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八章 收手

    第四十八章</p>

    收手</p>

    ————————————————————</p>

    ......</p>

    甘道人之辈。 </p>

    在整个民国时期不占少数。</p>

    那是我回来之后,专门调查的事情。</p>

    ——————————————————————《杂货店记》</p>

    ......</p>

    身为这家店的店长,每一次任务结束之后,我都要肩负起将任务内容记载下来的过程。</p>

    但每一次将所有的一切都给他们去看的时候,他们都被这里面发生的故事给惊到了。</p>

    鬼知道,历史背后空余怎么会是那个样子的。</p>

    所有的事情,是没有经历之前,都不敢去尝试的。</p>

    因为很多缘故,这些东西都不曾被历史所记载下来。</p>

    但当我亲眼瞧见了之后,我便会亲自去将这里的一切都记载下来。</p>

    好像,谁都不知道,我在时空留了多久。</p>

    时空的惩罚又对我进行了多少。</p>

    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认的。</p>

    那是我活在了历史当,见证了这一段段历史。</p>

    但也因为这一切,我必须要进入沉睡。</p>

    所以在沉睡之前,我必须要做另外一件事情。</p>

    将我目睹的一些事情,写下来——</p>

    ......</p>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正是这铮铮傲骨铸了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在炎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幕幕悲壮的故事,他们用行动竖起了民族的脊梁,在生命的尽头,他们喊出了最悲壮最震撼人心的话语。穿越千年,这些指引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至今读来,依然热血澎湃。</p>

    那一天我见到荆轲的时候,正是在易水河畔。</p>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p>

    易水河畔,荆轲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是为了恩情,他毫不犹豫的踏了前往咸阳城的路途,这句话也成了他生前的绝唱,传颂千古。</p>

    ......</p>

    那一日我瞧见太史慈的时候,他正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p>

    他是东汉末年名将,猿臂善射,箭无虚发,是历史有名的神射手。他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从此对东吴尽心尽力。建安十一年,年仅四十一岁的太史慈溘然辞世,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死前,他如是叹息道。</p>

    我也见到过亡国之君,如崇祯:</p>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p>

    崇祯皇帝朱由检很可怜,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p>

    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复杂的,很难简单评价。但整体来说,他是心怀抱负的,崇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大明王朝,但奈何生不逢时,怎么做都已无力回天,临时前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崇祯能够早出生几十年,也许结局会大不相同。</p>

    我还见到了诸葛亮:</p>

    “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p>

    作为历史忠臣与智者的代表,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诸葛亮的死太悲壮了,他走的极为不甘,因为先主的恩情尚未报完,兴复原的伟业再也无法完成。五丈原的秋风彻骨生寒,命运对这位壮志未酬的老人似乎太苛刻了。</p>

    让我可惜的是项羽:</p>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p>

    力拔山兮气盖世,楚霸王项羽是千古无二的英雄。面对时机的不利,乌骓马和虞姬都不愿离他而去。但是穷途末路之下,项羽也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连自己最爱的虞姬也保护不了了,高傲的霸王心是何等的悲凉。</p>

    项羽虽然败了,但是他的故事千古流传,这首《垓下歌》也成为一首惊神泣鬼的绝唱,千百年来,不知触动多少后人的心。</p>

    还有岳飞:</p>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

    有人说满江红里最动人的一句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但我认为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

    岳飞死时仅三十九岁,正当壮年之际,却要所有的东西都归于尘土,对于一心精忠报国的岳飞来说这是何等的悲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仅是岳飞对自己人生的感叹,也是岳元帅对后人的告诫。</p>

    ......</p>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p>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p>

    陈胜吴广不仅开创了第一次农民起义,他们的这句十分带有反抗精神的话语,也成为后世农民起义的榜样。这句话可以说和陈胜吴广起义一样重要。</p>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南宋末年,天祥兵败被元军俘虏。经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句千古绝唱。天祥的气节令忽必烈也佩服,许他高官厚禄,但是天祥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满足了。”正如他诗说的一样,天祥为国家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名垂史册。</p>

    ......</p>

    我写下这些,并非是要交代后事。</p>

    因为时空给我的时间不多了。</p>

    陆安康清楚这些,他的直觉告诉自己,他要离开一阵子。寻找能延续生命的办法,在他离开的期间。</p>

    他需要把该交代的事情交代好。</p>

    只有这样,他走得才算安心。</p>

    为此,他再度踏了那个孤儿院。</p>

    招大量俄那位叫做江河的校长。</p>

    “能请你帮个忙吗?”</p>

    那个校长没有拒绝陆安康的请求,因为他想先不到,是什么让一个年轻人,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便变成了一个近百岁的老人。</p>

    是什么使得他好似没了一切一般。</p>

    江河点头说:</p>

    “他会尽力做到。”</p>

    再然后,那个老人便离开了。</p>

    那个老人自然也是我——</p>

    我得去寻找我的生命。</p>

    人皮路引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却也带给了我太多的意外。</p>

    而这意外便是......</p>

    如同以的故事。</p>

    我都存在过,可是时间让我来不及细说。</p>

    我必须尽早的去解决.....</p>

    我还能继续活在这世的事情。</p>

    在此之后——</p>

    “希望你们能帮我守住这家店,毕竟这里的秘密才刚开始而已。”</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