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 医圣李世民(求鲜花,跪求收藏)

    李孝恭那里还在训练水军,打造新船只还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出动。

    皇家小学那里,一直在接收孤儿,老师也一直在招聘,一直都不够用,二期要等二月份才能完工,而永安坊也差不多是要二月份完工。

    军队出发后,李世民就忙着种田,这天想着新政实施的情况,突然想起屈突通来,为毛想起他?

    现在屈突通为洛州都督,就挨着长安地区,实施新政就绕不开他,当然李世民也不是担心屈突通会反对,这点李世民不担心,屈突通肯定会支持,也在积极的实施新政。

    因为想起屈突通现在已经岁了,历史上的明年就病逝了,李世民觉得可惜,毕竟屈突通的功劳也非常大,也是玄武门一起扛过把子的。

    觉得应该把他调回来,但调回来,不知道怎么安排,毕竟现在朝中的位置都排满了。

    算了,先调回来再说,于是写了道圣旨,大意就是现在推行新政,而屈突通也执行了一段时间,李世民希望屈突通能回来一趟,以便他当面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考虑到屈突通年龄大了,特意调了一辆马车,加了弹簧钢的去接屈突通回来。

    就在李世民去接屈突通回来的当天,长安城的百姓又炸了,原来孙思邈突然在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医圣——大唐皇帝陛下”主要内容是:

    大唐皇帝陛下是一位医圣,写了许多医学著作,这些书籍目前在大唐皇家医学院都有收藏,大唐皇帝陛下医学水平比他孙思邈还要高,而且让人振奋的是,大唐皇帝陛下提出防治天花的方法,经过他的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牛痘接种进行防治天花。

    皇家医学院将即日起开始推行预防接种。

    皇帝陛下原来是一位医圣,居然找到了预防天花的防治办法,这可是天大的功德,要知道在天花底下死过多少人?

    于是,全长安城的百姓全部涌向了秦王府,而孙思邈他们十几个老师,带着经过培训的上百名学生,开始为长安城的百姓接种。

    而且朝庭同时下发政令,全大唐按照报纸上的内容,各地方进行防治天花接种,而李世民的名字也传扬到了全天下,这次不是以皇帝的名义,而是以医圣的名义,这是一个传奇。

    李世民看着报纸,乐得找不着北,这太牛逼了,千百年后,李世民不光是一个千古名君而且还是医圣,太酸爽了。

    而第二天,礼部尚书卢豆宽不甘落后,又拍了一臣大的马屁,同样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一代大儒——大唐皇帝陛下”主要内容是:

    文章指出,大唐皇帝陛下不光是一名医圣,同时也是一名大儒,上面密密麻麻地列举了李世民著作出版的书籍,表示大唐皇帝陛下是继孔圣人之后,在文化领域做出了无人能比的杰出贡献。

    这一下大家都傻眼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皇帝陛下,已经写过了那么多书。

    这还不算完,接着第二天,工部尚书段纶也发表了一篇文章。

    标题是:“神农——大唐皇帝陛下”主要内容是:

    大唐陛下发明了曲辕犁,著作了农业方面的书籍,指出科学种植养殖也是皇帝陛下农业书籍里面的内容,表示大唐皇帝陛下无愧于新一代神农。

    这下大家更傻了,这简直可比三皇五帝啊,接着就是振奋,在皇帝陛下领导下必然将迎来盛世,百姓们为将生活在盛世中而感到兴奋。

    这一下,李世民的声望急剧攀升,现在已经有人把他比做活着的三皇五帝。

    这导致,正在推广的新政,迅速而且毫无折扣的执行了下去,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得。

    李世民这几天过得实在太酸爽,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把他拍得飞起来,这几天过得不要太美。

    而这个时候,李世民终于收到了,关于罗艺谋反然后被杀的消息,于是李世民立刻给了长孙无忌一份名单,让他按赶紧安排泾州的地方官员推广新政。

    与此同时,程咬金已经快速的攻占了梁师都的宁朔,不日将兵围朔方,而尉迟恭的部队还在行军中,估计还要三五日才能抵近。

    古代打仗就是慢,这已经算快得了,要是以前更慢,现在也急不来,而且也不会出什么意外。

    所以李世民也不急,正准备去后宫和后妃们增进一下感情,刚准备去,这时内侍汇报说屈突通在外面求见。

    于是李世民赶紧让屈突通进来。

    “老臣叩见陛下”屈突通一进来首先躬身施礼。

    “免礼,免礼,蒋国公不是前几日才派人去接你的么?怎么回来得如此之快?”李世民疑惑道。

    “陛下相召询问新政,老臣不敢怠慢,于是接到旨意赶紧动身,再加上马车行动起来甚是平稳,所以回来得快些。”屈突通连忙回道。

    “那蒋国公能否说说新政的情况?”在知道了屈突通为什么回来的如此之快后,接着问道。

    “新政很好,现在每个官员都知道自已该干什么,不会怠政,而且也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所以非常好。问题也有,主要还是官员的问题,有些官员完全没有相应的能力,无法胜任目前职位。”

    “嗯,这个问题哪里都有,京考时京城的官员裁撤差不多一半,裁下来的都是这样的情况,实施新政的地方,年底吏部都会考评这些地方的官员,如果考评不过,肯定是要裁撤下来的,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已选择相应的职位进行测评,如果合格,也会对他们进行安排。”

    “如此甚好。”屈突通抚须说道。

    “蒋国公,实不相瞒,其实召你回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主要是感到蒋国公如此高龄,还在为大唐操劳,实在于心不忍。朕的想法是你在皇家军事学院教授兵法。这样一来,你既没有那么操劳,也可以为大唐培养军事人才。”李世民非常坦诚的说道。

    “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屈突通疑惑的问道。

    “是的,大唐现在除了实施新政外,军事方面也进行了改革,现在普通士兵也能够通过军功得以晋升,那就要培养他们的军事素养,否则就无法胜任相应的职位。”李世民开口解释道。

    “老臣遵旨”屈突通听完没有犹豫立刻回道。

    接着两人又聊了些其他事情,在这个聊天的过程中,屈突通说起他在路上看到的报纸,对大唐皇帝陛下的景仰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李世民被拍得晕头转向。

    最后有感于屈突通对大唐的功劳,李世民授予了屈突通荣誉元帅军衔,在他离开时特意吩咐先把屈突通送到皇家医学院孙思邈处,让他帮忙看一下。

    等屈突通走了后,李世民拍了拍自已的额头,得,忘了问黄河堤岸的事情。

    于是又把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一起找了过来,让他们派人调查一下洛州和延州黄河两岸的情况,为今后发布政令提供依据。

    李世民都打算植树造林了,黄河要是决堤是真心受不了啊。

    不管怎么样,还是先调查一下再说。

    这边李世民的日子过得很潇洒,那程咬金也过很惬意。

    这是打仗么?原来程咬金一路上直奔朔方,到达宁朔时,刚把城一围,那边还没过一会就把城门打开了。

    原来,人家在城头一看,泥玛,这仗怎么打?城外的士兵个个都身着铠甲,见鬼了,太吓人了,本身梁师都这边就有很多人想要投靠李唐,毕竟大家都是中原人,投靠突厥人算是什么回事?

    看到这种情况,得,直接投降吧,而且这样一来,朔方那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就有了战争分子程咬金非常不满的原因。

    士兵也不满啊,泥玛,这不打仗怎么缴获?都嚷嚷着要不要重新摆开架式?总不能把别人的府库当成缴获吧?这肯定是不算的。

    弄得那帮投降了的人,面面相觑,没见过这样的。

    接着就好办了,程咬金直接让他们呆在家里,等待圣旨。

    军队直接缴械后呆在营房等待接受整编,这些人暂时还不能放,也没有时间甄别,留下一个团的士兵维护当地治安,大军休息过后,直接向朔方开去。

    而随行而来的文官,直接拿着一份名单,开始征用原梁师都手下的官员,并实施大唐新政,安排城内的工匠,按照带来的图纸打造曲辕犁,并向百姓们分发粮种。

    &bp;&bp;&bp;&bp;

    &bp;&bp;&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