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三十七章:欲毁洛阳城

    晋王旧邸,一辆辆马车排成了长队,一直蔓延到坊外,羽林禁卒们扛着大包小裹,一件件仍在了车。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动作快点,别磨磨蹭蹭的,陛下说了,天亮之前必须全部装车……”</p>

    羽林将军也成了临时的监工,手持马鞭焦躁的催促着麾下士卒加紧搬抬货物。</p>

    此时的安庆绪终于穿了一身可以见人的衣袍,不再是一领衣丝袍,披头散发。</p>

    “陛下三思啊,一旦迁都,再想回来可千难万难了!”</p>

    安庆绪整理了一下衣袍,显然他对这种束紧了全身的衣裳还有些不适应。</p>

    “朕不想迁都,可唐朝的兵马连宫城都烧了,宣辉门也让人家占了,你们但能争气一点,朕能舍得这繁花似锦的东都吗?”</p>

    身为天子,算再贪图享乐,再昏聩无能,也绝没有放弃都城的道理,在安庆绪看来,唐朝对洛阳势在必得,而燕军似乎又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守住洛阳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p>

    “请陛下再三思,臣已经派人与季武交涉,只要他能顾念大局,臣算把书令的位置让给他也无不可。只要含嘉仓城还在手,咱们有和唐朝一战的资本,击退神武军也大有可能。还有,齐鲁与淮西两地的兵马也已经回援,陛下,咱们并非孤军作战啊!”</p>

    安庆绪耐不过安守忠的苦苦相求,终是一甩袖子。</p>

    “好吧,朕给你一次机会,再等一日,一日功夫,如果不能见到转机,迁都之事便再无商量的余地!”</p>

    说完,他又扭头去问站在身侧的达奚珣:</p>

    “达奚卿,朝野众臣对迁都一事持何种态度啊?”</p>

    达奚珣赶紧前答道:</p>

    “启禀陛下,朝野众臣并无反对之意,迁都一事在朝廷几乎没有阻力!”</p>

    安庆绪很满意的点了点头。</p>

    “明发诏书,让大臣们准备准备,都跟着一并到洛阳去……”</p>

    话说到一半,他又思忖了半晌。</p>

    “自愿,众臣自愿随朕北迁,不愿意走的,朕也不强求。”</p>

    他忽然想到洛阳官员有数万之众,如果拖家带口的都跟着北,这一路要白白的浪费多少粮食?反倒不如实行自愿原则,那些不愿意走的留下来,正好可以给他省下一大批粮食。</p>

    达奚珣应诺,但心里却大不以为然。安庆绪以安守忠这屠夫为相,短短的十几天里杀了朝臣诸将宗族数万人,早不得人心了,绝大多数人都巴不得安庆绪赶紧卷铺盖滚蛋,如果实行自愿原则,能有一成人跟着他背都算多的。</p>

    想及此处,达奚珣又看了看安守忠,此人显然是不希望放弃洛阳的,正在为此而做最后的努力。然而在其看来,说服季武此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安守忠肯自我牺牲,将自己的首级双手奉,季武才会将含嘉仓城交换朝廷。</p>

    而到了那时,安庆绪岂非成了季武玩弄于鼓掌之的玩偶傀儡了?到头来,洛阳城还是要守不住,迁都也是早晚之事。</p>

    安守忠也不是什么节烈忠臣,也不会迂腐到舍生取义的地步。</p>

    如此种种,达奚珣自忖自己都看得明白,为什么安庆绪看不透呢?还要给安守忠机会留下来,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鬼才知道明日此时洛阳还会是个什么局面,万一战局恶化的厉害,堂堂大燕天子算做了唐朝的俘虏也是大有可能的。</p>

    只是这些话达奚珣不会去说,也不想说与安庆绪听。正所谓树倒猢狲散,这位昔日的大唐河南尹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求出路了。</p>

    安庆绪打了个长长的哈气,但他又强忍住了浓浓的睡意,到了这等关键时刻,他要监督者臣下将尽可能多的东西装车,如果漏了下来,那只能白白的便宜唐朝人。</p>

    安守忠疾步离去,达奚珣看着他的背影竟觉得有些步履蹒跚,这位亦冷血屠夫闻名,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足以依靠累累恶名而彪炳史册的大燕宰相,居然也心力憔悴了,</p>

    达奚珣虽然能力一般,但自诩看人还是较准确的。虽然安守忠不断的以强硬来掩饰内心的彷徨,然而身体的本能反应却已经出卖了他。</p>

    直到安守忠走的远了,安庆绪才低声对达奚珣道:</p>

    “达奚卿马交代家人收拾金银细软,迁都日期不会拖后!”</p>

    达奚珣愕然。</p>

    “那,那安相公?”</p>

    安庆绪则满不在意的说道:</p>

    ‘朕答应了他可以晚走一日,却没说朕一定要等他啊?’</p>

    达奚珣心道,这明明是强词夺理,刚刚的情形自己也不是没见到,说过话的也都记得清清楚楚,绝对是肯定的告诉了安守忠,缓一日再下迁都决断的。</p>

    这时,达奚珣竟有些同情起安守忠来,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约定而作者徒劳无功的努力,倒不如承认失败,跟着安庆绪北逃。</p>

    说实话,达奚珣的内心是纠结的,既想留下来重投唐朝,可又怕秦晋出尔反尔,秋后算账,最终还是难逃朝廷的惩罚。可跟着安庆绪北,那真成了丧家之犬,况且史思明早晚要与安庆绪翻脸的,无论怎么看,跟着这样一个昏聩无能的主人都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p>

    “臣敢问陛下,国都要前往何处?”</p>

    安庆绪几乎是想也没想脱口而出:</p>

    “邺城!”</p>

    达奚珣暗道,看来安庆绪也并非全然是仓皇北逃,心里应该多少还有点复起的念头吧。</p>

    邺城自后汉末年成为曹魏的都城以来,一直都是河北大城。尤其在北朝其间,更是地位可与洛阳肩的大城重镇。</p>

    只可惜隋帝杨坚篡周自立之前为了彻底断绝河北的反杨势力,一把火烧掉了这座积蓄数百年的大城。自此以后,邺城便一蹶不振,后来唐朝在贞观年间曾修筑了一座方圆不过数里的小城,邺城才重新有了城,但也不过是人口仅仅万余人的小城而已。</p>

    如今河北道的大城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安庆绪哪个都不去,偏偏要到邺城去,足以证明此人心还是未曾绝望。</p>

    然而,未曾绝望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将邺城发扬光大是另一回事。</p>

    “陛下圣明!邺城自古是龙盘虎踞之地,若以此为根基,有朝一日定能重返洛阳!”</p>

    岂料,安庆绪却露出了一个颇为诡异的笑容。</p>

    “朕不会回来了,这里是朕的噩梦之地,从此以后,这世再无洛阳!”</p>

    骤然间,达奚珣心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p>

    安庆绪的眼睛里罕见的闪烁着光芒,直视着达奚珣。</p>

    “朕也不妨先给你頭个低,朕走了,大燕迁都了,也绝不会把完完整整的洛阳留给唐朝,一把火烧掉!像杨坚当年烧了邺城一般!”</p>

    不祥的预感国安应验了,安庆绪居然生出了要毁灭洛阳的心思,他又忽然想到了那些不肯跟随安庆绪北的官员们,其下场可想而知。</p>

    “陛下,如此仓促,是否,是否带百姓?”</p>

    其实,他这么问是想确认一点,安庆绪是否要将洛阳全城的百姓也一把火烧掉!</p>

    “百姓?那些百姓都盼着唐兵入城,又何曾把朕当做天子?这种百姓不要也罢!达奚卿,朕知道你忠心为朕,所以朕才提前告知你这一切行动的底细,给你提个醒,亲族子弟一定要让他们提前准备,明日日出之前,无论如何都要准备好了!最迟不能过了日落,否则即便想走都走不成了!”</p>

    达奚珣震惊异常,他知道安庆绪之所以有最迟明日日落之语,那是要在日落以后放火焚城。之所以将动手的时间选在日落之后,一是日落之后百姓官民都相继睡觉休息,而是黑夜行动不便,这都是极不利于救火的,想不到安庆绪对洛阳下竟心狠到了如此地步!</p>

    “还愣着作甚?”</p>

    安庆绪见达奚珣愣怔不说话,便出言催促,让他早做准备。</p>

    “臣惶恐,陛下如此厚爱,不知何以为报啊!”</p>

    达奚珣反应过来以后,心脏更是砰砰乱跳,生怕被安庆绪看穿了自己的心思,赶忙解释起来。</p>

    安庆绪闻言哈哈大笑。</p>

    “达奚卿不如此,朕从来都不曾亏待过忠心耿耿的人,将来到了邺城,书令便非你莫属了!”</p>

    如果在以往,大燕的书令对达奚珣而言还是颇具有诱惑力的,然则现在,他恨不得连门下侍郎的差使都辞了,以目下的情形看来,但凡做过大燕书令的人,从严庄算起几乎都没有好下场,自己又岂能轻易的入彀?</p>

    再者说,达奚珣的发妻崔氏一直有心重归大唐,怎么可能容许他跟着安庆绪北呢?</p>

    “臣谢陛下隆恩,奈何臣德薄力浅,恐不胜任,辜负了陛下的厚望啊!”</p>

    安庆绪却振振有词。</p>

    “朕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这臣下啊,用其能,不如用其忠,朕是看准了你忠心这一点!”</p>

    达奚珣暗暗苦笑,自己的确能力一般,可这等评语从昏聩无能的安庆绪口说出来,总让人有说不出难堪。</p>

    /html/book/32/3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