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4章 难得雪

    突然,卓进忠在旁问道:“驸马爷,刚才与那老妖怪打斗之时,暗中射暗器之人可就是你?”卓进忠后来一直回想打斗的场景,慢慢明白定有人暗中以暗器袭击双方,但始终想不道这人是谁。v到,他突然明白过来。

    郭荣道:“没错。他是我和玲妹的师父,我和玲妹必须留下来陪师父,我们不能离开这里。卓大哥,孙大哥,你们快带着公主离开吧。师父武功深不可测,心狠手辣,你们在这里十分危险。快快回京城去吧!”朱义萱还是不肯,孙普过来拉着她的手,道:“公主,驸马爷一定有他的苦衷。不如我们先离开这里,回头总能想到办法的。”郭荣道:“萱妹,此生缘尽于此,若有来生,再还你的情。你们快回京城去吧,无魂岗不是久留之地。”说着,施展轻功飞奔而去。

    朱义萱见他的背影消失在田野间,“哇”一起哭喊起来:“荣哥,你快回来!荣哥,跟我回京。”孙普和卓进忠劝阻一阵,这才停止哭泣。孙普道:“公主,依臣看来,驸马爷定被那老妖怪所控制,这才不敢离开。我们得想个法子收拾了那老妖怪,才能救驸马爷脱离苦海。”朱义萱突然明白过来,道:“没错,荣哥即使再喜欢曾玲,我已答应带她一起回京城,照理说他没有不答应的缘由。看来肯定是被那老妖怪所控制,不得已不能离开这里。孙大哥,你说,要怎么收拾那老妖怪才能救出荣哥?”孙普道:“毕竟我们势单力薄,对这一带也不熟悉。不如只有,我们去武昌找楚王爷说不定就能想到办法。”朱义萱大喜,道:“没错。楚王叔沉冤得雪多得荣哥出力,他心中一定感激。走,我们这就赶去武昌。”于是,在卓进忠和孙普的带领下赶往武昌。

    再说黄芳,见京中安定下来后,即决定南下而去。张简修自然相留,但黄芳去意已决,故也只得笑脸相送。她自离开京城以后,第一站自然就是忠义寨。她想去见一个人,心中思之甚切,想见却不敢见。虽然,她知道见与不见的结果都是一样,但她还是想去见见。就当解相思之苦吧。她对自己说:这次见了以后便不再想念,也不再相见。于是,她终于想到一个相见的理由,那就是去看自己的结拜妹妹。独自一人驱车前往,路上虽然不紧不慢,但却觉得清寒。

    这日,进入雁门关,忠义寨在望。黄芳的心情开始激动起来。她在想,第一眼看见他会是什么样的场景?他会手持银枪站在山巅,远远的就看见自己?还是笑脸相迎,说些不能再俗客套话,就当彼此只是普通路过的朋友?抑或,他正坐在门前沉思若凝,会想些什么呢?想起过去,还是在想将来?会不会想起自己?

    思索间,但见前面远远的一面“义”字旗在空中迎风招展,似乎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四方朋友。黄芳多希望这面旗就是自己心中想的那个人,远远的已经看见自己。顿时,黄芳欢快起来,快马加鞭,马车顿时惹起滚滚灰尘,皆抛在身后奔向义栈。

    不一会儿,来到义栈前,但见门庭热闹非凡,从门口透出客栈内混杂的吵闹声。将马车停在门前,立即有小二前来帮忙照看。黄芳入内,但见客人正热火朝天的吃喝着,店小二往来穿梭,竟没有人发现她的进来。黄芳见状,返身出门,抓住正替自己系马的小二问道:“小二哥,请问贵寨的小姑爷可在客栈里?”那小二笑道:“客官,小姑爷南下去了,还没那么快回来。”黄芳“哦”一声若有所思,又问道:“小姑爷南下可有何事?”那小二道:“大姑爷和小姑爷皆携着一家大小南下省亲,大概三五数月才回。”黄芳一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文四阳和卓成非携家眷南下省亲,看来已经新添家丁。虽然替他们高兴,但也更觉得惆帐。

    于是,黄芳又叫那小二解下马缰,道:“小二哥,本姑娘有事也要南下,这就不再逗留。”说着,策马离去。她本来的计划也是南下,只是顺路来这里看看卓成非而已。既然见不到,那留下来已没有意义,于是继续南下。任由“义”字旗在身后飘扬,她头也不回奔走。

    黄芳一路游玩而来。这日,来到开封府,传闻前朝此处有一位清官名震古今,便是鼎鼎大名的包青天大人,此时尚有原开封府邸供人参观。于是,她顺路就去观看一番,也算解解旅途的苦闷。

    开封府依旧,但物是人非,以前名震天下的七侠五义如今只是一座座石雕矗立在内。里面来往人等皆摇头感叹,看来皆回忆往昔,觉得今日犹怜。黄芳也听过开封府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此时一一看去,但觉得似乎没有传说那么神奇,也只不过是些被人神化的人物故事而已。

    这时,但见一位三十来岁的书生,生得白面瘦削、眉清目秀,其摇头晃脑叹道:“哎,纵使包大人在世,恐怕也难以洗清张府的冤案。哎!人道赵宋时冤案多,我看今犹胜往。”说着,不住的叹息。黄芳顿时好奇,凑过去,问道:“这位先生,为何事叹息摇头?”那人见是一个女子,不屑道:“一介女流,能明白什么道理,说与你知又有何意义?”说着,理也不理,扭头离开。黄芳不悦,没想到此人如此瞧不起女流之辈,顿时暗中跟过去。

    见那书生来到包公像前,跪拜之时,喃喃道:“青天大老爷,请你显灵为张府洗清冤案吧。青天大老爷,求求你!”言罢,扣头不停。良久,这才慢慢离开。还时不时回头观看包公相,似乎希望能得到回应。出府后,来到街边一个酒肆,坐下来喝酒。黄芳跟在其身后也来到酒肆里坐下,就坐在那书生背后的桌子边。

    那书生酒过三杯,依旧叹息连连。黄芳突然心生一计,悄悄过去给小二耳语几句,递过两大锭银两。那小二接过来在手中掂量掂量,十分欢喜,立即应声而去。原来,黄芳要那小二尽管给那书生奉上酒肉,任由他吃喝,都由黄芳结账。有这么两锭银两在手,小二自然高兴,立即端上来三盘大菜,分别是牛肉、驴肉和猪肘,还有一大壶酒。书生见状,惊问:“小二哥,我可没叫你上这些多酒菜,这是为何?”小二笑道:“先生,你尽管吃喝,今日这一餐我们家老板请客。”书生却不悦,道:“哪能食嗟来之食?快快撤去,我虽然是一介穷书生,但三五几餐饭菜钱还是有的。”说着,掏出一锭碎银放在桌子上。

    小二见状,急忙给他斟酒,问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书生道:“在下石首王厚普。”小二笑道:“原来是王先生。我家老板见王先生满腹经纶,远道而来又是客人,故想请先生为本店赐一个店名,便以酒菜相赠。”王厚普听罢,这才道:“好。待我酒入三分醉的时候,就为贵店题一个名。”小二大喜,提名之说只不过是小二的口头戏说,就是要他放心的吃喝,这才能如黄芳之愿。果然,王厚普吃喝起来,不再客气。

    喝完半壶酒,酒入愁肠,愁更愁。王厚普已半醉,哪里还记得提名之事,只管不停的喝酒,口中叹息之际,吟道:“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栖。”。

    黄芳移步坐到他的对面,为他斟满一杯酒,道:“先生再喝一杯。”王厚普望她一眼,并不在意,只管端着杯子就往嘴里灌。接着,又夹来几块肉放入口中吃起来。黄芳接连满上十数杯,见王厚普醉眼迷离,这才问道:“王先生,听你连声叹息,所为何事?”王厚普叹息一声,道:“哎,青天大老爷不在,人间冤屈难伸啊!”

    黄芳听罢,又斟满三杯,见他尽数喝下后,继续道:“究竟有何冤屈之事,王先生不妨说来听听,也好让本姑娘开开眼界。”王厚普正色问道:“你知道我为何会来这里么?”黄芳笑道:“不过是叹息、喝酒罢了,还会有何事?”王厚普微怒,拍案道:“胡说!你看本公子像如此无聊无礼之人么?”黄芳倒颇为他的正气所震惊,立即和颜悦色道:“本姑娘戏言,请先生勿怪。”王厚普道:“既然是戏言就算了。哎,天下虽大,知音难觅!”说着,又连连叹息。

    黄芳再为他满上数杯,才听王厚普道:“我来这里,是故意来悼念青天包大人。平生学识颇丰,却也无能为力。如若包大人在世,说不定就能为张府洗清冤情,盖世冤屈才能得以昭雪。”黄芳问道:“王先生口口声声说张府冤屈,指的究竟是哪个张府?”天下张姓官员举不胜举,黄芳确实不知道他所指的是哪一家。

    王厚普道:“姑娘难道连张府都不知晓么?便是名满天下的首辅大臣张居正之张府。”黄芳一听,不禁笑道:“哈哈哈,王先生为何空叹如此?张大人有何冤屈要你来感叹么?”王厚普见黄芳得意的模样,不禁怒道:“姑娘这是故意漠视还是不知情?”黄芳道:“你说张居正大人,本姑娘倒知晓一二。张大人会有多大的冤屈需要包青天来昭雪的,本姑娘倒从来没听过。”往厚普道:“如此看来,那姑娘是并不知晓新近发生的事。”黄芳见他煞有介事,惊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王厚普道:“张府被抄家,所有张居正的门人子弟皆被免职,大公子悬梁自尽,全家被发配边疆,难道姑娘不知么?”黄芳一听,大惊,良久才回过神来,惊问:“你说的可是真的?”王厚普道:“哪里还有假?眼前这事已经传遍天下,难道姑娘竟然不知?”黄芳摇头道:“确实不知,还望先生一一告知。”王厚普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王厚普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在荆州府石首一带也小有名气。但屡试不中,不免心灰意冷。张简修之岳父乃前三边总督、尚书王之诰,家乡也在石首,自王老告老回乡后喜结乡里的青年才俊。王厚普乃王之诰的远房亲戚,每每相谈之时,王之诰总能感受到他的满腹才华和刚直不阿之气。因此,王老甚喜之,令其常伴左右,多少给予提点并十分赏识。前些日子,王老见王厚普从仕心切,这就修书一封,推荐他进京投靠其亲家张居正门下。

    王厚普进京拜入张府,张居正和张简修见是家乡来的亲戚,故热情接待。与其长谈后,对其也十分欣赏,于是叫来张敬修,嘱安排王厚普跟着他做事。接着,不幸的事在次日即发生,万历皇帝宣布张举办病故。可王厚普觉得其中必有蹊跷,问张简修才得知原来是被国师突阿达所刺杀。接下来,张府乱作一团,幸好由张敬修和张简修主持大局才得以平息。

    可更不幸的事还在后面。张居正去世才过半个月,万历突然派遣侍卫、太监来到张府,宣读圣旨,言道张居正的罪状:一专权、专断,二谋逆、篡权,三结党营私。故此抄没张府所有家财,家中老小一律充军、发配边疆。张敬修不堪受辱,竟当场自缢。其余存活下来之人皆被流放边疆。

    黄芳听罢,拍案而起,心中愤愤不平,道:“此事可当真?”王厚普见黄芳眼中似要喷出火来,但却并不畏惧,道:“句句属实,如若有半句虚假,甘愿受死。”黄芳问道:“四少爷足智多谋、武功高强,统领的锦衣卫个个皆乃精壮,为何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王厚普叹道:“张府个个忠君爱国,如若反抗,正中了万历那狗皇帝的奸计。但若不反抗,则枉受株连。哎,这也是为什么大少爷自缢之因。”黄芳问道:“可知四少爷下落如何?”王厚普道:“吾非张府之人,本想着与张府同罪,但却被四少爷放出,这才幸免于难。至于四少爷,恐怕也在押送往边疆的途中。”

    黄芳慢慢的坐下,渐渐趋于平静,问道:“张大人身前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为何身后却遭受这般磨难?王先生,你可知晓其中的原因?”王厚普一边喝酒,一边叹道:“张大人生平虽然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但必定树敌甚多。据四少爷讲,刺杀大人的阴谋极有可能就是万历设计的。万历这狗皇帝昏庸无能,却对张大人身居首辅大臣十余年耿耿于怀,因此设计令国师杀害张大人。事后还要斩草除根,可见这狗皇帝之阴毒。哎!可惜我只不过一介书生,不然定为张府报仇雪恨,杀了那臭国师、狗皇帝。”说得顿足捶胸,气愤至极。

    黄芳看看四周,见很多客人躲避得远远的,显然他们的谈话已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发现乃辱骂当今皇上之词,这才避得远远的以免受牵连。黄芳见状,立即拉着他出门,没入人群中。

    一边走,一边问道:“王先生,实不相瞒,张府四少爷乃我的结拜大哥。”王厚普又惊又喜,道:“原来姑娘就是黄将军,久仰大名!可曾见到郭将军?”黄芳摇头道:“我也不知道郭将军身在何处。”王厚普道:“四少爷曾提起两位将军,并言道,如若两位将军尚在京中,那国师定不敢如此放肆。而且,即使国师敢妄动,两位将军也定有法子对付。可惜……”后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黄芳也明白其中的意思。尚义府人去楼空,昔日能与突阿达、向林峰对抗之人皆一一散去,他们行动起来自然就肆无忌惮。

    黄芳问道:“先生可知四少爷被押送往何处?”王厚普道:“被押送往西北关外,名为戍边,实则作苦力。”黄芳喃喃道:“西北关外路途遥远,此时应该尚在路上。”说到这里,黄芳突然想到什么,匆匆拜别王厚普后,去马场里买来两匹快马,轮流着骑,日夜兼程赶往西北。她要做的,自然就是在押送路途中救出张府之人。

    一路追来,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直至越过临洮府境才追上押送队伍。黄芳从后方看去,但见近千士兵押送上百人缓慢行进。速度缓慢,想来早已疲惫不堪。黄芳见押送队伍里有几面“向”字旗,心中疑惑:莫非是向林峰亲自押阵?虽然不能看清楚究竟是不是押送张府的队伍,但见如此大的阵势,除了张府还会有谁?一直尾随其后,不敢靠得太近而打草惊蛇。

    到晚间,押送队伍就在路边安营歇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