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九章:惊变大同(上)

    <content></p>

    安排好手下一应心腹后,崇祯皇帝来到偏殿,看着眼前被御马监小太监五花大绑的李岩,心却实在没什么惩处之心。品書網 </p>

    李岩被下层官员迫害的不轻,经历来说,他对朝廷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之,崇祯皇帝摆摆手示意松绑,在他眼前用膳。</p>

    皇帝虽然没说什么,但小太监们不敢掉以轻心,听说这李岩亦亦武,拳脚功夫还有一些,所以根本不敢离开,都是紧张的护卫在崇祯左右。</p>

    看着不发一言的李岩,崇祯皇帝擦擦嘴,放下饭碗,随意道:</p>

    “李先生,以你之才,何故要到贼营屈呢,为朝廷效力,为朕效力,封妻荫子,成全世代美名,难道不好么?”</p>

    毕竟是皇宫大内,李岩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见,虽然对崇祯皇帝非常痛恨,但他是最起初,见到森严侍立的大汉将军和京营兵士,也还是有些发怵。</p>

    崇祯皇帝在暖阁与心腹们商议的时候,李岩心最开始那种被皇宫震撼的感觉逐渐消散,脑子里想的全都是等见到崇祯皇帝了,算拼个身死人亡,也要与他同归于尽。</p>

    可现在真正见到了这位大明朝的皇帝,李岩却是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位皇帝给李岩最直观的印象是,他根本不像是自己印象的皇帝。</p>

    全天下赤民千千万,官僚地主等众多人人也是无法计量,但皇帝只有一个,该是天之骄子,九五至尊,独一无二之人。</p>

    但眼前的崇祯皇帝,所穿所用根本不像是一个帝王。</p>

    他眉间有着深深的忧虑,身披着五爪龙袍,看似华丽威严,但用膳时所做的肢体动作却不经意间露出内衫的不少补丁,与农家又有何异?</p>

    再看看皇帝所用御膳,竟只是一碟青菜,一碗豆乳,还有半碗米饭,皇帝居然如此清淡朴素,李岩怎么都不会相信。</p>

    他总觉得崇祯皇帝是刻意在自己面前装样子,可回头一想,自己不过是个将死之人,崇祯皇帝迟早都会杀了自己,这么做又是何必。</p>

    “昏君,你可知天下多少人因为你而家破人亡?”</p>

    “你这昏君加征三饷,以致庶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怨声载道。如今闯王高义,率领百万义军直逼京城,你怕了,怕被我们这些泥腿子拉下皇位,所以才取消根本收不来的三饷赋银,妄图苟延残喘!”</p>

    “昏君,李某说的可对?”</p>

    李岩将崇祯皇帝问话当做耳旁风,出口便是一连串的诛心之言。</p>

    “放肆!”方正化站在一旁,倒是勃然大怒,直接要出手把李岩当场废掉,“李贼,陛下岂是昏君,休要听那些人笔墨胡诌!”</p>

    李岩呵呵一笑,伸出脖子做出等死状,但是过了半晌依然无事,睁眼一看,却见到崇祯皇帝起身背对着自己,说道:</p>

    “李先生所说既对也错,朕在某些人的眼,的确是昏君。但你说朕是怕丢了这个皇位才取消三响赋银,那你错了,大错特错!”</p>

    “朕这半辈子浑浑噩噩,没做几件对得起百姓的事,天下到如今这个地步,这个锅,朕不扛谁来扛,靠那个李自成吗!?”</p>

    “但是朕不能死,大明不能灭!关外鞑虏虎视眈眈,全天下又有多少为我大明尽忠效死的将士?一旦京师陷落,李贼能否挡住鞑虏南下,他没这个本事!”</p>

    “朕为皇帝,当执天下牛耳!朕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皇明三百年社稷,岂能在朕手毁于一旦。李自成,宵小鼠辈也,朕从来不将他放在眼里,不惜杀他个人头滚滚!”</p>

    李岩本来也是无话可说,方才说那些是想激怒脸皮薄的崇祯,想让他一怒之下杀了自己,也算是一了百了。</p>

    但是没想到,崇祯皇帝压根不在意自己说的那些,哪有皇帝在人前当众说自己是昏君的,简直闻所未闻!</p>

    不过崇祯皇帝的话,倒是给李岩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忽然间想到,关外还有号称野战无敌的鞑子,闯王能打赢他们吗?</p>

    农民军起事并非一帆风顺,最开始原官军强横,像洪承畴、大小曹,还有孙传庭这些人,个个都让他们闻风丧胆。</p>

    前几年杨嗣昌督师,那“四正六隅,十面张”之计起初的确有效,农民军眼看着要不行了,最后还是利用官军之间的矛盾才能突围。</p>

    杨嗣昌是对农民军最后一个有作为的督师,襄阳陷落以后,各路农民军便是席卷原,再也难以制约。</p>

    说起来,农民军和关外的鞑清配合十分默契,眼看着农民军要不行的时候,鞑子总是适时宜的来一次入寇,让官军两头不得兼顾。</p>

    看李岩在沉思,崇祯皇帝也不想再多说,转头出了偏殿,对李春说道:</p>

    “传朕的旨意,在宫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先把他圈着,安排两个宫女好生侍候,没朕的旨意,不能让李岩出一点意外。”</p>

    “还有,朕在暖阁批阅过的折子每天晚都挑一些送到李岩那儿让他看看!”</p>

    ......</p>

    山西大同镇城,高高飘扬着朝廷的玄鸟旗,一排懒懒散散的边兵戍卫城头,忽然间,一人睁大眼睛,远方居然来了一支兵马。</p>

    来者,正是在宁武接到圣旨前来赴任的白广恩,这支约在一千多人的朝廷兵马身大部分带着伤,都是在代州突围战奋勇厮杀最后才幸存下来的。</p>

    队列的最前头则是钦差李凤翔和几十名京师缇骑,拉着二十几车沉甸甸的银两。</p>

    “来者何人!”</p>

    白广恩策马停住,向京师方向遥遥抱拳,高声道:</p>

    “我是白广恩,告诉你家大帅,速速出城相迎!”</p>

    白广恩说这话的时候脸带着轻蔑之情,看样是势在必得。</p>

    姜襄这个人眼下虽然高居总兵之位,但在白广恩眼不过是个后辈。</p>

    想当年自己累功实镇总兵的时候,这姜襄还不过是个小小的参将,听见自己前来,还不是屁颠屁颠的出城迎接。</p>

    况且,这次来是为了代替姜襄成为大同总兵,可不是和他唠家常的,姜家是榆林将门,常理来说白广恩是不会去招惹的。</p>

    但皇帝有旨,诛杀姜家九族,十分少见的犒赏了大同边军百万饷银,有这些银子做保证,姜家又算得什么?</p>

    城头的把总回到城内把这个消息告诉姜襄,姜襄和姜瑄正在密谋,还并不知道自己想要投降的事已经被厂卫揭发,只是觉得有些纳闷。</p>

    “这白广恩不是已经投了李自成,按理说早该被那刻薄寡恩的崇祯杀掉,怎么会来自己这里。”</content></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