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2章 礼部天官孔夫子

    “夫子错了,他们并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是我们的纵容,让他们以为只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学有所用了,但是,对于那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他们都从来就没有学过。夫子不信请看,瞧那个穿白衣服的年轻人,一定是以前干过农活的,现在就不显得那么笨拙了。”

    就在他们几十步开外的地方,一袭白袍的青年小伙子,专注的弯着腰在割收稻子,显然他是个爱干净的小伙子,将来长袍稍挽高了绑在腰间,露出白晳的小腿。只是,虽然各种杂草扎在他的腿上扎出一条条血痕,倒不见他一点叫苦的样子。

    似乎留意到刘坚在观察看他,小伙子半抬起头来,温暖的笑笑,就象一阵春风般,然后继续弯下腰去干活。

    “小子,这回你可看错了。”老夫子笑着道,“这小伙子可不是什么穷苦人家出身的,他祖上也是我大汉的名将,他爹可曾经是京兆尹,他是司马防的二儿子,也是大户人家出身。”

    “司马家的?”刘坚露出疑惑的形色,他知道这时候的司马家倒是不多,难道是他?“倒不知如何称呼他?”

    “好象单名一个司马懿字。”老夫子满意的点头微笑,“这小伙子虽然出身大户人家,却是谦虚好学,待人有礼,还是慕名前来求学的事,和师生们都处得不错。”

    “哦。”刘坚的脸上更加凝重了。如果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的那个人的话,那就和自己知道的相差太大了。在他印象中,这个人可谓是将阴谋和狠辣用到极致的一个人,并将这种可耻的基因遗传给了他的后代,让他则是的儿子能以阴谋的手段窃取了曹魏的江山。

    当然,若是他们真的有这种能力将这个江山守好,似乎也不关百姓的事情,可是,他们的能力就是只能对正治的狠辣和阴险,而对于治理江山和匡扶百姓,却没有一点帮助。如果说他的阴谋,至少能让天下得到了延续的话,那这种阴谋我们无话可说,可是这种阴谋的取得,只是让他们拥有了能祸害天下百姓,坐容北方蛮族长大。这种阴谋,刘坚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绝不会容许他上演的。

    虽然他是一个阳光的人,但到不介意采取一些阴暗的手段的。可老夫子的眼里,他却成了谦恭有礼,好学上进的孩子,是自己错怪了这个小伙子,还是真的认错人了。

    或许是这年轻人本质还是好的,说不定跟着老夫子也能学好吧,刘坚记起自己这次来可不是找司马懿算账的,他可有更大的事情要和老夫子说。

    “老夫子,我这次来,是特意来请你回朝廷任职的,老夫子用一段时间将学院的事情交接好,跟我去朝廷任职吧,虽然这天下也没有几个人眼里还认皇上了,但既然咱们还认这个皇上,总得有个朝廷的样子,我还听说有部分的官员已经赶过来了,可就差老夫子了。”

    “不去,我可没空去。”老夫子将头摇得拔浪鼓式的,态度异常的坚决。“学院初建,许多事情都离不开老夫,老夫哪里走得开。“

    “老夫子,你当初可是答应我,要把学院开遍全天下的,老夫子若是只守住这一个学院,怎么能把学院开到全天下去?”

    “不行,老夫现在这一个学院却没有建好,哪有时间去开更多的学院。”老夫子的口气似乎有些松动。

    “老夫子先莫要拒绝,先听听我的安排可好。”刘坚连连拉住就欲暴走的老夫子,“我计划成立礼部,除负责祭祀天地、礼教天下,接待外宾之外,还负责全天下学院的事情,这么重大的任务,除了老夫子,试问全天下还有谁能行。老夫子只守着一个学院确实太屈才了,你要教导更多的人也来开建学院,才能教育更多的人啊。”

    “你真的打算将学院开到全天下?”老夫子动心了,停止了脚步,“还有,你和我说的礼部,是什么意思?”

    “我计划和皇上协商,确立三省六部制的朝政体系,三省即尚书、中书、门下,而礼部则为尚书省之首部。老夫子,且莫急,随我先回家,我让家里今天又炖了几只老母鸡,咱们边吃边谈。”

    在桃花岛的时候,刘坚和吴丽反复的讨论过,三省六部制虽然在西汉期即有萌芽,但现在他们也看到了,还很不成熟,一直要等到隋唐时代才开始定型,而到满清时候则达到了完善的高峰时期,虽然有人非要说他是封建糟粕,但经过不断的完善,却是一套非常完备的正治体系。

    因为,在这个封建的时候,虽然说皇权独大,但成熟的三省六部制度,却很好的约束的皇权的发展,以致哪怕皇上几十年不上朝,天下也能治理得好好的。哪怕是贵为皇帝,也不能一拍脑门的胡作非为,可比某污帝胡乱下命令的指挥和建设那些又呆又坑又鲁的事业,强得太多了。

    因为无论是皇帝还是领袖,他们所能代言的利益,也只是他们一家一个圈子,而三省六部制度,却能集合更广大的人的利益,门阀和士大夫的利益。当然,他们仍不是代表全天下百姓的,就根本没有哪个能代表全天下百姓利益的正治体系,但至少,它代表了士大夫等很大一个群体的利益,具有更广泛的性,也势必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取利益的平衡。而不象皇权时代那样,只需要考虑皇家,或者说只考虑那三千名一代们的利益。

    是的,它也称不上公正,但是,它却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取得公正,这样,就算要侵犯百姓的利益,也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取得平衡。

    所以,反复权衡之下,刘坚还是决定,试着在东汉推行三省六部制度。

    当然,有些人说过,王莽可能也是个穿越者,他的改革却失败了,那刘坚还要不要做这些尝试?

    但刘坚现在却有一个好处,因为天下豪强纷争,大家都各自为政,朝廷已经没有朝廷的样子了,这样子确实没有朝廷的一点威信了,但有一点好处就是,它没有任何的包袱,它能撇开以前的一切条条框框去进行试行。刘协手下的文武大臣们都跑得差不多了,愿意再来投奔的,除了真的是忠诚的之外,怕也是没有单干的野心的主,这样的人,沟通起来容易得多。这就是刘坚敢这么做的底气。

    “尚书?中书。”老夫子露出些疑惑,似乎有些耳熟,“也罢,老夫且先去你家里蹭顿鸡肉吃,我可先和你说明白,老夫我可还没有答应你,你要是不和我说个清清楚楚地,老夫我可还是不会付去的哦。”

    “那是自然。”刘坚伸手一摊,示意老夫子走在了前头,这才继续耐心的解释道,“所谓三省,即尚书、中书、门下。分别承担丞相的责任和权力,共同辅佐皇上守牧天下,这既减轻了丞相的负担,也避免了丞相权力独大的风险。老夫子慢慢走,先听我慢慢说来。”

    “中书省,即经朝臣们审议,经皇上同意后,负责起草诏敕,并且负责传送及分选呈送皇上的各种奏章,也算是给皇上减轻一些任务,剔去不重要的奏章,然后区分轻重缓重的事宜。这个,虽然武帝时即有此名,但却用的是宦官,宦官参与,实为不妥,因此我以为,以后可起用饱学之士,负责此职。而且,颁布天下执行的诏令,哪怕是天子之令,非经中书盖章,不得颁布实行。”

    想想皇帝们比某污帝悲催多了,强势的皇帝还好办,要是象宋仁宗这种好人先生,想做个事情都要和官员们反复妥协,而象污帝此主,不管如何呆鲁,只要一拍脑门,管它是不是让民众们陷入洪水涛天,就算别人要反对,前排的几个人中,都是自己的发小,怕球。

    “门下省,除随侍皇上,以备咨询外,还负责监察百官之职。”

    “最后,我说说尚书省,简单来说吧,即是中书省负责起草并颁布圣旨,而门下省则负责审核它的合理性并监督其的执行,而尚书省,则是负责各种政令的具体执行了,而礼部则是六部之首了。”

    “别和老夫扯这么多了,这几个词老夫可都听说过,虽然没有你说的那么系统,可也基本上是那么一回事。”老夫子不耐烦的打断他,“先和我说说吧,你让我担纲的这个礼部,是干什么的吧。”

    “礼部,那可不得了。”刘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位老夫子总算是动心了,自己的目的算是达成了,“咱们的礼部,除了负责春秋祭祀外,还负有纠察天子百官的行为礼仪,倡导社会正能量的作用外,还要负责接待周边友邦,更重要的是,还要负责教化天下,总揽科举,选任能才以充国用,那作用可大得不得了的。”

    “科举,什么是科举。”老夫子急不可耐地追问。

    “就要到家了,皇上应该久等了,不急,老夫子,咱们进屋再慢慢说。”刘坚微笑着摊手示意老夫子进屋,他知道。这回老夫子是完全上了他的贼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