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又是三万年,天地三界内外,十方万灵之宰“天庭”创立,帝俊与其弟东皇太一和称“天帝”,因天帝二人皆为三足金乌,也称“妖帝”,既如此妖庭之上,皆是妖神,后老子到道,西出函谷关,听闻妖庭霍乱人间,直去妖庭,驱赶诸妖,那一战,妖仙只剩二十八星宿,帝俊战死,东皇太一身负重伤逃走,玉皇大帝借此称帝,天地稳定,由此天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四十八尊大佛,加之各部星宿太岁、菩萨罗汉等各归其位,重整世间,令万物休养生息,造福安泰。じ人,三皇治世、五帝定伦。

    然各处妖兽却再度复兴祸乱世间,黑帝大禹受命于天,治水安民,于淮水遇上古凶神作怪受阻,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帝震怒,召集各部神诋,命太古神兽夔龙、应龙率众神力战数年,终将其降服;史称大禹治水,战后禹帝观此怪,此怪状似猿猴,塌鼻凸额,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头颈百尺,力敌九象,禹帝欲将其斩杀,但却刀斧不惧,雷火不侵,禹帝惊怒,多方询问之下方知此怪乃水灵恶神淮水无支祁,别名孙悟道,其控水之术即便水神共工也自叹不如,但其究竟出身何处却不得而知,诸天神佛亦伤不得其身。禹帝万般无奈之下,焚香祷告上苍,请得三清之首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降世,方知此怪便是混世四猴之一赤尻马猴,此妖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可谓是长生不老,金刚不坏,此时虽已降服,却并无杀伤之术,禹帝只得以铁索颈脖,金铃穿鼻,将其镇压于淮阴龟山脚下,自此淮水无患,平静流入东海。

    又历数千年,姜子牙领玉清元始天尊之命,下昆仑山辅佐周武王,伐无道之君商纣,于孟津遇白猿精袁洪,此妖手持紫金宾铁棍打杀甲子太岁杨任,而三坛海会大神哪吒、二郎显圣真君杨戬,却皆不能将其降服,梅山之战,袁洪与杨戬拼斗七十三变、八九玄功,吹毛成兵、千猴附身,却势均力敌,后女娲娘娘以“山河社稷图”将其困住,但其同样不惧刀砍斧剁,姜子牙只得请出陆压道君密授,斩神杀佛之飞刀,才将其杀死,其肉身死后,一灵被封神台所困,元始知此白猿便是混世四猴之通臂猿猴,此妖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颠倒乾坤,丝毫不输于赤尻马猴,然此猴肉身虽死,但若放其自处,假以时日,其必将复生,而滋扰天地,故此索性封其为“四废星”正星宿神位,将其留于天界,免其招惹事端以观后效。

    五百年后,天庭;高天上圣大仁慈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正于金阙云宫凌霄宝殿之内召集文武仙卿早朝,忽两道金光自下界直冲九霄,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出南天门探查,不一时,二将回报曰:“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方,胜神洲的海东傲来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卵因风吹而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还望陛下请示臣等是否捉拿此猴?”

    “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由它去吧。”说完,双眼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殿下的太上老君,老君此时眉头微皱,也同样看向了玉帝,两位天尊对视后,玉帝下旨:“散朝。”随即,向内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殿下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齐声高颂,双膝跪地恭送三界主宰,随后各回本位渐渐散去了。

    众仙散朝后,老君微微的摇了摇头,右手将浮尘托在怀里,伸出左手细细的掐算着,嘴里轻声念了句:“看来是了。”说完,他也离开了大殿,只是他并没有像众仙一样走出去,而是向着殿内走去,这个方向,正是玉帝走去的地方。穿过几层内殿,老君走进一座金光耀眼,碧玉生辉的内阁,这是玉帝的书房,平时只有玉帝自己会在这里,而满天神佛之中,能有资格私自来这里不用通报的,也只有三清四帝、五方五老几位上古神诋而已。玉帝感觉到有人进来,他没回头便知是老君,刚才朝堂之上的一个眼神,老君便知道玉帝想让他散朝后自己来,不然,玉帝也不会以“下方之物,不足为奇。”的一句话打发众仙卿离开,而适才千里眼、顺风耳的回报,不用多想老君早已经明白玉帝到底是让他来商量什么的。

    “道祖,你怎么看?”玉帝回过头来,但他双手背负在身后,没有一丝语气的寻问着,似乎这个问题根本就是多余的,以他通晓过去未来的神通,早已清楚的知道下方那“天地精华所生”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想问问老君的看法,毕竟他是真正的道家之祖、神王之宗,对于天地大道至理有着正统的看法,而自己,虽然统领三界,但这三界终究是天下苍生的,是天地大道的,何况,下方这个刚刚破石而出的生灵,他的气数和去向,又着实的关乎着三界芸芸众生的命运。

    “这...”老君有些迟疑了,他看着面前那高高在上雄浑伟岸的身影,竟有些不知所措,几万年前那场耗时二万四千年的战斗还历历在目,当时,还不是天庭正统神诋的他和眼前的玉帝都曾经历过那场浩劫,那天塌地陷、万物荼毒的场景又一次冲击着老君的心。“唉...”老君不由的叹了口气,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该要去面对的终究还是无法逃避,随即,他施礼对着主宰三界的大天尊说道。

    “陛下,这灵明石猴方才出世,万事不谐,依我看......莫不如天庭早做安排,引他潜心修行皈依大道。”

    “嗯?”玉帝转身,有些略带迟疑的看着老君。

    老君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是担心,若放其气候自成野性难训之时再加管教,只怕他到时,未必会心存善念。前者,已有赤尻、通臂两猴被俘,但他二人尽皆是冥顽不灵之辈,其原因,也是他等从未心存过大道天理,尽是自家于那深山大泽之中修炼而成,故此,才对道法万物有所排斥,可倘若天庭在其年幼尚不更事之时便令其感悟,说不得混世四猴亦会修心养性也未可知。而此猴方才破石,此正是我等教其仁心向善悲天悯人的大好时机!何况,我在想,这混世四猴终究是天下苍生的隐患,若有一日他四人合为一体,致使那混复出.....万一我天庭控制不当,使他等有此契机,奈天下苍生何也?况且这四猴又都是不死不灭之体,终然不能此时将它打杀,再放任他一灵去天地之间流离浪荡?若这般,混此妖物逃离天庭监管,将更难束缚,届时,我等又何处寻他?反观之,想那赤尻马猴此时已镇压于龟山脚下,通臂猿猴如今亦于天庭管辖之内,若这灵明石猴再由天庭好生看管,量只剩一六耳猕猴,也再难成气候,至少,是不会对天地万物有所威胁了。我一席妄言,维望天尊圣裁。”

    玉帝听完,慢慢的向前走了两步,刚才由于过分担忧而紧皱的眉头也稍稍的舒缓了些许,老君的一席话和他心中所想的竟有些不谋而合,在老君没进来之前,他也曾这样想过,只是...“该去哪找这个能让四猴潜心皈依大道的人呢?”玉帝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放眼三界之内,又有谁能但此大任?况且真正知道这件关乎天下苍生大道的事的人也没几个,三清?四帝?五方五老?就是能请五方五老中的如来,以老君的脾气怎么可能呢?玉帝实在想不出该把这个挑负众生的担子交给谁,若是其中出哪怕一下闪失,都有可能令天下万物生灵涂炭。

    “这.....道祖。”玉帝想了想,对着堂下等着自己抉择的老君开口说道:“这办法倒是可行,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当交于哪方神诋去办?”

    “呵呵。”老君微微一笑:“若论教化群生潜心向善之能,莫非大雷音寺释迦牟尼如来莫属。何况他也身居五方五老之位,天下苍生之事,也定当殚心竭虑,料不会有所出入。”

    “可,老君,你和他不是.....”

    “无妨,为了天下苍生,这不算什么。”老君微笑道。

    “既然如此,那好,卷帘何在?”玉帝听完对着殿外喊道

    “末将在!”一声雷厉风行的回答后,一位身着炫彩五金盔甲,腰悬天尊弑神凌剑,手持降妖宝杖的神将赫然出现在殿内,单膝跪地对着玉帝躬身施礼聆听圣宣,他便是玉帝的贴身侍卫卷帘大将。

    “速请西方如来佛祖来此议事。”玉帝说完伸手一挥,做了一个速去的姿势。

    “是!”卷帘听完,没有半分的迟疑,起身便向御马监走去,毫无一丝停留,策马向西而去。

    在此时,西方大雷音寺。

    释迦牟尼世尊大日如来佛祖正于大雄宝殿之上与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外加无数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大谈圣经佛法,正讲到大乘佛法普度世人之际,殿门外四大金刚上奏:“上禀我佛世尊,有玉帝差下卷帘大将,奉御旨参拜佛祖。”

    如来佛祖闻奏,脸上出现了一丝惊讶,但转瞬即逝对殿下金刚说道:“快请进!”

    不一时,卷帘手持御旨走到殿下,对如来躬身施礼:“参拜如来佛祖。”

    “玉帝有何旨意烦劳大将亲临凡尘?”

    “末将奉玉皇天尊圣旨,请佛祖速至凌霄殿,有要事相商。”

    如来听完,沉思一阵,心想玉帝差贴身侍将卷帘亲自来,又让我速去凌霄殿,看来确实是有关“混”的重大事情。想完,佛祖对殿下一众聆听佛法的神佛们说道:“既然玉帝有请,我当速去,尔等于灵山旦夕参禅悟道,不得擅离。”

    “阿弥陀佛,谨遵法旨!”殿下一众神佛尽皆双手合十,高颂佛号。

    如来说完,便只带着阿傩、迦叶二尊者,随卷帘大将直奔南天门而来,不一时,便赶到了凌霄宝殿的内阁。

    如来走进内阁,对玉帝合掌施礼:“贫僧参拜玉皇大天尊,愿陛下洪福齐天。”

    “佛老请起。”玉帝对如来说完,便坐到了龙椅上。

    “老君。”如来转身看到老君,也立即合掌点头。

    “如来。”老君双手相扣,看着如来。

    “不知天尊宣贫僧到此有何旨意?”如来看着似乎有些心事重重的玉帝,更加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只是,出于礼貌不可点破破。

    “老君。”玉帝对着老君一点头,示意让他对如来说。

    “是。”老君对玉帝回完礼,转头对如来说道:“佛老,灵明石猴出世。”

    “啊?”如来虽然知道但也是装作一愣,随即如来展开好像微锁的双眉,向后走了两步对玉帝说道:“陛下,这倒也不全是坏消息,毕竟我们现在终于找到他了,总比继续毫无线索的盲目寻找好的多。”

    “佛老深见。”老君走到如来身边,貌似一脸钦佩的看着这位大智者:“只是依佛老之意,我等当如何处置?

    “哈哈。”如来轻轻的笑笑:“既然道祖心里早已有想法,何须问贫僧?道祖只说要贫僧如何去做即可。”

    “佛老谦卑了。”玉帝听到这里也站了起来,走到他们二位身边说道:“朕欲自幼便教化这猴儿潜心向善,只是论到感化,就有劳佛老你但此重任了。”

    “这...”如来有些迟疑了,毕竟这件事涉及了太大的责任。

    “若连普度世人的西方佛老都为难,那贫道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可以办到了。”老君看佛祖有些迟疑,便带着戏谑的眼光慢慢的说着。

    如来看了看老君,说道:“若如此,贫僧便接下了。”

    “好!”玉帝一声爽亮的应答,似乎心里的那块重石终于放下了。

    “此猴若得佛老教化,功德无量。”老君再一次,向着如来佛祖深深施礼。

    西方,牛贺州境界。

    如来佛祖带着阿傩、迦叶二尊者从天庭出来一路向西,在距离灵山不远处的一座郁郁葱葱灵气充盈的山上停了下来。

    “佛祖。”阿傩上前不解的询问道:“佛祖为何留残步于此?”

    “来寻以为故人。”如来话刚说完,便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询问:“如来佛祖世尊怎么有幸驾临贫道这荒山僻岭之所?”

    阿傩、迦叶急向后寻声望去,不知什么时候身后出现了一个老道士,灰白的道袍在身上微微摆动,白净如玉的面颊下三缕白髯随风舞动着,头上只带了一顶逍遥巾,玉杆蚕丝的浮尘在左手中轻浮而下。此刻老道士面带微笑,但一股包罗万象、大道无为的胸襟却溢于言表。

    “阿弥陀佛。”如来双手合十高颂法号:“贫僧此来乃是有一件关乎天地气数的大事来烦劳师弟。”

    老道士听完眉头微微一皱,如来亲自来此,又说的这般严重,看来此事关系重大了:“既如此,师兄请。”说着,老道士请如来向着山顶走去,阿傩、迦叶紧随其后,转过山路,前方出现一座洞府,洞府大门敞开,平淡无奇的立在那里,门前的草木被清理的干干净净,只有一块丈高的岩石在一侧矗立着,仿佛恒古以来便立在那里一般光泽耀眼,岩石上篆刻着十个古朴的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阿傩、迦叶对视一眼彼此震惊,他们二人因为时常跟随在佛祖左右,所以曾无意中听佛祖说起过,在西方牛贺州境有一位无论资质辈份还是道法修为,都与如来佛祖不分上下的上古大神,只是此人因为过分的淡泊名利,所以才来到牛贺州,点化了一座充满灵气的“灵台方寸山”,立起一处与世无争的“斜月三星洞”,天庭也曾数次请他上天宫协理三界,但他却宁愿安居于此不理世事。

    “莫非......”迦叶看着和如来一道走进去的老道士,后半句话没有说出来,但是阿傩却早已非常明白,这位平淡无奇的老道士,多半便是如来的师弟,那位与世无争的菩提祖师了。

    他们二人猜的没错,他的确是菩提老祖,如来从天庭出来之后,就在想自己该如何教化灵明石猴,思索了很久,他才下定决心来求菩提帮忙,两人共同完成这份天命,但是当菩提听完他的来意后,却一口回绝了。

    “此事关系过于重大,贫道何德何能?怎能担的起这份责任?”菩提甩手,脸上写满了不悦和埋怨。

    “师弟休怒。”如来走到菩提身边:“正因此事太过重大,若是但凡有一点办法,师兄我又怎会来此为难于你?”

    菩提走到一旁来回踱步,想了很久才对如来说:“既如此,贫道倒是可以一试。”

    “如此,谢过......”

    “且慢!贫道话还没说完。”菩提打断了如来的话:“若到时这猴儿不听善念,真惹出什么事端,师兄可不得怪罪于贫道。”

    “不敢不敢!”如来双手合十:“师弟肯相助我已是万幸,怎敢再生嗔怒?”

    “唉......”菩提轻叹一声,送走了如来后,他便开始安排起了灵明石猴的教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