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章 桌子下面的小动作

    第133章 全球华人学子的希望

    在1983年的时候。

    罗伊·施韦特斯的妻子得了癌症,选择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放疗疗法,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高能粒子射线。

    可惜。

    这种射线虽能毫不留情的杀死癌细胞,但同样,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损伤。

    作为高能物理学家。

    罗伊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既能杀死癌细胞,又对正常细胞无害的粒子射线,他称之为“天使射线”。

    于是乎。

    他推动了预算庞大的SSC计划,他要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寻找到“天使射线”,来医治好妻子的病。

    但结局是,超额的预算毁了这个计划。

    她的妻子也痛苦的离他而去。

    时间一晃三十多年。

    他依然念念不忘“天使射线”,这是他对死去妻子的承诺!

    很快。

    他通过帖子和陶明美聊了起来。

    他知晓,是一个名叫“苏诚”的野心勃勃的岛主,以一己之力推动了这个庞大的计划。

    “偶,他这是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他真是一个伟大的人。”

    10 罗伊教授有些激动的回道。

    而罗伊的回帖,也引来了其他高能物理大拿关注,不过和罗伊不同的是,他们并不相信陶明美的帖子。

    华国。

    高能物理领域的沙漠。

    怎么可能会建设世界第一的粒子加速器,还是SSC!

    “罗伊教授,我想你是疯了,SSC是米国都建造不出来的设施,一位私人岛主,这根本不可能。”

    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维斯教授笑道。

    “是的,建造SSC会有很多困难,所以我想这位私人岛主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嗯,我决定带一支研究团队前往天堂岛,支援SSC的建设。”

    罗伊很认真的回道。

    疯了……

    众人都以为罗伊疯了,竟然要去华国做研究,他简直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

    天堂岛和哈佛大学。

    已经是合作关系,但仅限于商学院、法学院等文科学院。

    而物理学院需要大量实验设备,并没有搬迁,这群远离世俗生活的物理学教授,也并未像商学院那样对天堂岛表示出狂热的态度。

    嗯。

    罗伊教授准备率队前往天堂岛,这个计划被院里领导否决掉了。

    理由是那里不适合高能物理研究。

    这件事最终闹到了董事会。

    一名叫苏诚的董事施加了压力,迫使学院放行。

    这位久负盛名的罗伊教授,这才知道,原来那位私人岛主,竟然同时是哈佛大学的七位董事之一。

    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

    同一时间。

    天堂岛,南洋大学,准备招收3000名新生的消息,传遍了华人世界。

    这所大学,不仅校园优美,师资更堪称豪华!

    800多名世界顶级教授,40名中科院高能物理学家,这简直是一流世界名牌大学的配置。

    而且。

    据一则消息称,天堂岛正在建设一座长273公里的超导超大型加速器。

    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前SSC的建造者罗伊·施韦特斯的证实,他正带领一个哈佛研究团队在帮助天堂岛建设SSC。

    这一下。

    不仅仅是华人,全球希望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少年天才们,都开始憧憬起这所大学。

    然后……

    他们悲剧的发现。

    他们悲剧的发现。

    要考诗经,考离骚,考论语,还要考一个叫鲁迅的人写的文章。

    所幸这个世界,大家华语水平都还凑合,这群拥有天才头脑的少年们,只需要一段高强度的培训,也都能顺利掌握。

    在此期间。

    还有不少人喜欢上了这种神秘委婉的东方文化。

    ……

    在华国。

    高考大省汉东省。

    一位四十多岁,皱纹却已很深的母亲,正在为高考复习的儿子扇着蒲扇,浑浊的目光中满含殷切。

    作为高考大省,这里的录取率实在是太低了。

    这里每年有120万考生,而最高学府燕京大学,堪堪只招收150人,简直是万里挑一。

    而对应的。

    燕大在个别发达地区,录取率却一般为0.5%。

    大概相差40倍。

    总之,这种情况下,孩子成绩再好,考燕大也没什么希望了,毕竟命不够好,投错了胎。

    然而。

    最近南洋大学的招生广告,给了这位母亲一丝希望。

    全球统一考试。

    所有考生,无论地域,出身,相貌,背景,一律做到绝对公平,只靠成绩说话。

    仅凭公平这一点。

    她就决定让孩子参加天堂岛高考!

    ……

    在米国西海岸。

    一位留着丸子头,手捧《红楼梦》看的认真的华人女孩,突然接到一则短信,是关于天堂岛高考。

    这里面,她着重看了华国文学的考试内容。

    诗经、离骚、明清小说……

    这可都是她最爱看的东西,也是她的精神寄托。

    嗯。

    她已经是第四代华人移民,在1865年的时候,她的曾祖父借清政府的《蒲安臣条约》前来米国当华工,帮这里修建当时震惊世界的太平洋铁路。

    这条铁路长3000多公里,被BBC称为工业革命后的七200大工业奇迹之一,但同时也埋葬了5000名华工的生命。

    号称“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这之后,米国通过排华法案。

    但她的曾祖父仍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他们的家族也经过四代拼搏,已经成为了当地富有的中产阶级。

    但。

    家族的经历,让她对这片土地没有归属感,她更想回到一百多年前曾祖父生活过的故土。

    这次。

    她终于等到了机会,她要参加天堂岛高考,她要回到故国!

    ……

    同样的一幕幕。

    在不同的地区上演,或渴望公平,或渴望回归华人社会,或者单纯喜欢华国文化,以及想在这里施展学术包袱。

    来自全球的华人,以及不少外国学子,都纷纷报名参加半个月后的天堂岛高考。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

    申请人数一举突破了百万!

    “我想,我们低估了南洋大学在全球的影响力。”

    当陶明美校长看到这个数字时,显得有些大惊失色,事实上,她最开始预期是30万人。

    “这是大家对天堂岛信任,所以这次高考,绝不能马虎!”

    苏诚严肃说道。

    不觉间。

    南洋大学已经寄托了全球华人学子的希望,作为创始人,他肩上压力很大!。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