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四章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应娘你一定不可以嫁给秦琅,那孩子是妖精,他父母都是他害死的。ξ>

    水光如镜,陈秀莲似乎在其中看见了一个妇人声嘶力竭的咆哮声。

    那是少女的母亲,她当时得了很重的病,是血痨,保明斋的郎中开了几副药也不见好,临终前留下两条遗言,不许丈夫再接济秦琅,更不许自己的女儿嫁他。

    你妈糊涂了,一辈子都听老婆的话可此时的陈铁匠却只有这句。

    陈秀莲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在此事上表现的那么执拗。

    就像她不明白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这么讨厌秦琅,因为这些不明白少女渐渐和那个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男孩变的生分起来,如今甚至有些讨厌。

    是因为秦琅穷吗。

    陈秀莲扪心自问,这可能是一个原因。

    每天都为三餐奔忙,身上永远就是那么两身衣服,在少女眼里秦琅就没有富裕的时候。

    无父无母也没有什么家业,连男子汉气概都没有,以前怕母亲,现在是怕自己。

    想到秦琅每次来自己家里如鼠见猫的样子,陈秀莲就感觉到一丝好笑,可是想到这样的人可能会成为自己的丈夫少女又笑不出来了。

    细草春风占麦田,

    衔泥曾记燕千千,

    行人不为看花至,

    只道伊人在溪前。

    一叶边舟从上游飘下来,舟上那个身着锦衣的公子手拿折扇,一句句诗文从他口中吟诵出来。

    那人好俊阿,你觉得俊去寻他,说不定他也相中了你呢。

    男子长相俊美,更难得的是出口成章,一时江边不知道有多少心弦被他拨动。

    那些待字闺中的女孩子就不用说了,就连已经有了未婚夫的陈香也满面羞涩,相互打趣几句之后 就聚在一起在溪边依次坐下,似乎想扮成公子诗中的伊人样。

    边舟没有为她们停留,继续向下游而去。

    看那方向是桐谷县,不知道是那家的公子,以前却没有见过,怎么小丫头春 心动了,我看你才发春呢。

    女孩子们失望了一阵,又开始追逐嬉闹。

    我未来的夫婿也应该是这样的人才对。

    拿刚才过去那人和秦琅比较了一下,陈秀莲心里的烦闷又是加重了几分,有风吹来,河水荡起一阵阵涟漪。

    卧龙山还是迷雾重重,一如少年的心事。

    走在山路上秦琅的脑海中不断出现昨晚梦中的场景,自己身化黄鼬,还有仙人斗法,这一切都像一场梦,可是少年偏偏知道这不是梦。

    一来是醒来后院子里出现的黄鼬,更重要的是现在在自己脑海中徘徊不去的那本书。

    福临,秦琅闭上眼睛,脑海中的竹简随他的意念慢慢展开。

    一个个人形图案或盘坐吐息,或仰首望天,有的变出千手千眼,有的唤出风火雷霆。

    这些图案越聚越多渐渐模糊,最后变为一个三字。

    三生万物,少年脑中好像响起一声雷霆,口中不由自主的道出这句话。

    而随着这句话的道出,秦琅的身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道热气从股间而生,沿尾闾直上阳关。

    那道热气在少年体内渐渐发散,全身上下所有的骨关节都和炒豆子一样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感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秦琅睁开眼睛,从闭目到睁目其实只有片刻时光,少年眼中的世界已经变了一个样子。

    本来有些朦胧的花石草木在他眼中清晰了不少,秦琅看见一朵娇艳的海棠刚刚盛开,蜜蜂扑在上面采着花蜜,一滴露水沿花瓣而下,摔在地上响声竟是如此嘹亮。

    嗅觉也比以前灵敏了不少,少年闻着自己身上的臭气有些无奈。

    天天都用凉水净身,秦琅身上本无多少污垢。

    现在却和从泥坑里出来的一样,不单身上多了一层泥。而且还异常的腥臭,不过在感觉到因为这番变化而变得轻盈起来的身体之后,少年脸上多了一层喜色。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伐脉洗髓了,秦琅的体质本来只是中下,现在身上却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一般。

    少年从神算子那里看了许多闲书,其中偶尔也有讲到修行的,秦琅知道一般除非吃了天材地宝,或者有大修士自损修为为其推功过脉才有希望改变自己的体质。

    这两个当然都是奢望,但是自己现在的情况分明就是伐脉洗髓的征状。

    难道这脑海中的竹简真有如此神奇,自己现在的身体学些武艺去投军应该没有问题了,如果再有奇遇说不定成为那些飞天遁地的修士也不一定。

    平凡的人生突然多了无数的可能,少年心中的情绪实难以笔墨描述。

    身上太臭了,感觉在身上的污浊和油腻,还有那因为口鼻灵敏而愈加难忍的腥臭,秦琅沉思半响后决定先去找个地方洗洗,正好不远出就有眼山泉,少年提着酒坛向那边行去。

    一阵春风刮过,江水中顿时多出几丝涟漪,和春风一起到来的还有沿途岸上的无数落花,江水推着落花,阳光之下,景色竟是极美。

    大汉国幅员辽阔,有十五郡,亿万黎民,境内支脉河流也是不计其数。

    眼前的这杏花河其实是黄河的支流,却不似其母河那么浑浊,水清见底。

    小舟一路往下游而去,那个锦衣公子还是站在船头,不过此时已经有另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男人和他并肩。

    子路前面十里就是平江渡口,我们在那里登陆,先去桐谷再走陆路去巫溪。

    到了桐谷我们先去府衙见过楼知县,中年人继续说道,他是地主我们此行一切要以楼知县的意愿为先。

    关师兄也太过谨小慎微了。

    被中年人唤做子路的锦衣公子面露不忿,你是永胜军行走,我是铜骛院稽查,以你我的官职何需惧那楼知农,难道我们这些正教门人还要看天策府的脸色不成。

    子路慎言,中年人面色一沉,我们这次去巫溪是上方所命,来时吴统管也说过要我们遇事多和楼县令请教,听他指派,你虽然在铜骛院公干,但既然在军中实修就要依军中规矩,一切以上方命令为准。

    茗轵兄果然老成持重,不论修行办差都是步步为营,不肯稍有差错,难怪如今已近不惑还没有走出承天境,这道骨根基真是扎实无比,我许子路是自叹弗如了。

    中年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颇为不符锦衣公子的脾胃,狂性一发这心中的鄙夷却是再也遮掩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