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四六章 打算

    高升的前后态度翻转太快,加上这么一跪,让诸葛亮是始料不及,不过能省些力气,又得一将,诸葛亮还是愿意经常被这样惊吓的。虽然高升愿意投降于诸葛亮,但诸葛亮一时兴起,想捉弄一下高升,玩味地笑道:

    “高将军快快请起,将军愿降,与我等一起力创基业,共图大事,实乃我等荣幸,又增添了一份助力。他日阵前对战,免不得还得依靠高将军。”

    “不过,高将军不要介意,可否说说为何前倨后恭?也好让众将了却心中之疑,免日后相问。”

    诸葛亮先是同意了高升的投降,不然高升肯定诚惶诚恐,但诸葛亮话头一转,却又提起高升前后不一,这让高升猛地一听,老脸羞红,想当初还信誓旦旦,说张宝肯定会救他回去,如今不止张宝落败,龟缩于阳城,坚守不出。

    就连高升也只能随着得胜拔营,仓促离开的诸葛亮来到此地,高升在诸葛亮军中的待遇尚且不错,这也令高升心生投诚之意,毕竟追随黄巾大军也是为了生存,跟着诸葛亮似乎也能活得更好。对于跟谁混,高升完全没有一点心理压力。

    既然诸葛亮问了,肯定也是有深意,说不定是替军中将领解惑,才有此问,故而诸葛亮虽是笑着,看似随意一问,但高升却不敢大意,虽是害臊,却理所当然地回道:

    “主公,升之前有眼不识泰山,没有即时弃暗投明,乃是心存侥幸,以为人地将军,哦不,是那张宝能够反败为胜,故而不愿折节求全,但久在主公军中,发现主公军纪严明,将士勇猛,且待俘虏也十分宽厚。”

    “兼之,黄巾大军一败再败,大势已去,升虽非忘恩负义之人,但也得考虑自家性命,图一个好去处,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升并没有什么大才,可也知主公实为明主,故而愿投。”

    “还请主公不要计较之前二军对垒,各为其主,升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当初若有得罪之处,升在此向主公以及各位将领赔不是了。”

    高升说完,竟然真的向诸葛亮赔了一礼,就连张飞,高升也面面俱到,向其表达了歉意。

    不愧是口尖牙利之辈,诸葛亮内心给高升悄悄地定位。不提高升个人的战力如何,光高升这人的口才,就有诸葛亮的三成功力了。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高升简直就是充当使者的最佳人选。

    一双巧嘴,十分机变。诸葛亮的无意为难,倒也让高升巧妙地避开了,不止有依有据,说得挺有道理,还特意拔高了高升的识时务为俊杰,兼懂大势,虽忠义,却是不得已弃暗投明,甚至还从话语之中,提高了诸葛亮的才能与名望。

    简直就是:无形装逼,最为致命。

    “高将军多虑了,所谓不打不相识,都是从军之人,哪里会计较这些,虽然高将军新投,但我保证,翼德和休穆等人肯定会视你为一家人一样,都是军中袍泽,战场之上可以将后背交与的兄弟,岂会为之前一些小小过节就记恨在心。”

    “若是真有人不将我放在眼里,故意为难将军,将军无需顾虑,径直前来寻我坦言,必为将军做主。我军之中,绝不容忍有蓄意搞破坏之人。纵有苗头,也得立马摁掉。坚决不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窝好粥。”

    诸葛亮斩钉截铁地给高升一颗安心丸,事实上,之前各为其主,相信也没人会对高升有什么意见,最多就是觉得高升这人嘴巴实在太臭,不愿与之过于亲近。要说互相嫌恶,甚至是公报私仇,那是肯定不会的,当然,也没那个必要。

    听到诸葛亮为高升站场子,高升是感激不已,这才刚刚投降过来,想不到诸葛亮就能为高升区区一个降将出头,虽然看起来更像是为了给军中规矩,但高升还是希望诸葛亮军里的氛围像诸葛亮所说的,不会孤立和区别对待降将,能够和平相处,那是最好不过了。

    “多谢主公,升必定勤加做事,忠诚于主公,争取早日为主公立下汗马功劳。”

    高升知道表忠心可以,诸葛亮虽年小,但却不好忽悠,最主要的还是得看以后自身的表现,要是碌碌无为,恐怕就离冷藏不远了,还是得尽快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多的重用和重视。

    收服了高升之后,诸葛亮也没心和高升再聊天打屁,而是将高升直接扔给张飞等人,让他们互相熟悉,彼此相熟,方便以后上阵杀敌,多少能有些默契。

    诸葛亮独自离开营帐,去寻找诸葛诞,有心想和堂兄诸葛诞谈一谈,后续军队的安排情况,本来这些事务交给郭嘉这样专业的人才统筹安排才是,但郭嘉现在身体不宜操劳,也就不劳烦郭嘉,只能暂时亲历亲为了。

    虽然一时之间,暂居山顶,能够完美地避过黄巾之祸,却并非长久之计,况且长期隐居于山顶,看天吃饭,无法得到补给和壮大,这绝对不是诸葛亮想要的。诸葛亮想在短短的几年,稳步发展,扎根悠深,直到乱世到来,也无法撼动为止。

    诸葛诞并不难找,找到诸葛诞之后,毕竟是堂兄弟,也就没那么客套,诸葛亮直接开门见山地向诸葛诞讲明情况,摆事实,讲道理,并且像以前一样,给诸葛诞提供一些可行性极高的建议,只见诸葛亮说道:

    “诞兄,眼下寄居山顶,虽偏安一时,却不能心存长久,不说诞兄官职在身,上阵杀敌应是本分,长期居此,恐怕伯父也会十分挂念诞兄。不知诞兄可有什么打算?”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兄,又是颖川郡舞阳县县令,不是诸葛亮的部下,而是亲属,诸葛亮不能直接向诸葛诞安排军令,下达命令让诸葛诞即刻领军下山,因此诸葛亮只好循循善诱地让诸葛诞觉得此地不宜久留,趁着诸葛亮的到来,万事俱备,粮草充足,赶紧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