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关于快本的一些事情!

    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很多人以为吴歆和杜海滔是芒果台硬塞进快乐大本营的,其实真不是。

    要说硬塞,谢那和维嘉才真是硬塞进去的。是这样,当初在李相离开快乐大本营后,何炯和维嘉两个搭档主持了一段时间,那是快本最好看的一段时期,两个人在舞台上松弛有度话不抢台不冷,看着很舒服,可惜大多数综艺节目都只想着怎么往台上塞人。

    之后加入了谢那,虽然不喜欢坡姐,但不得不说快本的一代一代的低龄粉都是坡姐培养起来的,何炯和维嘉那种风格基本没有培养脑残粉的能力。

    之后芒果台不知道搞什么妖蛾子,说是这三个人只能留一个,弄了十几期三个人轮流在舞台上讲故事,台下哭成一片。接着芒果台又搞了个叫闪亮新主播的选秀节目,开始时宣称前三名加入快本和留下的那位一起主持。最后出来的结果是杜海滔第一,吴歆第二,张鹏第三,这三人也确实如愿进入快本和留下来的何炯一起主持。

    下面是故事反转的时刻,在张鹏主持了两期后(估计现在没几个人记得这么一位了吧),莫名其妙就被换下来,维嘉和谢那这两个淘汰的又莫名其妙的被换上,接着就形成了现在的五人局面了。

    所以如果说硬塞应该是谢那和维嘉被硬塞进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一多各自的定位和角色都出来了。

    华语室内谈话游戏节目惯常的玩法是:一个话多的大哥(自觉带入何炯,汪函,吴总宪),一个插科打诨的二号(谢那,欧帝),一个被无下限各种黑的受气包(杜海滔,钱峰,陈汉点),除了这三个核心角色之外,其他人都是增增减减也无碍大局的。

    具体到快本这个节目,就是说除了何炯,谢那,杜海滔,另外两个都是没有明确定位的。

    拿快本一直模仿其语言风格的康熙来了来说,蔡康泳≈何炯,陈汉点≈杜海滔,小S的装疯卖傻和不要脸由谢那承担,吐槽技能则交给维嘉。

    多说一句维嘉,他早已在这种比较尴尬的身份下锻炼了多年,知道怎么抢话,甚至他现在随机应变的丢一句话吐槽的能力是快本里最强的。

    至于吴歆,谁知道她来是干嘛的?那芒果台是要她来干嘛的呢?

    吴歆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长得也不错(腿是粗了一点儿),主持播音的基本功也可以(毕竟是主持人选秀的亚军,你要谢那去参加这个她还不一定能拿名次,别说海涛,他拿第一纯粹是当时人气太高了),基本是走一个端庄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路子。

    没错,芒果台就是想让她充当以前李相的角色,和谢那一庄一谐,想法很美好。但现实是很骨感的,综艺节目的现实就是,谁有话语权,谁才配有主持风格,君不见以前郭德刚发迹前在安省卫视的剧风行动充当的就是吴歆的这个角色,一场下来几句话没有,谁能想到有现在的老郭呢?

    但你说如果给吴歆除了快本外其他的主持机会呢?确实,芒果台整个平台的节目不少,但给年轻主持人锻炼的机会太少,你看李郝、彭于不都是在芒果台没发展跳槽到苏省的吗?在芒果台这么多年,除掉快本,吴歆得到的唯一机会也只有一个我是大美人,(其实维嘉也很惨,这么多年也只有一个停播的百科全说)而且在这个节目里也一如既往的没话说。

    一个是何炯的话痨本色很难改变,他和汪函搭档都能让涵哥一秒变吴歆呢!

    另一个是吴歆确实不够积极,像吴歆在这么一档女生美妆服饰节目里的发挥空间太大了,怎么也比何炯大得多!比如装傻装不要脸的和嘉宾争奇斗艳;或者自曝自己私下的邋遢和不爱整洁blablablabla这都可以啊!不爱整洁这个点快本上聊过几次,还都是其他人说出来的,吴歆真的太不善于把话题往自己身上领了。~)吴歆她混到这样也不能全怪芒果台不给机会,她自己给人感觉也就是不积极不争取。

    快本上很多游戏单元吴歆如果做多一点节目效果,哪怕是很假,起码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没存在感。

    你看像湾湾那边的年轻综艺主持,如果在语言上没什么记忆点,在游戏上也要做足效果,要不然是谁要记住你啊?

    至于吴歆在芒果的发展,也就这样了,再混个几年结婚生孩子就该渐渐隐退了。在其他节目里确实也没有吴歆的发展空间。

    芒果台现在大量购买高丽艺能的版权,最红的几个季播节目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都要么是户外节目,要么是强调专业性省去主持人废话的唱歌节目,传统的室内谈话&游戏节目的比重在逐渐减少。

    说完吴歆在快本的意义(其实也就是没有什么意义),再说说这个节目给她的意义:那还是很有意义的,起码再怎么吐槽她的作用,起码她的知名度是够高,微博粉丝数是够多,收入嘛肯定也不少。再怎么当花瓶当绿叶,在芒果台王牌综艺上每个星期晃来晃去也比在某些不知名卫视挑大梁好你说不是。

    何炯,如果单论娱乐主持人的话,何炯是其他几个人中最敬业的,这个敬业并不是说他为这个工作付出多少辛苦,而是他就把娱乐大众作为自己的工作,这也是快本的定位作为主持人,他基本功扎实,智商和情商都超高(在主持界),把控节奏的能力强,愿意迎合观众,也颇受观众喜爱,愿意为迎合观众吸收各种主持风格,而且融会贯通,快本在他手里已逾十载仍然生机勃勃,这真的是能力,华人地区最优秀的娱乐主持人之一,当之无愧。

    从小学开始看快乐大本营,大概三年前基本放弃,除非自己特别喜欢的艺人出现。从小时候每次看捧腹大笑到后来不知所谓。讨厌过海涛的下跪,吐槽过谢那的喳闹,对吴歆和维嘉从来无感,但自始至终没变过的是对何老师的好感。小时候不懂,只觉得这个人很好玩很搞笑;长大了懂得了关注到了这个人轻飘飘一句话背后缓解了多少尴尬。在我看来,作为一位娱乐性主持人应当具备这样的素养和能力,体贴对待每一位嘉宾,用善意去维护他们,不让无心的尴尬成为节目的卖点。个人很讨厌故意设坑,逼得嘉宾下不来台或是出丑以此作为噱头的节目,可参考以前港台某些综艺。另,何老师的各种救场视频我几乎都会去看,何老师的高情商这么多年是公认了的。

    说下谢那。

    我并不关心她的私生活,也从没看过她的微博,抛开她本身是不是应该多读书,单单从她在几个常驻综艺节目中的表现来看,谢那是一名合格的主持人。

    我看过的她的节目只有《快乐大本营》《百变大咖秀》《嗨!2014》。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西游记》中还有无可能再加入一个角色使得师徒四人搭配变成五人?孙悟空=强势全能的主角,唐僧=温柔迂腐的偏阴柔角色,猪八戒=贪馋懒善于出许多点子但没什么谱的喜剧角色,前三个人,其实已经把主要性格给覆盖完了,戏份也最多,沙僧=耿直呆萌的捧哏角色,外加替补,这样的角色分布不罕见,甚至后来在评话章回类作品里是经典:《三国演义》中后期和《水浒》中后期,许多聊天情景都类似。(—)刘备/宋江定位类似于唐僧,领导但不管事;诸葛亮/吴用类似于悟空,负责说伶俐话捉弄;张飞/李逵类似于猪八戒,负责说些浑话;赵云/花荣或其他好汉,都是谨细流,话不多,但主要负责出来平事儿。后来《说唐》其实也是这模型:李世民负责唐僧,徐茂公负责孙悟空,程咬金负责猪八戒,秦琼们负责收科。《飞龙传》里,赵匡胤=孙悟空,柴荣=唐僧,郑恩=猪八戒,只是少个沙僧来收科而已。

    当然我并没有拿具体某个团队在带入西游记的角色。我想说的是,在主持团队里,也是需要类似的角色分工,才会恰到好处地丢梗化梗,营造出热闹气氛。而谢那在制造笑料这一部分,无疑完成得不错。

    不论是夸张的肢体语言、不合时宜的白目言辞,还是被何老师嘲讽、欺负吴歆杜海滔,就连玩游戏为了赢而耍赖,我相信都是她职业技能的一部分。

    我们跳出来想一想,赢游戏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我们小时候和大人玩游戏,大人会故意输,因为,那些幼稚小游戏的输赢,对大人来说没那么重要啊。这是谢那自己主持了多年的节目,一直参与排练的游戏环节,赢了没奖金拿,输了也没人笑。所以,谢那为什么要冒着得罪嘉宾的风险去拼命想赢?

    印象很深的还有某一期,成龍抽到签,但不愿意吊威亚高空作业,谢那自己恐高但还是主动请缨帮成龍完成了作业,因为这是她的角色任务。那些游戏的目的,是让大家看明星(发蠢)接地气的样子。

    但我们都知道,这些游戏很无聊。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反智的主持人跑出来,装作对游戏很认真很在乎的样子,才会调动起观众的临场感。一群平均年龄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面对花花绿绿的幼稚园大班游戏项目的真实态度,真是是观众想要看的吗。而何老师的角色任务就是故意放水,让嘉宾赢。所以观众看到的是何老师不计输赢,情商高,谢那斤斤计较,没脑子,其实只是他们两位都在完成各自的角色而已。

    大家诟病的金鹰节和康老师的交锋,其实,这些都是对过台本,设计过的段子而已。这个桥段引起部分人不适,只能说没设计好,两人也没有配合好,但她的完成度是及格的。

    喜剧表演是有性别歧视的,男演员很轻易达到的程度,对女演员来说,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其实谢那长得很标致,浓眉大眼,眉骨尤其英气,作为一个美女,她要丢掉包袱变成女谐星其实比孔练顺更困难。但她确实拥有许多女艺人不具备的搞笑天赋和疯魔状态,她知道在哪里该抬腿,哪里该扭腰,扭成什么角度最好笑。真的有很大基数不上知乎不玩豆瓣微博的观众觉得她好笑极了。

    还有,长年累月被人嘲笑土、low、傻,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强化这些标签,需要很强的心里承受能力,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喜剧演员得抑郁症?你们知道每个台每天的收视率竞争有多激烈吗,她能在芒果台的当家节目中站稳脚跟,可不是单单靠着运气和疯癫的。

    长板说完了,她的短板在哪里?其实她走到现在这一步,观众基础和知名度都有了,应该做的是把自己拔高,从小丑的角色中跳出来,这样才能有可能独挑大梁,有更好的发展。

    她不够聪明,甚至很笨拙,一根筋。何老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保护好自己,还能照顾到他人。而谢那显然没有那样的情商,给她一个角色设定她就一个劲往那个方向走,有时候争输赢争得太过,开玩笑又开得过火,有时候会把情况玩烂收不了场,这也就是我们这些人感觉到不适的所在。

    《嗨!2014》节目前几期,谢那和哈林搭档超级没默契,跟金鹰节上和康老师的别扭场面简直一样一样的。可见,她对与不同人相处的感觉确实欠缺,慢热。她是想要去思考、提高的,但也许,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和时间吧。

    我曾经很好奇,男神火华社长品味low吗?为什么会和谢那相恋多年。男神赖声川品味low吗?为什么让她担任春花这么重要的角色。我相信,男神的好恶总有道理,所以才产生了上面那些思考。

    总结一下,谢那其实比较单纯、身体灵活、头脑笨拙、不做作、肯拼,确实有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但对于内地娱乐节目的搞笑主持人这个身份,已经完成度很高了。

    ……

    《快本》与《康熙》作为各自时代现象级的综艺,在两岸分别拥有着统御般的地位,唯一不同的是前者在开播20年后依然作为当家综艺存在,而后者最终在一片遗憾的叹息中停播。

    今天,在《快本》欢庆20周年1000期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在时间的河流中回溯,在对这两个节目的回忆中捧起它们曾激起的涟漪。

    一、《快本》与《康熙》,宿命般的相似两个节目的相同点多到恍如宿命一般。

    从主持人搭配开始,两者都有一个主持人负责掌控流程和把握尺度,在《快本》中这个角色是何炯。而《康熙》则需要康永用他出色的控场能力接住小S的各种无节操大尺度的梗。

    谢那的角色与小S类似,简而言之她们的工作就是搞笑:各种毒舌,各种话痨,也包括小S对嘉宾上下其手的“调戏非礼”。

    两个节目也都有一个用来接子弹的靶子,《康熙》的靶子是有着“永远没有存在感”人设的陈汉点,节目中一些整人的笑话也往往用他开刀。在《快本》中这个靶子便着落在小眼睛、永远有着憨厚微笑的杜海滔头上。

    除了基本主持人结构的相像,从节目设置来看,两者也都是主打“明星嘉宾访谈”这一形式,在与嘉宾的互动中挖掘出明星们的另一面,在给明星培养粉丝的同时也在提升自身节目的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两个节目的当家主持何炯与康永均毕业于名校,他们的高级知识分子背景让节目在保持娱乐性的同时也增添了几分知性。

    二、曾经创造的盛世,电视发展的黄金时代《快本》在当年是可以和央视《综艺大观》正面硬抗的节目。作为,芒果卫视的当家综艺,它带来的广告等各项收入往往能够和中央电视台的同类节目媲美。它在综艺界竖起了一座灯塔,受它影响甚至模仿它的节目不计其数,例如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开心100》。对于众多电视从业者而言,《快本》是他们认知这个行业的开始。

    对于我们而言,《快本》曾经塑造了我们对于综艺节目的审美,对于我们的节目口味也有着打底的作用。

    有个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阈值诅咒”的文章。他在一次看低分“烂片”时惊讶地发现:该电影其实蛮好看。他在事后分析一个不错的片子却如此低分的原因是现在的文化作品其实面对着一个“供过于求”的过载状态,所以我们很容易很快速地习惯了一个个优秀影片带给我们的冲击。但人力时有穷尽,这种快乐的冲击就像吸毒一样,需要不停加大剂量,当有一天你无法找到更好的节目给你更大的冲击时,就会在一次次地失望中失去了去试错的兴趣。所以你开始觉得一个节目开始无聊时,你已经落入到这个诅咒里。

    在当年,《快本》亲手施加了对我们的“阈值诅咒”,它让其余的众节目相形见绌。它不断地提高着我们对于综艺节目审美的阈值,不断创造着只属于《快本》的综艺神话。

    不可否认,《快本》与《康熙》本身都是极优秀的节目。但一档能火上这么多年的节目,其背后的原因远远不是一句“节目质量优秀”就可以概括的。我们都说时势造英雄,《快本》的成功正是因为见证了电视发展迅猛的黄金10年。在那个时代,诸如《康熙王朝》、《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好剧层出不穷,每次的播出场面堪称盛景,常常能达到神话般50%的收视率。柴静在《看见》中也曾表达了对那个充满理想主义者、英雄辈出的电视黄金时代的无限怀念。而《康熙》的大热则是赶上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列车,无数大陆观众由此可以欣赏到本来只能在宝岛中天综合台播出的一个面向本地的综艺。可以说两档节目的火热充满着历史的宿命与命运的随机,时境变迁,那样的时代将再也不会重现。

    三、《快本》仍在,但它早已在我们心里“停播”。在去年《康熙》停播之际,无数粉丝在各种场合表达了他们对“一个时代落幕”的叹息。而当他们悲叹于《康熙》的结束时,他们实际悲伤的,只不过是关于自己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以这样的方式,彻底宣告结束罢了。曾经在“阈值诅咒”中提高我们审美与欣赏阈值的《快本》也终究没能逃脱出这个诅咒。

    在如今车载斗量的各式节目的狂轰滥炸下,我们的阈值全面提高,渐渐开始察觉到《快本》的幼稚。我们开始发现它在一遍遍地玩老梗、自我重复,谢那也不再是那个什么都能接住的毒舌女王,明显地不在状态的情况也常常出现,有时甚至会在节目上发呆。当年每期不落的我们如今又有多少人在看《快本》呢?其实《快本》早已在我们心里“停播”了。这样的《快本》加上逝去的《康熙》组成了我们一代人逝去的集体记忆。曾经万人空巷的“快本时代”也随着《康熙》的停播雨落湖平般地消逝。当年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而康永在之前的一段采访中说的话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作为对这种唏嘘的回应:当你觉得一个节目开始重复的时候,就是你离开那个节目的时候,不是我离开这个节目的时候。对于所有跟《康熙》挥别的观众,我都充满了欣喜,很高兴你们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大家一起挥别,曲终人散。

    在《奇葩说》第二季的最后一期,大朋开玩笑地宣布他要退出主持界,于是大家开始就这个问题互相调侃,马冬说他要退出电影界,金鑫说她要退出辩论届,马冬开玩笑地对康永说:“你退出《康熙来了》得了。”但康永开了个他要退出舞蹈界的玩笑。那个时候康永应该还在犹豫,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他避而不谈这个问题,用其余的段子来掩饰。如今再看当时的玩笑令人不禁唏嘘,戏谑之言竟一语成谶,不久之后《康熙来了》真的永远退出了舞台。至于如何告别,康永说: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因为我觉得我自己没那么重要,不值得大家研究。说到底这些节目、甚至人生经历都只是一个阶段而已,不必苦苦怀念,缘分已尽,大可挥手告别。

    访问*%手机网[m.],阅读更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