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二章 待风起

    有人想忘记过去,而有人却觉得回忆尤其珍贵。

    因为曾经的幸福时光已然逝去,唯有回忆能伴左右。

    时光固然无法回去,回忆却能重温旧梦。

    现在的诸葛亮就有这样的感觉。

    很长一段时间,诸葛亮总是紧张崩住神经,与时间赛跑。

    脑海中,存在着一种过激的思想:年轻太好,好到无论怎么过都觉得是一种浪费,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诸葛亮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出谋划,剩下的就像是七星续命那天一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要说收获,就是也许一个人,走过很多的路后,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的成熟,懂得珍惜。

    诸葛亮的年纪还小,却早已变得成熟无比,也懂得珍惜。

    也不再轻叹着时光的流逝,在重生那刻起,忽然间便明白,只有轮回的人生,没有轮回的四季。

    人生漫漫,只求片刻欢愉。

    清晨,诸葛亮每天早早地起床,然后和父母诸葛珪、章氏以及几个姐姐们一起吃早膳,欢声笑语从崭新的一天开始,幸福的味道在膳桌上不断地飘溢着。

    诸葛亮很知足,把握好当下。

    因为诸葛亮明白这世间,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有的人是身不由己,自不必多说,有的人却总是在纠结过去和未来,而不是想要怎么过好现在。

    须不知,往前期待时总是永无止尽的漫漫长路,往来时回顾却疾如电光石火的一梦。

    所以在残酷的时光面前,很多无谓的思绪只会加快时光的流逝,无益于事。

    诸葛亮不愿以后的自己变成这样。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陪伴在家人的身边,诸葛亮感到幸福。

    这短暂的安宁,诸葛亮想好好的陪在家人身边,好好的读几天书,好好的过几天快乐幸福的日子。

    然后再鼓起勇气,面对接下来的百年乱世。

    用完早膳,诸葛亮便去找蔡邕。

    这位年已半百的大儒老者,为了报答寄居于泰山的滴水之恩,却是无微不至地尽心教授诸葛亮。

    诸葛亮敬重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师蔡邕蔡伯喈公,敬重蔡邕的博学多才;敬重蔡邕的正直不阿,也敬重蔡邕的师表楷范。

    蔡邕,绝对不止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一位锲而不舍的儒经学者,而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老师,一位人格学习的模板。

    诸葛亮也特别珍惜待在蔡邕身边,读书练字,学史注经的日子。

    诸葛亮知道这样的时光,不会持续太久。但在黄巾之乱到来之前,每一天都不可复制,都值得认真对待,都需要深藏记忆。

    陪伴在蔡邕的身边,诸葛亮感到充实。

    时光总是这样,在一次次不经意间悄然而逝,而当苦苦追寻时,却又隐匿得无影无踪。

    正如,诸葛亮去找了一下薛悌和高堂隆,参观了一下军营驻地。

    看了看军队建设,和一二个新兵聊聊天,去住了住军营,吃一二顿军旅生活餐。

    好几天就这样过去了。

    诸葛亮常想,人生的意义,大抵在于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坚持自己的坚持,追寻自己的追寻,执着自己的执着。

    而所谓的梦想,不过一场年少的执着,一场朦胧岁月里的水月镜花。

    诸葛亮不再追求那些鲜衣怒马,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虚幻,而是力求务实,稳扎稳打。

    陪伴在军队的身边,诸葛亮感到安全。

    时光荏再。总会过去,虽走得匆忙,却记载了多少故事,多少岁月静好,多少欢笑轻叹。

    也许,所说的话语,终将会不记得,却不会忘记曾经在一起。

    青涩的时光会慢慢把硌手的棱角磨平。留下的感情,会在时光的帮助下凝固,瞬间即为永恒。

    流年不念终将安,美人迟暮时光在。

    诸葛亮在完成蔡邕的读书学习任务之后,碰上诸葛珪当值,章氏也没什么吩咐,而薛悌和高堂隆的军队也搞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无须前去。

    诸葛亮就会如约去找蔡琰,和这位年纪相仿的文姬师姐,一起抚琴,谈笑风生。

    虽然很多时候,在文学、书法、音乐都是菜鸟的诸葛亮真是略懂一二,被蔡文姬击败得体无完肤。

    诸葛亮并没有那种在战场上被打败的失落感,反而觉得蔡文姬在笑自己笨的时候,笑得很美;在挪揄自己的时候,自有一份灵动神韵,可爱极了。

    诸葛亮很多时候,不自觉地,看着看着,自己的内心也变得很美,心情完全不由与蔡文姬比试而左右,不论输赢,都容易变得高兴。

    陪伴在蔡琰的身边,诸葛亮感到快乐。

    时光如水,以前诸葛亮很多时候还来不及细细品味时光的样子,就遗失了一段华年,转瞬已是沧桑满目。

    清浅的皱纹中,刻录了各种波折后的成熟。

    一份浅浅然的心性也在慢慢沉淀。

    如今,对于一些不尽人意的人情世故已不再纠结于心,而是豁达一笑。

    以如水的心境随和了一份平淡,用一颗感知的心诠释了生命尊严,靠虔诚的态度,守一份晴好,恬一份安暖。

    以前,诸葛亮曾无数次想起自己的童年,在诸葛院宅内无忧的捉迷藏;在泰山的山峰下,慢慢攀爬;在琅琊的清水河捉鱼捕虾;在自家院后的荷花塘里采摘莲藕、在收割后的田野草坪上翻滚打闹。

    倍加想念,失去才知珍惜。

    如今,诸葛亮面对即将兴起的大乱之世,虽有压力,却也从容。

    时光一去不复返,就像没有阻碍的流水,没有人能抵挡,可能也再无法找到同一杯清泉了。

    每个人都要接受改变,都要被改变。

    诸葛亮希望世道会改变,但愿人从未改变,不要忘记自己的内心,最初的善良与关爱。

    如这乱世,等待即开始。

    一旦被卷入,每个人都将是这方世界的一部分,演绎自己的使命,于缝隙间求生,于战乱中求存。

    但没有人能幸免。

    从冰山到湖泊,从山巅到村庄,从草原到庭院里那一株茶花。哪怕,就只剩下血染的云彩,酒杯中的青梅。

    这大好青山,处处埋忠魂。

    这壮丽山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时光会慢慢改变一切。

    过去的时光便如手中的沙,扬出去的是不再是解脱般的碎裂,留下的也不会是沾染了满手岁月的陈杂。

    诸葛亮在这种宁静的日子里,悄悄将热血通过岁月,注入生命。

    黄巾之乱,就像等待着黎明曙光到来之前的黑暗。

    来。

    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