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三章击鼓鸣冤

    “多数人都没事,我身边有些金银花,给他们含了,吐了几口就没事了,不过还有几人却是不行,上吐下泻的,有些人还在呕血,我已让他们去回春堂求医了。”

    江文远明白了诸葛燕书的担心,开口解释着,一边的马彩云本来已经安详了下来,一听见回春堂的名字,全身又颤抖起来,秦琅的外衣只能温暖妇人的身体,却无法安抚她的内心,想到丈夫知道这件事情的反应,马彩云就觉得很恐惧。

    秦琅看见了她的恐惧“不用担心。”少年安慰了妇人一句,又回头看那四个捕快:“现在这里有两个犯人,你们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住的是巫溪那样的小地方,少年长这么大也没有见过几个捕快,也不知道做为一个捕快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所以才问诸葛燕书他们,可惜对方不知道他是假的,听了这番话还以为是大人对他们的考教呢。

    “应该是带回府衙,交给刑房书办,再由书办禀告县尊,由县尊升堂审理。”赵春色想了想说道。

    “这个时间县尊应该已经休息了,而且我们是巡查不是缉凶,按规矩要把人犯移交给本县的袁捕头才对。”现在已经是戌时了,隋煌平时巡查的就是正义大街,知道这个时候衙门里早就没人了,缉凶的捕快住的大院就在县衙大牢不远,把两个道士交给袁宝,再由他出面把这两人送入大牢,倒是个稳妥的办法。

    “夜长梦多,有没有快的办法?”后天就是花魁大赛,秦琅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而且这两个道士还是修真者,这案子拖一刻就会多几分变故。

    “要快也不是没有办法,以大人的身份亲自出面,说不定县尊也会连夜审理此案的。”

    秦琅到现在也没有表露自己的身份,其他人被他救了也不好问,郭萍心里终是犯疑,此时借着少年的问题就想再摸摸他的底。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你们都忘了。”秦琅听出了郭萍的意思,一皱眉正要开口,身旁的诸葛燕书突然出声说道。

    “燕书你不会是说去敲惊堂鼓吧?”听了少年捕快的话,乌头四大名捕其他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县衙办案有自己的程序,正常的就是赵春色说的那样,捕快抓人然后交给刑房书办,书办再把案件整理,最后由县令审理,一些大案事后还要长安刑部的勾决才可定案,如果是民事,那就要当事人请辩师,先写一个状纸,把状纸交给县令的师爷,再由县令审理,程序繁琐给了经手人浑水摸鱼的机会,很多老百姓有冤无处申,所以除了正规途径以外,百姓要告状还有一条路,就是县衙外的那面鼓。

    鼓的名字叫惊堂,意思就是只要这鼓被敲三下,不管县令是在被窝里搂着老婆还是在茅坑里拉屎,都要提起裤子升堂审案,最多半盏茶的时间,晚一刻县令头上的乌纱帽就要不报,晚两刻人头也保不住,这是太祖时就立下的规矩,无人敢违逆。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是个快速审案的快捷方式,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多数的时候百姓宁可被书吏和辩师盘剥,也不愿意去击鼓鸣冤,因为为了防止有刁民滥用此鼓,太祖还有另外一个规定,那就是你如果敲了鼓,不管有冤没冤先要被打五十大板,如果去府衙外击鼓打一百,如果去长安刑部击鼓打二百五。

    人又不是沙袋,哪里受得了这许多大板,冤没有申人先要被打死了,所以这个鼓平时就是个摆设,每年大汉各衙门外去击鼓的人那真是十个指头数的过来,几人听出诸葛燕书的意思是想让妇人去敲惊堂鼓,都想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女人真到了堂上,那不就是送死。

    “这个确实不行。”少年捕快刚刚也是脱口而出,现在才想起来这个规矩,不好意思的笑了:“大人还是听隋煌的把人交给袁捕头吧。”

    “敲惊堂鼓可以让你们县令连夜审案吗?”秦琅是个假捕快,自己也没有打过官司,所以他也不知道敲这鼓需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他只想知道这样会不会快一点解决问题。

    少年的无知到了几个捕快眼里变成了残忍,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郭萍硬着头皮回答了“是。”

    “那还等什么,我们去敲鼓。”秦琅没有太在意他们的情绪,又做了一个梦,从花船醒来以后,少年的性格和以前有了一些变化,比以前强硬了许多也冷漠了许多,不过现在他自己还没有发现。

    “大人被害人是女子,按大汉律,良家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者皆无才可以自己去衙门投诉的。”

    大人物果然不在意百姓的死活,赵春色以为自己看出了这个大人的目的,不是给自己刷名望就是为了敲打地方官,再不然就是早就知道孟青山和秦绿水的关系,朝廷又想打压这些修真门派了,这些大人物的套路捕快不明白,也挡不住,可是他就是觉得马彩云很可怜,他不忍心女人遭遇不幸后又成为大人物角力的牺牲品,所以找了个理由,希望大人可以改变主意。

    “你可有夫婿?”少年当然知道马彩云嫁给了回春堂的郎中,不过现在他演的是关宁,所以还是明知故问的对妇人说道。

    “民女马彩云,夫婿解千愁是本县回春堂的郎中。”妇人喃喃的说着,亲口告诉少年自己已经是人妻的事实,这让马彩云的情绪有些低落。

    “那就去找解千愁让他去敲鼓。”秦琅说完这句话,又指了指江文远:“麻烦老丈带我们去回春堂。”

    “原来是解杀才的媳妇。”诸葛燕书对这个见死不救的郎中可是印象深刻,李铁牛的母亲可以说是间接死在他的手里,少年捕快本来还担心那五十大板,不过既然是解千愁那就呵呵了。

    “大人言重了,我这就带你们去。”江文远老于世故,虽然秦琅看着年轻,不过诸葛燕书等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他便也跟着称呼少年一声大人,天黑了,老人来的时候是一手举伞,另一手打着个灯笼,便在前面带路,秦琅和马彩云跟在他后面,最后是乌头四大名捕押着两个道士。

    从芙蓉街到汇贤街这一路可是不近,别人还好说,秦绿水现在一条腿,被赵春色单手拖着在地上走,天黑,其他几个捕快走路不小心,那脚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他身上,这道士也真硬气,都快被踩成翔了还是一声不吭,于是几个捕快不小心踩到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雨越来越小了,不过地面还是很泥泞,几个捕快的脚好像是画笔一样,蘸着秦绿水的血在地上写了个大大的惨字,孟青山一边老老实实的被捕快押解着往前走,一边在心中默念刚易断柔长久的至理名言,心境的增长那是一日千里,已经快到了证道的边缘。

    路很长,夜很黑,不过只要你一步一步不停的走下去,总能看见一些光明,汇闲街还是到了,那光明的来源是回春堂外面悬挂的气死风,灯笼挂的很高,照亮了回春堂的牌匾,也照亮了门前的对联,文武相辅煎良药,妙手仁心救世人,横批四字万物回春。

    对联不错,字也很好,不过现在回春堂的门前站了男女老幼一群人,一个个还上吐下泻的,可是药铺的门却是死死的关着,不知道那仁心去了哪里,里面的人什么时候才愿意施展一下自己的妙手。

    “郎中快出来,开些药给我们吃阿,你再不管要死人了。”回春堂门前有老有少,都是刚刚在芙蓉街看热闹的吃瓜群众,那个对鸡蛋价钱很关心的师奶在人群最前面,一下一下有气无力的拍着店门。

    “我带大人从小门进去吧。”回春堂和客回头一样也是前店后宅,马彩云看门前堵了这些人,就想带秦琅走偏门直接去内宅。

    “你们这么敲是不行的。”没有理会妇人,秦琅直接走到了百姓的面前,一路行来听着诸葛燕书和江文远的对话,少年已经知道这些人都中了道士的血毒,很需要郎中救治,本来秦琅也可以用福临道决救治他们,不过眼前的门让少年感觉愤怒,郎中就应该救人,可是外面明明有那么多患者,药店的门却死死关着,秦琅感觉心里憋了口气,他要这门开。

    “这门很硬吗?”少年先是问那些百姓,这些人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有些人还喊着不要插队,这是把秦琅也看成了来求医的人了。

    “这门很硬吗?”秦琅又回头问几个捕快。

    “这门不硬,我一刀就可以劈开。”几个捕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的满头雾水,明白的都在惊讶少年的胆大妄为,诸葛燕书其实没听懂少年的意思,不过他觉得这门不硬,所以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