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世绩出招

    封德彝面色阴沉地望着前方的战况,不住的摇头道:“不对啊!我军进展得太顺利了!顺利得有一丝古怪!你们发现没,魏军发射的都是大石头,按说对于我们刚刚强渡的时候,应该是发小石,碎石为主,以杀伤我们过桥的兵士,但他们发这些大石,看起来声势不小,却杀伤不多,也没有砸毁我们的桥梁,我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啊。请百度搜索”</p>

    同样在一旁观战的骁果军主将、右屯卫将军独孤盛也发觉了不对劲,但他兀自自我安慰似地道:“大概是徐世绩怕现在发小石头,会增大误伤概率,众多小石头空相撞,会砸到更多本方的士兵吧。你看现在发大石,一轮下来,落到本方的石头也七八块,可要是发小石头的话,那不知道会砸到多少自己人啦。徐世绩的部下原本都是流民,战斗意志和战斗素养都有待考验,他也许是出于这种考虑吧!”</p>

    二人正说话间,只听到一声巨响,一块五六斤重的大石,从空呼啸而过。重重地砸在了左边的浮桥第八节左右的位置,五六条被绑在一起的木船被砸地飞到了半空,连同桥的三十多名军士,狠狠地落到了水。整个一道浮桥,此断,后面的二十余名士兵收脚不住,一下子全都冲进了前方的河里,水面顿时布满了不停扑腾着的骁果军士兵,而通过这条浮桥的传输也此断。</p>

    在第一线指挥的麦孟才见此,脸色一变,不断招手,厉声下令道:“传令,左边的桥军士全都跳进水里,游也得给我游过去,还有,工匠兵马补一段浮桥,速度抢修!”</p>

    而在远处率部观战的折冲郎将宇士及懊恼地抹了一把脸,摇头叹道:“怕这样的事情啊!”</p>

    帅台的封德彝表情仍然十分严肃,他倒不觉得意外,平静地说道:“桥砸坏了还可以修,一座坏了还有两座,这不是最让人担心的,我担心的是。。。。”</p>

    封德彝的话音未落,对面魏军的将台突然树起了一面红旗,鲜艳地如同烈火一般,在空足足摇了三圈,他的脸色一变,失声道:“不好!”</p>

    魏军的弓箭手们突然由最开始躬着身子的动作,几乎同一时间站了起来,三万多弓箭手一下子从刚才的蹲伏状态变成了立姿,三万多具弓箭一下子斜向呈四十五度角仰举,摆出了最标准的吊射的架式!</p>

    为了不干扰指挥,给来护儿充足自由的发挥空间,杨广特意找了一个远处的小山丘观战。从一开始,杨广的双眸紧盯着第一线的战场,他看美女的球球还要仔细的死死地盯着前方,而见此情形,杨广也忍不住焦急地吼了起来:“盾牌!竖盾啊!”</p>

    可是杨广的话不可能吼到几里之外的河岸边,骁果军第一批渡过河的将士们还在手忙脚乱地列阵,不停地有人被大石头砸到,而后面的同伴们只要没给石头滚,会马堵那个缺口,一线的盾牌已经架起,可是后面的数千人却仍然没有在头顶方有任何的防护。</p>

    几百名魏军的队正嘴里几乎同时发出了“射”的命令,三万多枝羽箭突然腾了起来,黑压压地一大片,几乎覆盖了整个天空,隋军江岸的士兵们只觉得天光突然一暗,再一抬头,却只发现几万枝箭杆的三棱箭头,如同死神的眼睛,闪着冷冷的寒光,铺天盖地地砸下。</p>

    几百名手脚快的骁果军将士连忙把手边的盾牌举过了头顶,可是剩下的人却没这么好运气了,铁盔铜甲并不是万能的,照样防不住这些从高空带着巨大的势能砸下的箭枝,随着此起彼伏的惨叫声,隋军的士兵们如同被大风狠狠刮倒的麦田一样,顿时有几百人倒地不起,不少非要害部位箭的军士挣扎着想要起身顶盾,却被接踵而至的后续箭枝射脑袋或者前胸,连哼都没哼出来,倒在地成为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p>

    来护儿双目尽赤,在他这个位置,能看得清清楚楚,魏军的弓箭手训练极为有素,发箭的速度极快,已经不逊于隋军弓箭手的发箭速度了。甚至有些个别的魏军弓箭手的手里攥着一把箭枝,足有十几根,某根指头一动,推一根箭了弦迅速地击发了出去,连伸手去箭囊里取箭的步骤都免了。</p>

    封德彝长叹了一口气,道:“久闻瓦岗军有一名武双全的年轻大将徐世绩,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将一帮流民训练到如此程度,非名将不可为也!”</p>

    独孤盛面色凝重地道:“所幸我军还有两座浮桥,还能不断地往对岸输送兵力。现在看徐世绩如何下令冲击我军了,只要我们守住了,那胜利一定是属于大隋!”</p>

    帅台的人还能正常交谈,而身在第一线指挥的麦孟才最是焦急不已,他不断地扯开嗓子大吼着,命令着部下一波波地冲锋,此刻他只有不断往对岸添兵,才能防止住对面很有可能的步兵大阵,甚至是骑兵冲锋。所以,待见到有部分人面对魏军犀利的打击而面露难色时,麦孟才厉声吼道:“钱杰,你亲自带队,了岸要顶盾,死了的弟兄先不要管了,全踢河里,迅速地清出一块登陆场来!”</p>

    “诺~!”</p>

    果毅郎将钱杰大声应了声诺,翻身下马,挺起自己的钢叉,率领千余名铁甲精锐,扬起一阵烟尘,向对岸冲去。</p>

    然而,个人的勇武在战场的发挥十分有限,特别是在骁果军天时地利全都不占的情况下,身为副将的钱杰亲自率队冲锋在前,也只能鼓舞一下骁果军的士气了。</p>

    钱杰领着千余名铁甲军,每人领着一个大铁盾,快速通过永济渠剩余的两座浮桥,支援到对岸,给在弓箭雨苦苦支撑的部下带去了一把把“雨伞”,较好的巩固了河摊的防线。</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