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6章 婉如仙音:《乐经·九歌》

    第314章 遗失千年:《尚书》七十二篇

    天堂岛,神农山脉。

    在山脉东坡位置,有一处翠绿的竹林,栽种的是产自彩云省的名贵龙鳞竹,竹竿挺拔高大,长有一片片龙鳞一般的青色甲片,远远望去,婉如一头头冲天而起的青龙。

    在竹林之中,修建了一座碧瓦白墙,菱格纱窗的建筑群落。

    其中,还竖立着一座座汉白玉石碑,刻着华夏经典的历史典故壁画,从远古的《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到《孟母择邻》、《孔融让梨》、《闻鸡起舞》等,都出自基建公司艺术家之手,相当精美。

    这里,也正是新落成的神农书院。

    试想,漫步在这竹林美景,华美建筑之中,手持书卷,抬头便是美丽的南月湾……

    可以说,在这里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

    招聘方面。

    这两天,各种简历,已经塞满了天堂岛的邮箱,足足有十几万份之多。

    关于国学,也没有相应的资格认定,给筛选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苏诚也颇有些头痛,他还真是要有些低估天堂岛对世人的影响力了。

    甚至有大学的高等数学博士,也甘愿舍弃待遇,当一名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

    而同时,他也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当世仅存的几名国学大师之一,燕京新儒523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丰怀瑾大师,将要前来天堂岛,参观神农山脉,并希望就神农书院一事,和苏诚谈一谈。

    这可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嗯,苏诚准备借机,将《尚书》、《乐经》给这位大师一瞧,听一听他对这两本遗失经典的看法。

    ……

    神农庙。

    丰怀瑾大师已经悄悄抵达这里。

    这一路上,优美的风景让他沉醉,尤其是神农山脉,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他的身体和灵魂,都处于极度舒畅的状态。

    “可惜呀,如果唐宋的文人骚客,可以看到眼前之美景,怕是也能创作出无数的优美诗词吧。”

    丰大师感慨一声,带着十余名学生,向庙中走去。

    “爷爷,您先请。”

    一个白白嫩嫩的七、八岁白人小女孩,梳着金色双马尾,刚好从门内走出,礼貌的给丰大师让路。

    “小娃娃,真乖,你叫什么名字呀?”

    丰大师笑吟吟的道,这么礼貌的小女孩,可是很少见。

    “我叫小伊利娅,来自乌克兰,爷爷您的气度好像《国风·秦风·小戎》中说的谦谦君子,请问您是华夏人吗?”

    小伊利娅眨着可爱的大眼睛问道。

    “君子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爷爷不过勉强达到齐家的地步罢了。”

    丰大师会心一笑。

    眼前小女孩,冰雪伶俐,关键的是,一眼就能看出他浸淫儒学几十栽所养出的一身儒雅气息,这可是一个国学的好苗子啊!

    接着,他记下了小女孩的家长电话,表示有时间一定指点她一些儒家经典文化。

    而后,几人迈步进入庙中,瞻仰了慈祥的神农氏雕像。

    又去各书房看了看。

    当看到,各种肤色的孩童,神色无比认真的阅读华夏书籍时,丰大师枯瘦的身体微微颤抖,眼角也还有些许湿润……

    他太激动了。

    这些孩童,就是传播华夏文化的种子,只要给他们施以阳光、养分,他们就可以茁壮成长,将华夏文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这也何尝不是他毕生的愿望!

    “我们立刻去见见这位苏岛主,老夫有重要话要对他讲。”

    “我们立刻去见见这位苏岛主,老夫有重要话要对他讲。”

    丰大师说道。

    “大师,刚联系了天堂岛秘书团,说苏岛主正在视察军队,要下午才有时间……”

    一名作家学生道。

    “老师时间宝贵,让苏岛主立刻赶过来不就好了。”

    一名在文化部任职的学生道。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他一心扑在军队上,可并非正道。”

    也有学生道。

    然而,丰大师却摇了摇(bafj)头,感慨道:

    “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才是真正的人才,尔等还是太迂腐了。至于这位苏岛主,所作所为,很让人敬慕,我等就在此候上半天又如何?!”

    “老师,您……”

    学生们有些惊讶。

    老师贵为国学大师,就连燕京的首长求见,也要先等上许久再说。而现在,情况却反了过来,反而是老师候着这位苏岛主。

    难道,这位苏岛主在老师眼中,地位就如此的重要么。

    ……

    当天。

    丰大师等人,也一直从上午等到了下午,从下午等到了晚上,从晚上一直等到了深夜。

    几名学生着急的不行,恨不能立刻到警卫队将苏诚揪过来,但老师让他们不准妄动,也没让人通知苏诚此事,只是一直在神农庙中等待,闲暇时光,则指点一下这里的孩童。

    而丰大师也不仅不急,反而十分享受这里的时光。

    终于,到了晚上十二点。

    苏诚终于知晓了丰大师早已等候的消息,立刻乘机飞了过来,这位可是当世仅有的几位国学大师之一,也是一名年逾古稀的老者,让他等自己,也太不合适了。

    ……

    神农庙的一间茶室内。

    苏诚命人备好了神农矿泉水泡的上好大红袍,神农大米做的精致糕点,这才让丰大师的几名学生,收去了近乎要吃人的目光。

    简单寒暄几句之后。

    苏诚又命人抬来了两大摞竹简过来,请丰大师过目。

    “这是……”

    丰大师疑惑了的望了苏诚一眼,然后随手翻起了一捆竹简,名曰:《尚书》。

    以丰大师的儒学造诣,上面的文字,他已经可倒背下来,但奇怪的是,这上面的文章,他却是从未见过。而上面记载的夏、商、周时期的君臣之道,也深深吸引了他。

    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之后。

    丰大师才放下竹简,长出一口气,目光有些颤抖的望向苏诚,还有询问的意思。

    他已经隐约猜透了这是何物……

    但依然不敢相信!

    苏诚细细抿了口茶,徐徐说道:“丰大师,这正我华夏文化经典之一,《尚书》100篇,包括目前流传下来的28篇,以及遗失两千多年之久的72篇。”

    哗……

    几位喝茶的学生,差点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尚书》72篇,遗失两千多年之久,竟然出现在眼前!

    丰大师更是一下坐在了梨木大椅子上,神色震惊的无可附加,一只枯瘦的老手不停的拍着扶手,嘴中喃喃说道:

    “天佑我华夏,天佑我华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