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818章:耳听为虚

    一九四零年七月六日,在韩凌的亲笔手令下发下去之后的第三天,韩凌再一次的在太极宫召开了大朝会。

    连续召开大朝会,这在大漢帝国可是从所未有的事情,曾经的那些年,韩凌在太极宫召开大朝会的次数一双手都能够数的出来。

    大漢帝国首都,太极宫之中。

    “大漢帝国皇帝陛下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韩凌大踏步的走向自己的位置坐了下去。

    “诸卿免礼!”

    “谢陛下!”

    “今日朕在此再次召开大朝会并非是为什么大事。只是想和诸卿随便聊聊!”

    韩凌走下到大殿当中,一脸笑意的看着一众大臣笑道。

    韩凌是这样说的,但大殿上的一众大臣却是谁都不会这样认为。召开大朝会,只是想和他们聊聊,要是这话多可以当真,那他们在仕途上也不会走到现如今这地步了。

    “前两天朕想起一个典故,感觉这个典故很能让人深思,同时也让朕醒悟过来。诸卿可知朕想起的是什么典故?”

    韩凌没有管他们怎么想,依旧满面笑容的看着下面那些大臣问道。

    下面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觉得这个典故一定和鲁迅有关,于是众人都看向了鲁迅。这位刚刚被皇帝陛下封为会稽侯的侯爵。

    不过今天的鲁迅很安静,什么都没有说,就站在那里。对于一众大臣的目光视而不见。

    “诸卿都是苦读诗书之人。对帝国之前的历朝历代都颇有了解,那诸卿可曾知邹忌讽齐王纳谏之事?”

    韩凌说着说着就走上了自己的位置坐下,一脸笑意的看着众臣。

    而下面的一众大臣却是开始心里打鼓了,这皇帝想干嘛?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种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事情他们当然都知道,都是一群从封建时代走过来的人,这一经典就连鲁迅这个新文学的代表人物都知道。

    韩凌看着他们的表情,不等他们说话就继续说:“一个国家能否强大,其领导人是否有多大能力,也不是看其领导人能否考虑到方方面面。而是要靠众人。我东方历朝历代,皆不以言获罪。为何?因为我们的前辈已经知道,一个国家的治理离不开众人的努力,离不开众人的思考及建议。

    不论是秦汉隋唐宋明等朝代,都有其强大的时候。秦汉隋唐强于军事,强于对外态度。我们都知道宋朝军事懦弱,但殊不知宋朝的经济却是无比强大。

    而明朝初期同样以军事见闻,朱棣三征大漠,北元被打的抱头鼠窜。明中之后,明朝军事开始没落,文官彻底压制武将,其经济开始繁荣,综合国力开始提升。

    文官当道,经济强盛,武将当道军事强盛。这是东方历朝历代的规律。然这其中都离不开众人的

    努力,离不开数不尽的谏言。唐初魏征被太宗皇帝称为千古人镜,其余众臣也以敢直言为目标,所以太宗皇帝能够开创贞观之治。

    如今帝国之强盛胜过秦汉隋唐等朝代十倍。为何?

    概因帝国之将士每逢作战皆抱定必死之决心。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应保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同敌人进行全面战争。

    帝国的将士们用心了,不知诸位对近些年来的工作可有什么收获吗?”

    韩凌看着下面站着的大臣款款而谈,脸上没有怒气,只有淡淡的微笑,似乎真的在和他们聊天一样。只有下面的那些人才知道,韩凌话中的机锋。

    “曾经有句话朕一直都记得,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以前朕一直认为这句话说的很对。但现在朕却要说,文臣敢直言,武将敢作战,国必强。

    春秋战国时期,邹忌以与周公比美一事获得灵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得出齐王受到蒙蔽。所以后来齐国强大了,成为千乘之国。

    唐初有千古人镜魏征让太宗皇帝时刻保持清醒,所以唐朝也强大了。不知我大漢第三帝国的魏征是何人?”

    韩凌的眼睛慢慢扫视了下面一众大臣轻声问道,没有人说话。他们现在都反应过来了,搞半天今天皇帝是来训斥他们来了。

    “好了!诸卿都回去吧!朕看诸位也都累了,回去之后好好休息一下。”

    韩凌说完之后就站起来走了,快要离开的时候,韩凌突然转头看向大殿当中的众臣说道:“朕再

    告诉你们一句,朕不缺人,朕也不缺少几名高呼万岁的臣子。还是那句话,不换思想就换人!”

    韩凌走了,却是留下了一群冷汗直冒的大臣,倒是鲁迅显得很平静,一脸平静的走了。一众大臣在哪里直冒冷汗。

    “不换思想就换人?”

    这句话让他们感觉皇帝好像对他们不太满意了。现在随着帝国的发展,人才也不再缺乏,换掉谁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九四零年七月七日,大漢帝国以民政院院长小阎为首,其余等大臣为首,联名向韩凌上书,要求陛下下令,更改国策,不允许帝国本族人以霓虹人为正妻、主母,霓虹人嫁娶帝国本族人士,其家族不再受益,不得再以家中嫁娶帝国本族人而抬升其等级。令帝国放开婚姻法,帝国将士在娶帝国女子为正妻之余,可响应帝国鼓励生育政策,可纳妾,受帝国法律保护。

    而他们提出这样的奏章之后自然是需要给出理由的,他们给出的理由就是其文化差异太大,虽说他们的学自帝国,然而他们却扭曲事实,曾经更是想要磨灭帝国文化。

    现如今他们的人所受之教育与帝国所提倡的节俭、勤劳相左,所以为了保护帝国本土文化以及优良传统,他们不可做主母。且他们之子女应当由帝国学校进行教育。

    而小阎他们在给出这个理由之后还提出,应当限制他们的教育方面,不得提及曾经的霓虹,不得提及曾经的一切。应当以帝国传统文学为教育理念。

    小阎他们提出的这一个建议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鲁迅最先提出来的。

    这下子下面的百姓有些明白为什么鲁迅没有收到惩罚,反而受到奖励了,同时对其弟弟一家受到

    贬官一时也明白了。

    同时在大漢帝国本土的许多娶了霓虹女子的家庭都受到了冲击。

    消息传到了九州省、西南省、东北省、福冈省、高知省这些地方之后,当地不少人都在反对这一政策。

    因为帝国每隔两三年,驻扎这些地方的部队都要换防,而这里的许多家庭都期望自家女子能够嫁给帝国本土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一步登天。改变自己的等级,每一年不再缴纳高额的赋税。

    可是现在这一条路被断绝了,他们被告知,就算是女儿嫁过去了,他们也不能改变这一情况,因为他们将不能再受益。

    当他们在反对的时候,此时的韩凌却是正在紫禁城西苑内的一个宫殿内避暑,而与他一起的还有鲁迅。

    两人正面对面的坐着,赵沁怡在为两人泡茶。

    “豫山!你可知朕为什么会同意你的要求吗?”

    韩凌坐在一旁轻轻的呡了一口茶轻声道。

    “这..臣不知!”

    鲁迅还真不知道韩凌怎么想的,他没想到事情看起来曲折,但实际上却是异常顺利!”

    “你二弟一家的情况朕也知道。将你的积蓄全部花光,甚至你还到处借贷来给她花。最后她不但不感恩,反而理直气壮的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实在有违我帝国优良传统,同时会对帝国的文化造成一定冲击。你尽到了一个做大哥的责任,但你二弟却没尽到一个做二弟的责任,你那弟媳更是

    缺少礼义廉耻。如此人岂配做我帝国汉家儿郎的正妻?实在有损帝国颜面,如若不是因为此是你等家务事,朕早就罢你二弟的官了。

    而帝国像现在你等之家事不在少数。帝国许多人只看到了九州省等东岛女子对丈夫的服侍,对父母的孝敬,对家务的包揽,却独独遗忘了这些人的劣根性。

    以奢侈为荣,以节俭为耻!不思感恩,不思教化,不重礼义廉耻,要是让此等女子成为帝国将士的正妻,岂不让世界笑话。”

    韩凌说道这些的时候脸上满是冷笑之色。本来从后世来的他,听太多霓虹女子的贤惠了,最开始时候的他也是这样以为的,只不过这后来第七处搜集了详细的资料交给他后他就知道了。

    前世所说的那些是存在的,在这个时空也是存在的。但人们却是忽略了这个时空霓虹的底蕴不足。

    加上其之前崛起的太过快速,从一个几千年以来的弱国突然登上世界舞台,那种迅速膨胀的嚣张感,加上其他原因。霓虹女子并非是娶妻的最好人选。

    相反,后世说东方女孩拜金等等,那些拜金是因为社会因素,而且还有很多女孩都保持了东方的传统。

    有些事情你没有真正见识过不知道,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