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9章 破解天机之钥

    第九层的大厅里,镶嵌在大厅顶部的,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夜明珠,散发出莹白色的光,像水银一样洒遍大厅的角角落落,使整个大厅亮如白昼。

    整个空间内,静寂无声。我扭头偷偷的瞄了卞梓萌一眼,发现这丫的似乎整个人都沉入到那张薄薄的信纸之中,并没有注意到我刚才走神的状态,一时间不禁心中略微镇定。

    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手中的信纸,仔细的读了下去。可能是自己身中剧毒,生命危在旦夕,身体各方面的状况急剧下降,以至于使自己对身体的掌控下降的缘故吧,顾志斌的信中的字迹越来越潦草,到了最后,竟至于费好大的劲儿才能辨认清楚。随着越往下看,顾志斌的形象在我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坚持原则,奋勇探索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我的面前好像活了过来。一种敬佩之情,自我心中油然而生。

    “我出身中医世家,自幼跟随家父学习中医,及年长之后,进入H省中医大学进一步系统学习中医及西医知识。毕业之后,被分配进入H省医院的中医科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工作顺利,同事之间的关系倒也和谐。没想到,几年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乱了这种平静的生活,也把我的思想带入了极度的混乱和迷惑之中。

    事情起因于我所治疗的几个病人。这几个病人的共同症状就是身体不同部位出现的疼痛,如果按西医的诊断应该是关节炎、风湿性疾病、以及肌肉劳损之类,按照中医的证型,则同属脾肾两虚,风寒湿阻滞经络。中医的治疗原则上,有一条叫做异病同治的,就是说,虽然所患的病不同,表现也是各种各样,但是,因为病人的证候相同,所以,在治疗用药上也是相同的。这就好像是,一个头晕眼花、耳鸣的病人,和一个表现为腰酸背痛,小便不利的病人,这两者尽管从症状上看是风马牛不相及,就是疾病名称也天差地远,前者中医叫眩晕,相当于西医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而后者,中医叫癃闭,相当于西医的前列腺炎等,但是,经过中医的四诊之后,判断其证候均属:肾阳虚,那么,在治疗上,处方用药就是相差不大的。都会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而我当时所治疗的这几个病人就属于这种情况。尽管他们的症状表现并不相同,但是证候一样,所以治疗原则一样,所用药物也相差不大。就这样连续治疗了两三个月后,病人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病人对治疗也是比较满意的。

    后来,这几个病人在各自的单位进行的职工体检中,陆续的被查出了尿蛋白阳性,于是就来到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这一检查就发现了问题,几个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肾功能衰竭。

    检查是由内科主持进行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内科对几个病人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询问,最后在排除了其它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后,把罪魁祸首指向了病人所服用的中药。

    然后,内科将情况反映给了医院上层,医院就将问题反馈给了中医科。当时,中医科的主任是一个在全国都有很高声望的老中医,老人知道情况后,用了三天时间,查遍了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料,结果均没有发现有关这些药物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记载。所以,老人就立即对内科将罪魁祸首指向中药的举措给予了坚决的反驳。紧接着,老人就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们,在国内最有影响的医学刊物上发表了旨在为中医药正名的论文,提出了中医药的三大优点:第一,绿色环保无副作用;第二,没有耐药性;第三,整体调整人体状态。老人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事实来进行阐述。

    而内科看到这种情况后,自然也不肯示弱,就以现代科学为依据,找出中医药的各种不足,把中医视为不科学、落后、应该淘汰的东西。至此,自从我接触医学以来,第一次的中医和西医的论战开始了。

    这一次的论战进行了好长时间,但是,导致这场论战的始作俑者,我自己,却陷入了深深地迷惑之中。我清楚的知道,不管双方的论战谁胜谁负,造成那几个病人肾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极可能就是那些中药。以当时的条件,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搞清楚这些中药的副作用的,况且,按照中医的理论,我的治疗方案,理法方药,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自责。

    是啊,既然我没有错,那就是我所学的东西出错了。毕竟给病人造成了损伤啊。那一段时间,我常常像丢了魂一样,一旦闲下来,我就会想,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错呢?终于有一天,我的大脑好像突然开了窍,猛地明白了过来。

    所有的东西都没有错,错的是脱节。对,就是脱节。我所学的中医学知识,还是过去好多年前的东西,而纵观中医的发展史,每一个时代的中医知识,都是和同时代的科技水平相结合的,而我们现在的中医,并没有与时俱进,而是远远的落后于同时代,和这个时代脱节了。

    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在病人服药一个月之内,就给病人检查肾功能,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停药,恐怕其结局就会大不一样了吧?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我觉得,其核心还是一个医字,所有的东西都要围绕这个医字来进行,这样才是根本。

    比如,有人感冒发烧,扎一针,吃点药,很快就会好了,那就没必要去吃那么多中药。现实中还有许多这种例子。这样一想,我又有些想不通了,既然许多病,用西医治疗,就能很简单的解决了,那么还要中医干什么?中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不对,这种想法也不对,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功夫,中国功夫在冷兵器时代,是很实用的东西,往往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中国功夫和现代武器的拼杀中,中国功夫已经彻底的失去了还手之力。但是,中国功夫并没有被淘汰,而是更好的存在了下来。因为它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它并没有想着去取代现代武器,而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的拥有现代武器的人,和一个具备功夫,并且拥有现代武器的人来进行战斗的话,其胜负是不言而喻的。

    那一段时间,别人在信心百倍的进行着捍卫中医的论战,而我,却整日失魂落魄的胡思乱想着。这种情况终于被我的父亲所发现,在一天晚上他把我叫了过去,于是,我俩之间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小斌啊,这几天你失魂落魄的,出什么事儿了吗?’

    ‘没有什么事情,父亲,您老不用担心的。我只是在想,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中医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中医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并没有消亡,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父亲,可是。。。’

    ‘呵呵,你虽然上了几年大学,可是,你又对中医能够理解多少呢。就连我,现在也只不过是对中医略知皮毛而已。那一个博大精深的评语,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啊。’

    最后,父亲从紧锁着的抽屉里取出了一张请柬,看了几遍后,郑重的递到了我的手上,嘱咐我,按照这个请柬上所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参加灵枢门举办的这次针灸切磋大会。也就是在这一天,我才知道了中医古门派的一些事儿。

    我按照父亲给我的地图所示,在规定的时间里,来到了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擎天一柱峰,并且顺利的加入到了比赛之中。

    在以前的几层石塔中,我也只是得到了几套针法绝学而已,刚得到这些的时候,我真是欣喜若狂,可是,那些东西要是和我在这一层所得到的东西想比,那可就是天差地远了。也就是为了这件东西,岛国的那个家伙才会对我突施暗算。

    当我刚一看到这个东西,我就突然有一种感觉,似乎困扰我许多天,令我百思不解的问题,其答案就要出现,我似乎有一种要参透天机的感觉。是啊,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向何处去?这样的问题,不是天机又是什么。古人曾经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让我弄清了这些问题,死有何妨。

    可惜啊可惜,岛国的倭寇,对我所用之毒,其性太烈,尽管我已用尽所学,各种针法齐出,以期能对毒素有所遏制,但是,天不遂人愿啊,竟没有丝毫效果。唉,我就要死了,最下面的那一张兽皮所书之物,就是我在这一层塔内所得,我称它为破解天机之钥,望有缘者得之后,细加参详。”

    信纸所书,到此戛然而止。我将信纸放置石桌上,然后,取过最后一张兽皮细细的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