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节 春意浓浓观音山.了却了所有遗憾

    春意浓浓观音山

    没有想到这么快又到观音山了,很开心的。

    这周本来计划和群里从观音山穿越到祥峪沟的。出发后想到我的那帮驴友们没有来过,心里就放不下了,很想让他们一起到观音山来。大家决定一起来后,临时改变成观音山穿越到喂子坪。因为伙伴们没有来过,我来过一次,相对熟悉一些的。

    上次来时只顾低头赶路了。山爬了很多,景,没有细看,留下了很多遗憾。所以,这一次又有机会来了,加上是和伙伴们在一起,当然是再高兴不过了。

    今天的观音山景色和上次来大变样了。那次是整个群山披着洁白,满目银光闪闪,放眼望去有一种静谧的神圣。今天的观音山换上了漂亮的彩装。站在山腰,向对面连绵的群山望去,暧暧的春光里,满目的嫩绿中,那一团团粉红均匀的点缀其中。这嫩绿和粉红两色遍布群山,使整个山脉如同村姑娘美丽清爽的长裙,随风荡漾,无限的靓丽。

    这一美景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在行进的途中时时驻足眺望。每每望去,心中总是像有暖流通过一样的幸福。同时,也很庆幸来得及时,有机会分享这独特烂漫的山色。因为气温已高,近山所有的乔木花都已过了花期。

    我之所以说那粉红是大树开的花,是后来我在下山的途中,也遇到了这团团粉红,它们怒放在高高的树冠上,细细的粉花有两厘米长,开得密密实实的,没有一片绿叶。抬头望去,带给我的是开心愉悦。

    可惜如此美的花,我和伙伴们都不知道它的名称。看来,得买一本《植物大全》补补课了。否则,辜负了这棵开花的树!

    就这样,会享受的我,走累了就会停下来陶醉一下,算是给自己精神上加加油。动力有了,当然山也爬得很轻松了。岱顶就在眼前了。

    今天我们虽然是最后上山的人,可到海拨2600m的观音山岱可不是最后到的。我们的实力着实让新朋友熏衣草佩服。

    由于前些天萌生写隐士的原因,我在来之前请教了两个驴友。一个是用相机记录的,另外是用语言描绘的。两人同时给我传递了岱顶他们认为的高人(这位没有照片),以及我看到像片的那位华法寺长发飘然的老者。

    虽然,在来观音山的前一天,我已经放弃了写隐士的计划。但是到了岱顶,我还是决定拜访一下。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上次我来到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现真正的顶是在它的后边,也就是说后边山顶还有庙。这一景,我是浑然不知啊。至于这两座庙叫什么?抱歉啊,我是根本记不住的。

    饭后,我到了后面最高顶的庙里。见到了他们说的高人,笔名我就不提了,算是给他一点面子。在十多分钟的交谈中,我数次想离开。他谈话中传递给我的是:他住在这座庙宇里,简直就是浪费!

    一个人守着这庙,说自己是位居士。我虽然孤陋寡闻,但这位居士的桌子上放着馍夹肉,并且告诉我:他是佛照拜,肉照吃。

    他这些是否适当?

    我看到和听到的真是让我气愤不已。那么多善男信女的香火钱,是不是都变成他腹中肉了?一位浑身上下脏得皮肤都分不清原色人,给我说着他认为的光辉的历史,列举他的成名作,可惜他不幸碰到我。因为,他讲的我恰恰读过一本。他是一派胡言!

    当然,他也有他的精明之处。他说“你好像急着要走?我们的理念是不是不同?”

    在他继续挥动着双臂铿锵的演讲时,我起身道别。源于尊重每个人的生活理念,我不去写他讲了什么(我也没记住)。我只想说,那些说他是位高人的人,是没人像我今天这样耐心听他讲。你们是让他上来的三板斧抡蒙了。一:贾平凹提字二:陈忠实写给他的话三:胳膊里夹着二本书。这三本书,当我要看时,他才说是别人写的。

    我想说的是,我之所以如此语言刻薄的描写他是因为:一.我本来就烦感出家人,认为他们是打着晃子混日子,逃避社会责任。二.这位让我来之前有些好奇的人,原来还不如那些出家人。三.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人守在这庙里,享用着大家的香火钱,过着三餐无忧的生活。这个季节还吃着西瓜!想想他是什么样的人。

    怎不让我生气!如果我的性格有攻击性,我可能当时就拍案相击了,否则也不会落得生了很多闷气。

    真是让我太生气了。我生气这花眼是怎么看高人的?还有另一位叫木头的驴友,你们快让我在你的高人面前吐出来了。

    安慰你们一下!同意你们说他是高人。不错!他是住在高处的人!

    我在东佛沟的路上,看到一座破庙里,一位85岁老尼姑让我很尊重。因为,她在这里守了60多年。不管她是否对佛教有多深的理解,单纯她的这点坚持都让我感动。而这样虔诚的老人才应该住在这里的。可惜我没有这能力,将这位沽名钓誉的自负者撵下山去。

    想想也是怪自己,都决定不写了,还去见什么人。不过这也好,让我彻底断了这个念想,从这点也要‘感谢’这位住在高处的他一下。

    另外,在这岱顶上也有意外收获。一只叫崽崽的小狗让我开了眼界,也开心了许多。因为,它会应答主人的话,主人用东北话叫它:“崽崽。”它抬起头:“嗷。”主人向它叫“阿弥陀佛!”它抬起头‘阿弥陀佛’!不过它叫的‘阿弥陀佛’是声调逼真。很了下起了!好多人都发不准这四个音,何况狗乎?呵呵!因为它的主人,这前殿的守庙人,善良的女居士把阿弥陀佛的阿念a,呵呵……

    下山时途经法华寺,见到了那位长发老者。远远望去有那么些超然不凡。可是,我没有了走近他的冲动了,更没有想了解他的念头了。我被岱顶那位住在高处的人,彻底断了想要了解这些隐士们的心情了。

    不过单从外表看,法华寺这位隐士是不俗的。他能将白发留的下了腰,就这点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世界是很享受的,也是脱了世俗的。既便是这样,我也不想了解他了。我怕他再让我失望,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心没有劲了,恐怕是山都下不去了。

    这样处理还有一个好处,只少这位长发隐士给我留下了神秘。

    这也许就是:朦朦胧胧才是美,谈清说白淡如水……

    201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