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三章 事情就是这样的

    <content></p>

    林子君信心满满地找到于敬华副总署长,将自己的推测和判断向他做了汇报。请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于敬华是个老刑侦,经验和水平都是一流,对于他的结论很容易接受了,但依然感到很震惊。</p>

    合理分析,大胆猜测,这是林子君一贯的作风,这一点他早知道了。但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层层推进式的推测和判断,实在是太流畅了些,仿佛是在说:事情是这样的。</p>

    如果,真是这样的,破了案子,于敬华觉得,《刑警技战术》一书再次印刷时,这个案子一定得让林子君给加进书里去,还有之前的几起案子,一并收进去。</p>

    “好吧,按这个思路,先查。”于敬华果断表了态。</p>

    海北省的警员把卷宗带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位遇害警员的照片。从他们出差的时间推断,他们的遇害时间应该在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号前后。</p>

    姚伟晨、贺成功,都是三十五、六岁的样子。这个年纪,有老,下有小,正是在家庭开始发挥顶梁柱作用的时候,他们的离去会给家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p>

    可惜,犯罪分子从来不会考虑这样的问题。</p>

    林子君自告奋勇参加酒店、宾馆的排查工作,要和陈伟霆、王皇带着照片首先到他圈定的范围去走访调查。既然同意的林子君的意见,于敬华自然批准。</p>

    罗山警察署门口附近的酒店和宾馆被林子君排在了后面,按理说,犯罪分子在这种地方实施犯罪的可能性要小的多。即使是半夜,罗山警察署也时常有警员进出,在这种地方实施犯罪的风险很大。</p>

    “你好,我们是公安局的,想找您了解一些情况。”这种开场白在酒店、宾馆这些场所还是很管用的,一般出示了工作证以后,被了解对象都会很配合。</p>

    “你们从事这个行业有多长时间了?”这个问题也是必须问的,两年之内的基本不用再浪费时间,两年之前的事情,问了也是白问。</p>

    “警察来查房的次数多不多?”剩下的问题是按着计划来了。</p>

    “那您是否记得两年前有一回警察查房以后把两个男性客人带走?这两个客人是开着宝马车来入住的。”宝马车是唤醒记忆的重要情节,只要能回忆起这个问题好办了。</p>

    连续五次这样的询问都没有结果,陈伟霆和王皇都已经丧失了信心,觉得应该是白忙活了。</p>

    一直问到第六家酒店——纵豪大酒店的时候,一个经理模样的年妇女回答道:“我有这个印象,半夜里警察来查房,服务员喊我起来,我不认识查房的警察,他们有四、五个人,都穿着警服,说是禁毒大队的,如果是治安大队或者警务所的我应该能认出来。两个开宝马车的客人,被警察给带走了,还带了手铐,说是涉嫌贩毒,宝马车也被禁毒大队的人开走了。这是唯一一次我们酒店被警察查房带走了客人,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p>

    “禁毒大队的人开什么车来的还记得不?”林子君进一步问道。</p>

    年妇女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好象不是警车,我往门外看了一眼,没看到警车,但什么车子,真想不起来了。”</p>

    但林子君听到这里,基本心里已经确定被带走的两个人是他要找的人了,虽然对登记信息不抱希望,却还是问道:“那,你们有没有登记客人的入住信息?”</p>

    “登记肯定是有的,但时间太长了,一年要用十好几本登记簿,现在是找不到了。”年妇女的回答在林子君的意料之。</p>

    采用电脑登记,传到旅馆业系统,那是之后几年间强制普及的,现在多数还是用登记簿登记旅客信息,这种纸质登记簿,能保存一年不错了。</p>

    “那,您看一下,被带走的客人是不是这两个人?”林子君向年妇女出示了姚伟晨和贺成功的照片。</p>

    “这个,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年妇女的回答依然在意料之,两年多了,谁还能记得客人的模样?能记得有这回事儿已经很难得了。</p>

    看了看酒店的监控,林子君摇摇头,问都没问,谢过年妇女,走了。</p>

    这个时候的监控,能保存一个月算时间长的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存两年以。</p>

    之后,为了稳妥起见,林子君又问了其他几家酒店、宾馆,再没有人能提供线索了。</p>

    林子君一共只查了十一家酒店和宾馆,把罗山警察署周边查完,回去向于敬华汇报了。</p>

    于敬华对于林子君查到的线索很重视,如果其他人都没查到类似信息的话,很有可能,遇害的警员,是在林子君说的这家纵豪大酒店被犯罪分子冒充禁毒大队给带走了。</p>

    这一条线索一理出来,基本,林子君的推断被证明是对的了。逻辑学里面提到的系列假设成立的条件有这一条,只要前面的假设被证实是正确的,后续的假设因为是建立在前面的假设的基础的,继续成立的可能性相当大。</p>

    这样一来,侦查方向和范围可以进一步调整,案件有了眉目。</p>

    因为后续的工作方向,林子君已经有了头绪。</p>

    林子君是这么说的:“在警察面前冒充警察,外行还真难做到。只有极度熟悉业务的人,才有可能把真正的警察给骗了。首先,得有工作证,造假也得见过真的才行吧。二来,警察查房得有合适的理由吧,冒充禁毒大队,那是查禁毒品,说外行话是糊弄不过去的。所以,只有真警察或者经常跟警察一起执行过类似任务的人才能说的过去。这样的话,我判断,犯罪分子之,应该有人是我们内部人员,临时人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p>

    这个判断,令于敬华大吃一惊,大胆猜测,也不能大胆到这种程度吧!</p>

    这可不是小事,从内部调查,动静可不小,万一判断出错,这个影响难以估计!</p>

    但如果,于敬华较熟悉林子君的思维和逻辑,自然知道,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C……,这是层层递进的模式。</p>

    这种模式的建立,靠的是直觉和经验,很明显,于敬华在这方面是弱项。</content></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