

    其实,唐朝的炒菜技术落后,并不完全是这些大厨的错,这里面的原因有许多,此处不谈。

    唐一笑一边抄着家伙炒着酱,一边同李涉道,“李兄,放宽心,你这店里可也有我的四成股份,我就算肯叫你吃亏,总不肯叫我自己吃亏吧?”

    李涉穿衣打扮、言语之间都是书生气十足,但却没沾上多少穷酸腐儒身上的那股子酸臭味儿。何况李涉原本就年轻,之前又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此时却是冲劲十足,更不发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唐一笑手底下这口大锅看,好像这锅里有金子一般。

    “诶,唐姑娘这说的是哪里话!李某人现在本就是一穷二白,身无长物,若不是唐姑娘仗义援手,还传了那‘生意经’给我,只怕再过几日,李某人就要饿死街头了。”两人经过了一番畅谈之后,互相熟络了,李涉说话也不再紧张拘谨,放开了之后,倒还有几分光棍一条的匪气。

    “对了,还没问李兄的字,你我合伙做生意,总不好再李兄李兄地叫,我的名是一笑,字也是一笑,随便你怎么叫。”唐一笑一边主动和李涉拉近关系,一边不失幽默地开了个玩笑。

    过了好一会儿,唐一笑都没听到声音,心说不至于看一个炒酱都看得这么入神吧。回头一看,却见到李涉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些窘迫,好像唐一笑不是问他的字,而是问他借钱一样。

    唐一笑一见李涉这表情,就知道这事一定有趣,于是便把酱从锅里盛到瓷碗里,故意将锅铲往锅上磕了磕,故作唉声叹气道,“罢了,想是李兄看不上我一个厨子,不愿深交。”

    “我绝无此意!”李涉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申辩。

    唐一笑幽幽地看了他一眼,发觉李涉脸上还是没能消下那抹可疑的红色,可能是灶台旁边太热了,烤得脸烫。

    李涉咬咬牙,“也罢,李某字、字芙蓉!”

    李某字芙蓉……李芙蓉??

    唐一笑一个没忍住,直接笑了出来,却又忙憋住,脸上的神情甚是扭曲古怪。

    见状,李涉更显窘迫。

    唐一笑忍笑忍得肚子都快抽筋了,可面上还是得说,“好字好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李兄果然好名字!”

    “唐姑娘,想笑就笑吧,小心忍出病来。”李涉的语气有点小幽怨,天知道老师为啥给他起了这么个字,就算再喜欢这句诗,哪怕换成江采、芙蕖也好啊,唉,他觉得可能是当初偷吃了书院给圣人的供果,结果遭报应了。

    ……

    “芙蓉芙蓉,快快快,帮把手,帮我鼓个风!”

    “再鼓!”

    “再鼓!!”

    李涉头上满是大汗,也不管唐一笑叫他的字了,手下不敢怠慢,一拉一合,鼓动风箱,生生将灶里的小火苗儿给鼓成了熊熊大火,脸都被火映红了,脑袋上全是“噼里啪啦”的一阵油爆声,他也知道,摘星楼能不能东山再起,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广施银钱,救助穷人,就在此一举了。

    “好了!成了!炒菜出锅喽!”

    唐一笑迅速地把炒菜给装盘,脚下生风,端到了桌子上,然后捏着自己的两只耳垂,给过热的手指消热。

    而李涉则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喘得比刚才鼓风的风箱都厉害,也真是难为了他这个快走几步都要喘半天的竹竿子。

    ……

    不过是一盘炸八块,唐一笑曾经在洛阳不知道吃了多少次,李涉竟然吃得泪流满面,看那神情也不像是呛得,唐一笑暗想,完了,莫不是方才被劳役了,心里面难受?

    唐一笑又看了看李涉那宽大袍袖里跟芦柴棒似的胳膊,心下愧疚,自己也是,怎么好让一个骨瘦如柴的书生拉风箱。于是轻轻地拍拍李涉的肩膀,却见李涉猛地直起身,表情悲怆,仰天流泪,气沉丹田,大喊一声,“太好吃了!!”

    唐一笑表情凝重,默默地缩回手,沉默不语,埋头苦吃。

    一张终于不再油腻的桌子上,好一场风卷残云。

    ……

    “唐姑娘,你难道是和南市那些胡商学的手艺吗?”

    也难怪李涉有此问,炒菜原本就是随着胡商的到来而渐渐传入中原,而那些胡商能够在被称为“四通市”的南市占据餐饮业的统治地位,靠的就是“不外传”的炒菜手艺,一举打破了此前以蒸、煮、炖为主的饮食习惯,唐代的上流社会以能吃到炒菜为荣,府上的厨子所会的炒菜菜式也成为了互相攀比和艳羡的对象,甚至若是想要讨好上官,钱财固然是一方面,但同时也会向上官府上送人,有时是歌精舞妙的歌舞姬,有时是培养或购买来的死士,有时则是某几个炒菜做得一绝的厨子。

    而在开元年间,因为盛世繁华的缘故,各阀之中不乏多年培养的死士,而一般的歌舞姬也很难入得了那些上官的法眼,由此,送厨子倒是应运而生,应运而广了。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官们对炒菜怀有七分的热爱,下官们自然报以十分看重的态度,虽说不是折节相交,但也是把面子功夫都做到了,这也让那些所谓的名厨因此而挣下了无数名气。

    远的不提,便是这几日唐一笑在洛阳三市实地考察,就见识了那些胡人炒菜馆的门庭若市,达官贵人趋之若鹜,而名人效应自古皆有,唐朝的名人效应除了高高在上的那位皇帝陛下,剩下的最厉害的就是那些大官了。在这些大官的带动下,达官贵人除了吃些自家豢养的厨子的拿手菜,还要时不时地到南市去下胡人的馆子,算得上是日后的谈资,由此可见炒菜之厉害。

    面对李涉此问,唐一笑只能笑而不答,三划两划地便打了个太极过去了,李涉虽说带了些匪气,可到底是个君子,君子不强人所难,见唐一笑无意说,他虽然好奇,但也无意刨根问底。

    除了那盘“一只鸡子剁八瓣,又香又嫩又好看”的炸八块,唐一笑也炒了几个青菜,不过毕竟唐朝的蔬菜有限,她也只是炒了几个白菜、莴笋和豆芽,再随便煮了一大碗的菠菜蛋花汤,结果李涉已经对唐一笑能帮他的话深信不疑,甚至说,这简直可以比得上洛阳长安游的大师傅了,简直绝了。

    唐一笑也已经有些时候没有吃过炒肉菜了,一时间两人也是大快朵颐,汤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两人开始闲谈起来。原本聊的是诗词歌赋,人生哲学,不知怎的,就聊到了科举之事。

    “老李,你这次科考到底是什么时候啊?”知道了李涉的字后,唐一笑实在是不好意思叫,可李兄李兄地叫又太生分,叫李老板也不合适,最后干脆取了个折中的称呼,直接叫老李,也省得费那个脑筋。

    “今年九月,也是将近了。”

    现在已是四月,而从洛阳到长安,若是照一个书生的脚程,真是走两个月也不嫌多,可不是将近了?

    “那你考的是哪一科?”

    “进士科。”

    李涉说这话的时候是带着些匪气的腼腆,让唐一笑感到十分有趣。

    “厉害厉害,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看来我以后再叫你老李可不合适了,我还是叫李兄吧,省得你高中那天,不认我这个合伙人了。”

    唐一笑不是无缘无故地说的这句“厉害”,事实上,唐初时,进士科只是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科举科目的其中一科,但是唐高宗李治时期之后,因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因此进士尤其被时人所看重,也正是因此,随着几次科举内容和科目的改革,常设科目便只剩下了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考的是时务策与经义,而进士科考的是时务策、诗赋和文章,而进士科的难度要远远高于明经科,进士出身的含金量也要远远高于明经出身的含金量,因此,进士科成为科举的科目之首,也正因此,唐一笑才连说了这两个“厉害”,并非胡乱吹捧。

    李涉脸一黑,“休要胡说!我怎么会是那忘恩负义之人?再说,我这一科若想高中,真是谈何容易啊。”

    “九月方才开始,怎么现在就说丧气话?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举子能做的都只是全力以赴而已,求一个问心无愧罢了,何必将科举之事看得太重?”唐一笑不爱听这个,尤其不爱听那些时候还没到就自暴自弃的话,“再说,我信李兄定能高中!”

    李涉闻言,心潮起伏,气血上涌,“承你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