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6章 群英汇聚(五)

    这边厢王叶、刘延庆、郭药师等人已经偷偷往居庸关而来,买家已至;那边厢耶律大石一边躲避着金人的追杀,一边忽悠着天祚帝往居庸关逃来,卖家眼看着也将上场。

    唯有双方交易的地点,却在别人的地盘上,这场交易成不成,尚且要看看居庸关主人-萧干的意思。

    却说萧干自弑杀得天赐帝,矫诏自号大辽摄政王后,便征发得十万奚兵为用,又以阿古哲之计将析津府文官屠戮一空,替换上忠于自己的文人。

    到得此时,南京道一地的军权、政权算是彻彻底底的落入了萧干掌中。

    有多大的权势便有多大的野心,何况萧干早就有了称帝之意。

    只这货心中也明白的很,如今尚未到称帝的时机。

    一则天祚帝犹在,同耶律大石一样,萧干也不肯背上背主自立的骂名。

    旧主已亡,江山遗落在先,自己再拾遗在后,那谁也说不得什么;旧主犹在,自己悍然伸手将江山夺过来,事情便做得有点过分了,必然引得无数卫道士的唾骂,即便南京道的民心也难以收复。

    二则金人仇视辽人甚盛,如今正于北面虎视眈眈,故此一日不求得金人首肯,萧干称帝也自无用。

    金人好不容易才攻破得天祚帝的辽国,自己再来新立一个辽国,岂不是给金人树活靶子?

    一旦惹得金人火起,引动大军南下,南京道便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

    三则便是境内盗贼未除,南面宋人犹在,南京道尚且未得完全。

    故此萧干得知天祚帝出得夹阴山后,便赶紧遣人密报于完颜斡鲁,欲要借金人之手除去得天祚帝。当然为了自己的名声起见,萧干却也不敢将自己这个幕后黑手暴露出来。

    若是天祚帝果然为金人所杀,金人必不肯隐瞒此等消息,只会广播天下。

    自己便可以乘机收拾得天祚帝遗产,一步步自立起来。待到时机一到,便可前往金人处领取密报之功,再说以伐宋之利,如此帝位可保。

    若是让天祚帝逃得一命,萧干也自不惧,横竖都是自己占便宜。

    如今辽国五京之地已失其四,唯独剩下南京道一地,天祚帝即便逃得一命,又有何处可去?

    且正因为有得南京道,复辽似乎还有希望。路未穷,势未蹇,天祚帝这厮必然不肯轻言投夏亦或投宋,自然得往南京道而来。

    如此一来,萧干只需要暗中擒拿得天祚帝,献诸金人,照样能求得金人庇护。

    接下来自然便可以按照前面一样,再以伐宋之利说之,如此帝业可成,虽说是金人的儿皇帝,到底也是皇帝是不是?

    何况风水轮流转,金人亦未必能永远兴盛,若是天下有变,到时候自己同金人主仆易位也说不定。

    故此这一个月来,萧干只一面命王猛同乙室八斤各领重兵剿灭境内盗贼,一面又派出许多密探,前往西京道哨探金人攻伐天祚帝的进展。

    待到境内的盗贼基本已经清剿干净,王猛同乙室八斤便于各州紧要地界各留下三千精锐为守,以防盗贼死灰复燃,复领其余士卒回得析津府。

    除掉各地驻兵外,析津府内便有得八万人马,萧干正要领大军南下,一举击溃得宋人,夺回易、涿二州。此时西京道的消息也已传来,完颜斡鲁亲领三万大军入得西京道,已然破得天祚帝青冢大营,天祚帝又一次弃众先逃,如今不知所踪。

    萧干闻听此讯,心中半忧半喜。

    忧得是天祚帝这厮竟然又一次逃了?金人精锐大军前来,尚且未曾能将这厮擒拿;喜得是天祚帝既然逃得此厄,十之便会往南京道逃来,到时候自己暗中擒拿得天祚帝献与金人,此等功劳自然是远远超过告密之功。

    只此事只可暗中进行,不可公开议论。

    自萧严被杀,郭药师叛逃后,再加之萧干年龄已大,便越发的疑心起来。除了至亲亲人之外,轻易不肯相信他人,即便对谋主阿古哲亦是如此。

    当下萧干便召来诸将,商议南下攻打易、涿二州之事。

    如今萧干麾下已经有得十三万奚兵,光析津府内便有得八万,反观宋人,即便加上郭药师的常胜军亦不过六千人马。

    别说十三万了,即便是五万对六千,胜负也无悬念。

    所谓的商议其实也就几句话而已,当下萧干便命乙室八斤为帅,王猛为副,使二人领得五万人马前去攻打,自领三万精锐坐镇析津府。

    二人领命正要告退,阿古哲这货却又跳了出来,便对萧干开口道:“敢问大王,如今可有西京道消息传来?”

    当初萧干为了暗中行事,西京道的消息即便连阿古哲也未曾告知。

    唯有此次阿古哲当众问出,萧干便也不得不开口道:“据近日探子回报,金人已然破得青冢大营,陛下如今不知所踪。”

    阿古哲便赶紧开口道:“只不知耶律大石等人近况又如何?”

    萧干便开口道:“此事说来也怪,耶律大石自领兵出得居庸关后,便再无音讯。”

    正如前文所说,如今南面的宋人不值一提,阿古哲担心便是西边的金人同耶律大石。当下便再度苦劝道:“即是如此,大王当早早遣重兵防守居庸关为上。”

    旁边王猛插嘴道:“末将肃清顺州盗贼后,曾留下三千士卒于此。若大王急欲遣兵防守居庸关,可先调拨这三千人马前去,亦足以应付一时之急。”

    萧干狠狠得朝王猛瞪了一眼,开口喝道:“顺州盗贼最为猖狂,若果然将大军移去,万一贼势复起,又当如何?”

    见得萧干发怒,王猛低头唯唯,不肯复言。

    阿古哲忧心居庸关之事,虽则心知萧干欲要擒拿天祚帝之事,却也不敢于众人面前明言,便托言相劝道:“大王,如今金人同耶律大石大军皆入得西京道。以下官度来,耶律大石必非金人对手,一旦彼得为金人所败,于西京道立身不得,便不得不往东逃来,与我等争夺南京道。若得五千人马防守居庸关,耶律大石必不能入,迟早于西京道为金人抄略殆尽,亦足以替大王除此心腹大患。”

    阿古哲这话虽然有理,然则萧干关注的重点却不在此处。

    自己欲要擒拿天祚帝献于金人,又不肯背上背主之名,便只能暗中行事。

    若自己果然于居庸关驻下重兵,待到天祚帝入得居庸关便行失踪,过得几日又出现在金人手中,天下人又不是傻子,即便连狗都知道这事必然是自己干的。

    讨好得金人却要失去辽国民心,萧干又岂肯如此?

    故此上上之策便莫如将居庸关空出。

    此地自己一名人马也无,天祚帝在此地出事,总扯不到自己头上来?

    唯有萧干此般心思却不肯对人明言,便开口道:“参赞休要再言!即便耶律大石领兵退回南京道,本官又有何惧?十三万刀斧,正为彼等所设!”

    既不能挑明天祚帝之事,耶律大石这个借口又不好用,阿古哲只得另外找借口劝谏道:“若果耶律大石败退南京道,金人复尾随而来,只恐南京道不复为我等所有矣!”

    萧干闻言大笑,便开口道:“自前次耶律大石同宋人相攻之事,宋金密约早已传遍天下。金人早已将南京道一地许与宋人,又如何敢擅自领兵入境?”

    阿古哲摇头大叹,沉吟得半响后,又开口道:“如今我等大军正要南下,宋人力不能支,只恐便有向金人求援之举。”

    萧干犹自不以为意,便开口道:“我等五万大军南下,攻破易、涿州不过举手之劳。即便宋人有此心思,待到彼等遣使见得金人,然则易、涿二州已下之久矣!宋人既退,金人又岂肯东来?”

    阿古哲继续苦劝,萧干只是不听,挥退得诸人之后,便入得后帐。

    阿古哲无奈,便也只能退去,乙室八斤、王猛二人自去点兵,准备明日一早便南下攻打易、涿二州。

    到得下午,又有居庸关外密探传来消息,只言天祚帝踪影已现,正领得三千余人马往居庸关逃来,如今已然到得奉圣州,且其背后已现金人追兵身影。

    萧干闻言大喜,既然金人已然追赶上来,则天祚帝这厮必然又一次弃众先逃{实在是耶律跑跑的事迹已然天下皆知}。待入得居庸关,这厮麾下人马必然不多。

    当下萧干赶紧召来自己亲卫统领乙室拔业,一番密密吩咐后,又于自己亲卫之中拨得五百最为忠心之人,使乙室拔业领之,众人化作民间商团连夜往居庸关赶来。

    到得第二日早上,萧干监国临朝,复将此事告知朝臣。众人一番商议后,萧干便使得麾下大将领得万余人马,又将诸般仪仗备齐。使得这万余人马执拿得诸般仪仗,缓缓往居庸关而来,欲要迎接天祚帝归朝。

    此事既为公议,便是天下共知,到时候这万余接应人马尚且未至居庸关,而天祚帝已然失踪,谁又能疑心到自己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