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四章 董二上朝

    天启四年九月初二,晴,阳光明媚。 </p>

    离九月初九迎娶李轻盈还有七天的时间,董宣武回京的第二天,奉旨朝面圣。</p>

    董宣武深知,此次朝面圣关系重大,不仅关系到辽东的未来,更关系到五行卫的前途。朝的情况他也知道,军事统计局不是吃干饭的,他甚至打探到了东林党对此事的态度。</p>

    他们的目标只是他,他们仍然希望能保留五行卫,看来他们并不糊涂,知道辽东的一切并非如袁崇焕奏章所说,努尔哈赤乞降是因为努尔哈赤走到了穷途末路的缘故,而是有一支让女真人心惊胆颤力量的存在。</p>

    但他们认为这股力量不该保留在皇家的手,而是必须牢牢地把握在臣的手。虽然他们谁都没有这么说,但是人人心领神会。</p>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宁可毁掉这股力量。他们深信,既然董宣武能建立起这股力量,那么,他们也能,只是麻烦一点。</p>

    原来这次斗争的真正本质是皇权与相权的博弈,董宣武只是他们博弈的一粒棋子。这一点,恐怕连天启皇帝也没想到。魏忠贤魏公公显然同样没有意识到,所以,他才会气定神闲的坐山观虎斗。</p>

    原来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董宣武,认为他仍旧是京城那个小丑般存在的二愣子。至于所谓武将不受控制,驾临于臣之,打破了以御武的国策,不过是一个可笑的借口罢了。从心底里,这帮人从来都没有瞧得起过武将,在他们的眼里,武将是一群被驯服了的狗,而董宣武只不过是其一只不太听话、强壮一些的一只而已。</p>

    这帮臣还是有一些本事的!</p>

    了解到这些,董宣武心感叹,也轻松了不少。这意味着这场朝争将不涉及董家的生死存亡,昨晚与老爷子的谈话,董舒昌也有意无意地暗示过这一点,难怪老爷子这只老狐狸一直不肯发动董家的力量、隐忍不发。</p>

    但是书生毕竟是书生,迂腐顽固,自以为是是他们的本质。他们不知道,被他们忽略掉的正是事情的本质,所谓皇权与相权之争才是表相,最终将被历史遗弃的表相。要彻底破解以御武这道魔咒,才是董宣武的目标所在,在此点,董宣武甚至认为辽事更为重要。所谓的皇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本不是问题。至于辽事,手握有强大的力量,又拥有伟大的明,还是问题吗?</p>

    因为在董宣武的印象,武并重、两者平衡才是王道。历史华夏最辉煌的时代,无不是武并重的时代,大汉如此,大唐如此,包括后世的世界霸主美国,也是如此。</p>

    大秦剑走偏锋,以军功建国,重武轻,最终只拥有了十多年的辉煌。</p>

    而大宋同样走错了路子,抑武扬,虽然富甲天下,但富而不强,不过是头待宰的猪羊,辽国欺负他,西夏欺负他,金国欺负他,连刚刚独立建国的安南也敢在他头撒泡尿,虽然前后坚持了三百多年,但最终消亡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让华夏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p>

    这样的历史不应重演,否则董宣武救大明只能救一时,却救不了一世。他要唤醒沉睡在华夏子民骨子里的尚武之风,开拓奋进之心,而不是小富即安,指着大渡河故步自封。</p>

    未来的几百年可能是华夏最后的扩张机会,处处都是无主之地,错过了这个机会,等核弹出现之后,再想索取一小片土地都要冒着亡国的危险,哪怕这块土地原本属于华夏,是被人用暴力或者欺骗的手段割走。</p>

    说到底,土地和人民才是华夏存在于这世的根基所在。</p>

    为此,董宣武愿意不惜一切代价。</p>

    可笑那些臣,居然还想弄走五行卫,没有了董宣武的五行卫还是五行卫吗?不,五行卫落到了他们的手,绝对没有好下场。</p>

    当年华夏土地曾经出现过一只强大的、举世无敌的舰队,可惜的是这支舰队彻底的葬送在那些浅薄无知而又目光短浅的臣手,连那一段历史也遭到了焚烧和涂改。这样的悲剧,董宣武绝不允许它重演。</p>

    穿战甲,披挂整齐,董宣武飞身跳好久都没骑过的雪花骢,雪花骢依旧如往日那般安静,没有多大反应。</p>

    董宣武皱了皱眉,骑惯了烈性的战马,再骑这温顺的骟马,虽然听话舒服,却叫人感觉怎么都不是滋味,这是女人才该骑的马,而不是从沙场归来的勇士该骑的马。</p>

    董宣武跳下马来,大声喝道:“牵我的千里骓来!”</p>

    雪花骢转头望向董宣武,眼满是紧张、幽怨、委屈与嗔怪。</p>

    董宣武抚摸了几下雪花骢,轻声安慰道:“这不是你的错,你是一匹富贵马,而我现在是一名战士,一名将军,战士应该骑战马,而不是富贵马!”</p>

    来到午门外,董宣武立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p>

    大明的武将有专门的官袍与朝服,与官的最大的区别是在不知绣的什么的补子。大明的武官已经习惯了穿戴朝服,谁没事穿那几十斤重的盔甲朝?</p>

    董宣武嫌官袍太丑,显不出武将的威风,今天朝特地穿了朝廷配发的山甲,擦得盔明甲亮,光彩照人,又收拾得干净利落,兜鍪的盔缨,足足有一尺高,再配大红的披风,显得格外器宇轩昂。简直是鸡窝里钻进来的一只凤凰。</p>

    没有对,没有伤害,再看一边的武官员,如一群乌鸡一般。</p>

    玛德,这董二楞子,喜欢出风头。</p>

    武众官看笑话的有之,表面鄙夷心羡慕的有之,交头接耳私下嘲笑的有之。</p>

    几位在董宣武的生意获利匪浅的武勋走过来打招呼,低声告诉董宣武,朝会不需要穿成这样,董宣武只是佯装不懂。</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