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7章 南阳风貌

    柴凝馨这才回过神来,那种宣传页给她的冲击有些大。手机端 m.</p>

    公主用了一口茶,慢慢道:“贵店做的不是生意,是人心。”</p>

    掌柜的冷汗流出来了。</p>

    安宁公主好厉害,居然和几位都指挥使的幕僚,说得一模一样!</p>

    掌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稳,“殿下,呃……过奖,过奖,在下不过是,办事的……”</p>

    柴凝馨微笑,清幽的声音传来,“放心,本公主没有为难你,和你背后那几位将军的意思。你这店里,可有随军使用的炉子,最好轻便一些。”</p>

    掌柜明显消息灵通,几息之后便明白了公主的意思,这是不忘旧情,要帮着困窘的西军呀!</p>

    组织了一下语言,掌柜作揖道:“公主来得正巧。正如公主所言,小店的几位东主都是军伍之人,自然知晓冬日行军的不易。军的炭炉自然也有,眼下店里有样品,公主稍等。”</p>

    柴凝馨喝了几口蜜茶的功夫,店里的伙计便端来一个小“炭炉”,看去是一整块儿铁疙瘩。</p>

    见公主好,又有些不解,掌柜把在贵人面前惊慌失措的伙计撵走,亲手示范。几位武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款行军炭炉,看去像李响原时空的高压锅,只是外表黑黢黢的,其貌不扬。</p>

    掌柜把炭炉搬到公主近前,让公主看得更清楚一些。</p>

    行军炭炉没有炉芯,也没有泥胚填充,完全是用厚铁皮敲打成型。多耗铁料是肯定的,但因体积太小,倒不是很浪费柴炭。</p>

    第一款的行军炭炉,照顾了军的情况,没有任何花哨的设计,用起来十分简单。</p>

    这种行军炉没有炉盖,只有可以抽拉的铁板,需要加炭时,只需把面的铁板外拉。封门更简单了,要么盖要么不盖,粗暴得很。</p>

    柴凝馨点点头,感觉很新,指着炭炉下方的三角架,问:“下面的铁架子,是要让炭炉远离地面?若是可以收起,是不是更好?”</p>

    掌柜震惊了,把下面的支架设计成可以收起的那种,又可以省不少空间,没准还可以省下不少铁料,自己怎么没想到呢?!</p>

    掌柜红光满面地拍马屁,“公主厉害,小的心服口服。”</p>

    安宁公主发现,这个掌柜真的很有意思,语气放缓了不少,“这家店,和刚刚结束的万姓盛会,背后都有那个李响出的主意?掌柜的可否说说,李响是怎么回事?”</p>

    几位都指挥使早有交待,实在挡不住的人来问,把李响的情况相告。掌柜在心里念叨着李响公子勿怪,便第三次,把某些消息如实相告。</p>

    柴凝馨捏着青葱般的手指,听掌柜的说起李响,神色变化数次。有时哭笑不得,有时若有所思,有时欣赏莫名。</p>

    安宁公主离开时,定下了三台最好的炭炉,还有一百台送给折彦的行军炉。</p>

    炭炉店的掌柜和伙计站在店前,目送公主走远,然后接着干活。无人注意时,其一位伙计先确认四周无人,然后把一个小纸团扔到脚下……</p>

    李响已经离开了队伍,和亲卫一路急行。对外则号称染病,只能待在马车里,借以保密。有刘素素等人的配合,李响的秘密离开,足以瞒过绝大多数人。</p>

    三十多名亲卫,其二十多人换了服装,装扮成做买卖的样子,赶着大车在前面开路,不断向张清平和杨营东传递情报。</p>

    这二十多人,其一半都是长期的斥候,还有几位是刘成栋山前,军的斥候。这些人分成四组,两组在李响的正前,另两组在李响的两边。由此可以看出,李响这厮是如何珍惜自家小命。</p>

    李响则和张清平、杨营东等十多人一起,骑马前进。</p>

    路不时遇见十几人,甚至百多人的小股流民,有些还想过来打劫,但靠近看过李响一行人之后,便都躲得远远的。十几名骑士,还带有兵器,岂是好惹的?</p>

    李响硬下心肠,不顾路边流民的哀求继续前进,只希望后面的大队人马,能多救些人。</p>

    南阳盆地,也有称南阳-襄阳盆地的,是关、汉、川蜀、荆湖、原的交汇点。用一句话形容南阳盆地的战略地位,那便是东西延伸,南北交汇。</p>

    南阳重镇的西边,横亘着秦岭-大巴山脉。北面是伏牛山,东面是桐柏山和千里淮山,淮山被李响称为大别山。秦岭挡住了北面的严寒,大巴挡住了西南的湿热,桐柏山护住了南阳的侧翼。</p>

    受益于半封闭地形与发达水系,南阳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p>

    南阳盆地的耕种开发,始于春秋战国时的南方霸主,楚国。</p>

    楚国早期,几位眼光独到、雄心万丈的君主,抢先占领汉之地和南阳平原,移民耕种。收获两个粮仓的同时,楚国借着地利,一度威压关和周王室所在的原,成为南方霸主。</p>

    当时的楚国,说是占尽天时地利也不为过。问候天子家里的九鼎,楚国并没有狂妄,而是真有那个资格。</p>

    然而,子孙不孝的老套剧情演,楚国失了人和,先后丢失汉和南阳盆地。南阳盆地的丢失,彻底断送了楚国一统寰宇的指望。</p>

    秦国压下楚国,兵精粮足之后,势大难制,终于一统寰宇。</p>

    南阳居北,襄阳居南,共同控制南阳平原。自秦之后,南北势力在这片土地反复交锋。哪一方占据了整个南阳平原,哪一方便在原局势占优。如果一方控制南阳,一方控制襄阳,便会出现对峙的局面。</p>

    西汉末年,流民四起,巨寇作乱。</p>

    南阳的一个王爷趁势而起,收拾山河,成了少有的兴之世。南阳士子受益良多,终于在东汉名闻天下,之后的三国也不例外。</p>

    三国时候,几方势力在南阳、襄阳,乃至襄阳通道南方的荆州连番大战,只为争夺荆襄之地。荆襄趁着北方大战,吸收了大量难民和士人,在当地大族的治理下,可称为三国乱世的世外桃源。</p>

    孟德公扫灭了发小袁绍的几个儿子,急吼吼朝荆襄赶来;刘皇叔借了荆州,没打算还,正盘算着把川蜀借来,作为根据地;占有东南的吴地,新东家台,很想把刘皇叔撵走,好独占荆襄。</p>

    最终的结果,刘皇叔跑到了四川织蜀锦,孙家人在长江拉铁链子,都没躲过占据荆襄和徐州的北方铁骑。</p>

    永嘉丧乱,群胡祸乱原,衣冠南渡的南晋数次北伐。</p>

    三条进军路线,西出四川汉,威胁关陇西,这是第一条。取南阳,复洛阳古都,这是第二条。东取徐州,直趋齐鲁,这是第三条。三条路线,间最重,南阳更是重之重。</p>

    李响回忆着南阳的过往,心情复杂地来到南阳城下。</p>

    南阳府城,城墙很高,超过十米。城墙很厚,可以并行跑马车。城墙很坚固,很多地方插不进刀子。插不插得进刀子,李响不清楚,他只知道,城墙长草了。</p>

    伏牛山仿佛巨兽,护卫着南阳城。落日余晖拉长人马的身影,李响踏过护城河,第二次来到南阳。</p>

    李响身边不过十多人,当然要住较好的客栈。乔装打扮的其他亲卫,下榻之处离李响很近。</p>

    江湖经验丰富的张清平,一边和客栈里的人热乎,一边观察可能存在的威胁。杨营东心细,仔细检查了李响的房间,然后和张清平一左一右,住进李响隔壁。</p>

    南阳这里,当然有明月庄的落脚点,明面是个货栈。</p>

    货栈的方掌柜,前些年家里糟了难,又不小心损失了东家一批货,只好带着家小逃亡。</p>

    刘盛见方掌柜老实,又能办事,推荐给公。</p>

    方掌柜受到李梦空的重视,很快来到南阳,担任货栈管事。</p>

    方掌柜接到一封信,看到印章后大惊失色,忐忑地来到李响下榻的客栈。</p>

    被搜身之后,这位掌柜终于见到了年轻的庄主,发现庄主庄民形容的形象,还要年轻。</p>

    李响示意方掌柜坐下,拿着方掌柜的户籍抄纸,阅读面的情况,下面还附着一张纸,出自负责监察的赵伯之手。</p>

    李响看几眼情报,再看几眼方掌柜,不时皱眉。</p>

    方掌柜见角落里,居然站着一位身披黑袍的人物,心里咯噔一下。他不知道那是成江海,还以为是公的那些家伙,暗道还是被发现了。“这下要完了,明月庄不牵连家小,也不知是不是真的。”</p>

    见庄主不时鳖几眼情报,然后看自己一眼,还不时皱眉,方掌柜终于软倒在地,“庄主,您别问了,在下什么都说,还请放过在下家小。”</p>

    李响把两张纸往桌一拍,“本庄主当你多硬呢?配合那几家吃里扒外,发了不少财吧?!方掌柜,公对你可有亏待,你却为何如此!”</p>

    方掌柜眼神涣散,哆哆嗦嗦地从袖子里掏出一沓交子,“庄主,那几家给属下的钱,都在这里了,在下不敢用。”</p>

    李响呆了一下,方掌柜的这副做派,怎么这么熟悉?</p>

    晃了晃脑袋,李响朝门口的两个护卫示意,两个年轻人把方掌柜按到凳子,脸全是鄙视与不屑。</p>

    李响放缓了语气,“如何与那帮人勾结,如何倒卖机密,如何逃过抽成,如何吃里扒外,自己说吧。”</p>

    李响很不屑这些狗屁倒灶,听着窝心,到里屋去了。</p>

    成江海接到李响的示意,戴好面巾,用沙哑的声音说道:“成掌柜,这便开始吧。提醒你一下,庄主本次回来,将推行一些新条令,能不能降低刑罚,看你自己了。”</p>

    本已绝望的方掌柜,闻言擦干眼泪,开始竹筒倒豆子般,从头至尾把自己的情况交代清楚。</p>

    为争取李响宽待,方掌柜还加了自我分析,说出同样有嫌疑的几人。尽管只是怀疑,但方掌柜为了自保,也顾不得了。</p>

    成江海被惊到了。</p>

    眼前这厮讲述清楚,条理分明,居然不需要他怎么提点?这个方掌柜,方维显,真他妈是人才!</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