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十、觐见天子

    既然意识到问题所在,袁溯就立刻点头应承下来:“嗯,多谢文队长了,文队长和手下将士们赏个脸,咋们设宴庆祝一下如何?我要给文队长敬酒。”

    听到袁溯地话以后,文丑脸上也是多云转晴,他哈哈笑了两下,简短地回答了一声:“好。”

    一行人相谈正欢,不远处却传来阵阵喊声。

    “大人,您还真在这儿啊!”

    一个满头大汗的亲兵拼命挤到了袁溯的身边,那个亲兵不等袁溯问话就向着外面扯着脖子大喊:“我家大人在这里。”

    随着一通锣响,一个太监从分开的人群中向着袁溯跑过来,满脸都是焦急之色:“袁将军,您让咱家好找啊。”

    接着那太监就把脸孔一扳:“天子口谕,袁溯接旨……”

    袁溯跪倒在地,那个太监急不可待地宣读起了口谕。灵帝的圣旨也就是异常简练的几句大白话――看来皇帝的心情很焦急,要袁溯火速跟着来人入宫陛见,

    “臣,领旨。” 袁溯磕了头后,站了起来,那个太监也不知道是急的还是跑路累的,满头满脸都是大汗。

    他跑了几条街,总算找到了袁溯,心里松了一口气,在额头上胡乱抹两把,甩甩手上沾的汗水:“袁将军,赶紧跟咱家走吧。”

    袁溯折节向文丑告了罪,留下荀攸,使了个眼色,吩咐自己的狗头军师一定好好笼络文丑这厮,一行人便急急的往皇宫奔去。

    进入皇宫之后,不待见皇帝,袁溯就被一直领到了张让面前。

    “末将袁溯,拜见侯爷,”他恭敬地行了一个抱拳的揖礼:“敢请侯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袁将军请起。”张让和蔼可亲地笑着说道。甚至还从椅子上抬起了一点儿身。双臂也做出了一个虚扶地动作。

    “谢侯爷。”

    等袁溯起来后,张让又招呼道:“给袁将军看座。”

    “谢侯爷。”袁溯连忙谢了第二次。等板凳搬来以后他就贴着边坐下,板凳上面还铺了一块锦。袁溯心中明了,这张让一定是要提前和自己对口供,防止自己说出什么对阉党不利的话。

    张让慢条斯理地说道:“万岁现在暂时还不能见你,恐怕要多等一会儿了。”

    袁溯连忙从板凳上跳了起来,低头拱手道:“侯爷言重了。”

    “坐。”张让笑着把手一按,等袁溯坐定后他又补充说:“咱家怕袁将军等得焦急,就来陪袁将军坐一回儿,说说话,哈哈。”

    “侯爷言重了。”袁溯发觉自己总是翻来覆去这几句话,可不说这个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坐,坐。”张让笑得愈发可亲起来,他瞄了一眼袁溯贴着板凳边坐的姿势,满脸诚恳地问道:“袁将军这么坐不累么?”

    说着张让就拍了拍自己的大腿:“袁将军在咱家面前不必拘束,再说,到底要等多久咱家心里也没有数。将军要是这么坐把腿坐麻了。一会儿万岁召见难免会出丑。”张让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袁将军仔细了,君前失礼那可是杀头的罪啊。”

    闲谈半晌,两人间的隔阂消除不少以后,张让又关心地问起了袁溯在京师的见闻。袁溯深知张让的耳目众多,自然不敢不据实相告。

    “上月……”张让眉毛皱了一下,似乎在回忆什么东西,他轻轻在额头上一拍:“赵延领兵追剿流寇之事,袁将军怎么看?”

    袁溯心里一惊,脸色也微变了一下,这种问题不知道张让的态度,很不好回答:“回禀侯爷,赵将军追剿流寇之时,末将正守孝家中,不知军中具体情况。”

    “嗯……袁将军克定祸乱,有不世之功。咱家与尊叔父袁太尉议,欲保举袁将军实任南军副都督,封亭侯,将军以为如何?”

    看来这袁家于阉党果然关系还不错,不知后来袁绍、袁术为何都导向了何进一边。

    “末将多谢张侯抬爱!今后必定报效张侯,驱驰于前。”

    “只是这赵延虽难堪大用,但长久以来,克忠勤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咱家听闻,昨日流寇攻城,赵忠、赵延兄弟带领家仆,奋勇杀贼,身负数创,更节制白羽营合围流寇,袁将军可知此事?”

    袁溯知道个锤子的此事,赵忠、赵延那贪生怕死的个性,怎么可能奋勇杀贼。张让这分明就是要让自己做伪证,贪墨蹇硕的功劳。沉吟片刻,袁溯低着头狡黠一笑,言道:“张侯所言正是!赵侯(赵忠)、赵将军带领家仆,奋勇杀贼,身负数创,更节制白羽营合围流寇……”

    ……

    走到正殿内,袁溯按照随行宦官的教诲,目不斜视地冲着正面笔直跪倒,叩首地同时大声唱道:“微臣袁溯,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略带急迫的声音传入他耳中:“袁卿家平身。”

    “谢皇上,臣死罪,听凭陛下责罚。”

    “哦?爱卿何罪之有?”

    “臣丁忧于家中,惊闻流寇势大,袭掠洛阳近郊,已至城垣之外。仓促之间,未经奏请,擅自调令虎贲营入卫京师,臣死罪!死罪!”

    不请示皇帝,擅自调动军队进驻洛阳城,确实是某大逆甚至谋叛的死罪;但在场众人,却没有一人声讨袁溯。

    正所谓紧急无法律,袁溯擅自调动军队在平时当然不对,但这流寇都打到了洛阳城下了,如果袁溯不调动虎贲营支援,估计才会被灵帝砍掉脑袋。

    袁溯当然知道自己不仅无错,而且有功!但这番表态,还是必须的。

    果然,灵帝大度的笑了笑,言道:“危情突发,爱卿夺情决断,护驾有功!无罪,无罪。爱卿,平身吧。”袁术不是內侍,又作战有功,不同于对待张让几人,灵帝对他的语气还是很温柔客气的。

    灵帝再次开口:“袁卿家。”

    袁溯连忙向前一欠身:“臣在。”

    御座上地灵帝脸上隐隐都是不安和惶急,他皱着眉毛问道:“此次流贼攻城,可是因为赵延追剿流寇兵败?”

    袁溯吸了一口气就要说话,灵帝见状又急忙补充道:“袁卿家,朕要听真话,不要听好听地假话。”

    “遵旨。”袁溯沉声应道,接着就昂首对着殿内众人说道:“陛下,赵将军追剿流寇之时,末将正守孝家中,不知军中具体情况。”

    听到这个答复后,灵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飞快地挥了一下手,就有一个太监捧着一个盘子走到袁溯面前,上面装着几分手抄地奏章,重要的段落已经用朱笔在下面描出了加重线。

    袁溯把这些文件都大概地翻了一遍,都是朝中言官弹劾赵忠、赵延的上表。

    灵帝一直盯着袁溯的动作,他看袁溯看完了就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太尉袁隗,袁太尉咳嗽了一声,袁溯连忙抬头向他看去。

    袁隗朗声说道:“道路人有传言,京郊尚有流寇十余万,袁将军以为可是实情?”

    “必是夸大无疑,”袁溯轻手轻脚地把几张纸又放回了盘子里。那个太监也一声不发、静悄悄地退了下去。袁溯挺直腰杆双手按在膝盖上,冲着叔父笑道:“秉太尉。以末将之见,京郊流寇中凶恶者,不过万余,大多在昨日战中已经伏诛,不必再听什么道路人的传言了。”

    袁溯这番说完后,袁隗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灵帝发出一声冷哼,从牙缝里挤出不善的音调来:“万余流寇?赵延,果然是办得好差事!”

    听到这声评价后,袁隗连忙掉头对皇帝说道:“圣上,赵延此次他初掌大军,所以有点过于稳重保守了。”

    目前不是朝会,在座仅仅数人,袁隗自然放下老脸,公然保护阉党。

    看灵帝又哼了一声却不置可否,袁隗就又调头问袁溯:“以袁将军之见,赵延分兵驻守,此举如何?”

    这话问得袁溯心里直打鼓,今天这满屋子的人,除了灵帝和袁隗,可能都是阉党地核心成员。

    袁溯听袁隗话的意思似乎是有为赵延开脱的意思,但――如果他们真要为赵延脱罪的话,为什么刚才没有人提前来暗示我一下分兵驻守这个问题呢?我在外面等了那么久,他们要想和我串通一把,明明有的是机会啊。

    想着这些念头地时候,袁溯又偷偷看了灵帝背后的张让一眼,那老魏头双手垂在身侧,眼皮微微下搭仿佛老僧入定一般,脸上更是面无表情,一幅人畜无害的模样。袁溯看张让一幅死乞白赖的模样,心里又是暗骂了一声:“老狐狸”,嘴里只好吭吭唧唧地说道:“回太尉,以末将之见,稳重没有啥不好,不过太稳重了也不太好,至于赵将军运筹之能,实非末将能够品评。”

    张让虽然一直看着地板,但袁溯说地话他可是一个字也没有落下,心里也暗骂了一声“小狐狸”。

    其实赵延大败把张让也吓倒了,毕竟赵延是他不久前举荐的,如果赵延把战事搞得一塌糊涂他也不好说话。

    灵帝似乎对袁溯的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他一按椅子扶手就站起了身,殿中地几个臣子也连忙都从凳子上弹了起来。看着皇帝开始在正殿里打转,绕着殿踱了几步以后,灵帝突然问道:“何进、朱儁今早也来过,两人以为应继续分兵驻守京郊屯堡,以轻骑支援,延续赵延之策,卿觉得胜败如何?”

    不用说,这何进、朱儁二厮此时还很弱小,根本不敢对抗阉党,更不敢放弃庄园、收拢部队得罪朝中勋贵,袁溯想也不想地回话道:“微臣在家中亦有耳闻。何大都督有勇有谋,朱将军也是我朝名将,两人定议论,必然妥当。”

    屋子里的几个阉党闻言都是一振,灵帝脸上严肃的神情也随之一松:“袁将军就是认为能赢了?”

    因为自己造成地历史影响,袁溯拿捏不好灵帝现在心目中“赢”的标准是什么。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微臣以为,若强行追剿,王师的伤亡恐怕也不在少数。”

    灵帝听完就又和袁隗交换了一个眼色,袁隗摸着长须,慢吞吞地转过来对袁溯说道:“陛下想让袁将军全权节制南军主力,总揽追剿流寇事,不知道袁将军意下如何?”

    这绝对是袁隗在想办法给自己揽功了。

    这不等于把何进、朱儁都给得罪了吗?袁溯举目向袁隗看去,接着又偷偷越过灵帝地肩膀向后面的张让看去,但张让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袁隗也没有抬头给他任何暗示,这让袁溯额头上不禁开始渗出汗珠。

    袁溯犹疑片刻,还是决定不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但他不好明说是怕得罪了外戚:“末将资历尚浅,仓猝节制大军恐怕有失妥当……南、北军主力,现已编制溃散,仓促之间,难以集结。臣目前手下仅一营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