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日头很烈,照的四下亮腾腾的。

    长长的驴车拉着一盒盒的骨灰, 慢慢的进了杭州。

    山东和河北地界的2w多日本人都被消灭了,但华国也因此死了3000多人。

    这个数字还没有计算张之洞的死伤, 以及被胡灵珊的屠刀逼上战场的山东百姓的伤亡。

    “大人, 大人!我儿子呢?”有老妇人惊慌的问,好好地出征,回来的,就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盒子?

    官员无言以对。

    任何安慰的套话,都不能缓解亲人逝去的悲痛, 和绝望。

    哭声越来越大。

    桐庐县。

    “听说张奇死了?”有人低声的道, 眼神却有些漂浮。

    “是啊, 朝廷已经把骨灰送来了,还发了抚恤银子, 有300两呢。”说的人重重的咽口水。

    300两银子, 天哪,这是多少钱啊?一辈子也赚不到啊。

    “张奇家还有人吗?”先头的人又问。

    “还有一个3岁的女儿,张奇雇了一个老妈子带着。”

    都是一个村的, 谁家不知道谁家事。

    “这个, 算是绝户了吧?”先头的人声音更低了, 但听得人都打了个颤。

    “是!是绝户了!”回答的声音,带着颤抖,带着惊慌,带着喜悦。

    “去找村长说说。”

    “好。”

    开始是几个人,后来是十几个人,再后来,是几百个人。

    张家村的人,除了张奇家,基本都到了。

    “村长,你说句话。”有人催促。

    村长瞅着日头,不吭声。

    “张奇是我们张家的人,他死了,自然该由我们张家照顾他的家小,没说的,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张阿毛大声的道,用力的拍着胸脯。

    “要是张奇留下的是个儿子,我张阿毛有口饭吃,绝对不会饿着他的儿子,谁敢欺负他的儿子,我张阿毛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可是,张奇留下的是个赔钱货啊,难道要看着张家的财产,就这么便宜了外人?”

    “是啊,是啊!”村民们一起叫着。

    “张奇是朝廷的人,会被朝廷追查的。”村长终于开口了。

    张阿毛笑了,原来村长是怕这个,还以为村长看到偌大的钱财不动心呢。

    “人都死了,抚恤银子也拿了,还算什么朝廷的人,再说,我们族里的事情,朝廷管得了吗?”

    是啊,自己一族的事情,外人凭什么说话,就是天皇老子,也不能管别人的家事。

    村长咬牙道:“张阿毛,你去,把那个老妈子赶走,就说我们族里自己会照顾,不用她了。”

    几百个人蜂拥着进了张奇的屋子。

    “你们干什么?”老妈子抱着小女孩,惊慌的问着。

    “以后不用你了,我们会照顾她的。”张阿毛从老妈子怀里夺走了小女孩,又嫌弃小女孩的哭声,狠狠的打了一掌。

    “还给我!”老妈子奋力的抢夺,却被某个村民一脚踢翻,在地上滚了几滚。

    “再不走,打死了你!”村民们恐吓着。

    “这是我先看中的!”某个村妇用力拿着一掌漂亮的椅子不放。

    “你看中就是你的?凭什么?”另一个村妇同样不放手,用力争夺。

    “小心!这个很贵的。”某个村民眼神火热的注射着一个漂亮的西洋座钟,早听说洋货昂贵无比,这次终于可以拿一个回去当传家宝了。

    “都小心点,这屋子是我的。”张阿毛大笑。

    老妈子慢慢爬起,忍着痛,一瘸一拐的离开。

    日头明亮,鸟声清脆,大好世界。

    ……

    “碰碰碰!”半夜,杭州衙门的鼓被人用力的敲响。

    老妈子一身的污秽,用力的敲打着。

    “官老爷啊,冤枉啊!”

    值班的衙役问清了案情,吓了一跳,迅速的汇报上去。

    “什么事情啊?”严复被人从被窝拖起来的时候,看了一眼窗外,乌漆墨黑的。

    “大人,皇上紧急会议。”侍从低声的道,手脚利索的给严复披上衣服。

    严复大吃一惊:“发生了什么事情?”

    华国立国以来,半夜开紧急会议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知道,但是,看外面的动静,各位大人都惊动了。”侍从摇头道。

    又有一个人冲了进来:“大人,快点,皇上带人出城了。”

    严复大惊。

    议事厅。

    几十个华国的最高官员默默的坐着,案情太简单,又太严重,原本还有的一丝丝睡意,全部没了。

    “这还是华国吗?”胡博超怒骂,前方为国捐躯的勇士尸骨未寒,竟然就被人谋夺了家产,唯一的遗孤都生死未卜,以后谁还会对华国用忠心度?

    众人默不作声,心里却都有了几分明白,华国眼看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盛,难免会有些懈怠,不想在眼鼻子底下的桐庐,竟然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那么在偏远的地方,更是无法无天了。

    顾头不顾脚的快速发展,终于慢慢掀开弊病的一角了。

    “革(命)还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严复长叹一声。

    改变这个世界,果真是任重道远。

    “以后所有的军人遗孤,是不是都由朝廷统一照顾?”有人提议。

    张謇沉吟,为了一个例子,建立专门的衙门,只能浮于表面,治标不治本。

    “依老夫之见,不如建立一个公务实施后,对结果反复检查和监督的流程。”

    ……

    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一天前还属于张奇的屋子,被人一脚踢开了门。

    “谁啊?”张阿毛急急忙忙的披衣出来。

    “张奇在哪来?”来人背着光,厉声问着。

    这是找张奇寻仇?张阿毛心里一宽,道:“张奇已经死了。”

    “胡说,这不是张奇的家吗?你是张奇的什么人?”来人的剑抵到了张阿毛的鼻尖。

    “张奇真的死了,这屋子已经归我了,张奇的女儿关在后屋,你想见她,我带你去。”张阿毛吓得半死,颤声道。

    小小的女孩子,蜷缩在屋子里,已经昏迷了过去。

    “这就是张奇的女儿?”来人厉声道。

    张阿毛感觉到了话里的杀气,急忙道:“是,就是她!你尽管带走,要杀要剐,随便你。”

    “可惜,竟然是真的。”来人忽然叹气。

    张阿毛不明所以。

    剑光闪烁。

    尖利的惨叫声惊醒了全村人。

    来人淡定的抱起小女孩,进入厨房,开始热米粥。

    门外一人瘸着腿,却飞快的进来,抢过锅碗,熟悉的动手做着。

    “好像是张奇家!”

    不断有人起来,点亮了烛火,拿着棍棒汇聚到村道上。

    “去看看!”村长大声道。

    几十人互相壮胆,慌慌张张的到了张奇家。

    惨叫声已经停止。

    看看落在地上的门板,一群人吓了一跳。

    “阿毛,你在吗?”有人大声的道。

    没人应声。

    “进去!进去!”村长在后面大叫。

    几十人提着灯笼,慢慢的进去,很快就看见了躺在地上的张阿毛。

    “啊!”看清的人大叫。

    张阿毛手脚全被人砍了,倒在血泊中,闭着眼睛,不知道是死是活。

    “快报官!”村长颤抖的叫着。

    “贼人或许还在……”有村民道。

    有人转身就跑,和杀人不眨眼的悍匪比,这区区几十个人,完全不能带来安全感。

    屋子内,小女孩子慢慢的咽下米汤。

    “管理一个国家,真的不是这么容易啊。”抱着小女孩的人,悠悠的叹息。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只要有一个人还在不幸当中,就是王的责任。

    天色大亮的时候,张家村的村民们终于盼来了官老爷们。

    “杀人?”桐庐的县长大惊,飞快的组织人手准备动手。

    马蹄声急,百余骑飞快的赶到。

    “都抓起来!”领头的大声下令,立刻分出几十骑驱赶着张家村的百姓,剩余的迅速的将张奇家护住。

    桐庐县长大怒:“什么人?”

    领头的骑兵已经快走近张奇家,闻言回头冷笑道:“御林军!”

    桐庐县长紧紧盯着四周的骑兵,想到了一个可能,心里一抖。

    “这个村的人,全部剐了,尸体就挂在桐庐城,不得收殓。”胡灵珊淡定的道。

    跪在地上的桐庐县长抖了一抖,没敢说话。

    “你继续查下去,桐庐县内,还有多少人敢欺负朕的军士!

    朕倒要看看,有多少人不把朕放在眼里。”

    ……

    “大人,我们没罪啊!”村民们大哭喊冤,又不是杀人,又不是放火,不过是把族里的财产分给族里的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我们自家人的事情,官府不能管!”有人大叫。

    “这是要官逼民反吗?”有人更是带着几分威胁几分得意的道。

    “敢大叫的,给我打!”桐庐县长怒喝道,一群不知死活的东西。

    桐庐出了这种事情,还被皇上知道了,他的考核是可想而知了。

    真是倒霉。

    几百个村民,被押到了桐庐县城,围观的人将县衙附近挤得水泄不通。

    “是什么大案子?”有人低声的问着,忽然就带来了几百个人,个个都有被殴打的痕迹,一定是惊天的大案了。

    “难道是谋反?”有人低声道,看着株连九族的样子,有点像啊。

    一个衙役大声的开始宣读着这群人的罪状。

    “不过是分了绝户的财产啊,没错啊。”有人惊讶的道。

    “手段太歹毒了点,竟然连个小的也要害死了。”有人自以为找到了原因。

    “是啊,一个小的要费多少银子,用的着下毒手吗,这可好,被皇上知道了。”有人道。

    没人以为夺了绝户的家产有什么大不了,家族的观念,比国法更大。

    或者,一群穷人分一个富人的财产,让所有穷人都觉得兴奋和开心。

    桐庐县令听着人群中的言语,忽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心里再也没有一丝对无辜被牵连了考评的不满。

    人心如此,愚蠢至此,自私至此,无知至此,这华夏民族,果真是脑袋后割了辫子,心里还有辫子啊。

    桐庐县令厉声道:“都给我记住了,华国之内,国法如天,官法如炉,以为祖宗家法族法了不起的,这就是下场。”

    国家力量之下,家族的力量算什么东西。

    张家村全村几百人当众被剐,悬挂于桐庐城头。

    “皇上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事情传开,很多人不满,自古以来,除非是出了人命案子,其余家族里的小事情,比如谁家多分点田,谁家多分块肉,都是家族里自己决定的,张奇一案,除了张阿毛死有余辜,其余人又做错了什么?个人的东西,不就是家族的吗,家族还管不得了?

    “就是啊,官府也管得太多了。”要是只看张奇一例,皇帝老子要为手下士卒出气,爱杀人就杀人,爱屠村就屠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但胡灵珊做事,从来都是以一推百的,以后这家族的事情,只怕也要受到官法的限制了。

    族里的事情,就是家事,皇帝老子连别人的家事都要管,岂有此理。

    华国对阵亡将士遗孤的调查,飞快的展开,又飞快的汇拢消息,张奇一案件,不是孤例。

    家里只留下寡妇和女儿的,财产被夺,人被赶走,或失踪,或强行许配了族里的无妻男子。

    家里只留下幼子的,都被夺了产业,幼子却开始了吃百家饭的日子。

    每查一案,就是一群人人头落地。

    但也有几个案件非常的特殊。

    “民女李小花。”跪在地上的女子低声的道,根本不敢抬头。

    “你为了族里的人求情?”胡灵珊问道。

    “是。”李小花急忙道。

    一个被族人夺了财产的遗孤,为了夺她财产的人求情。

    “虽然他们做错了事情,但是,他们也是迫不得已的,大伯家需要钱给儿子去媳妇,二伯家需要钱买新的衣服,三伯家……”李小花认真的说着。

    “所以,你被赶出自己的家,你自己睡破庙,你都无所谓?”胡灵珊问道。

    “是啊,我爹常说,都是一家人,要互相帮助。”李小花想起了大伯家抢走了她家的鸡,全家人围着桌子,开心的吃着,见她走近,就皱着眉,扔给她一个冷馒头,把她赶走。当时,她确实很失落,但是,后来,她就觉得没什么,大伯家没鸡吃,给他们吃鸡,没什么啊,都是一家人,就该互相帮助,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吃鸡的样子,她心里也高兴。

    胡灵珊盯着李小花半天,终于明白,自己遇到了什么。

    原本还以为李小花是因为对方都是亲戚,抹不开情面,看来还是想简单了。

    真是长了见识。

    “请皇上放过民女的族人,皇上有什么责罚,民女愿意一身承担。”李小花认真的道,在地上重重的磕头。

    议事厅内,一片叹息。

    “这是儒教造成的,还是道德造成的?”胡灵珊真心的问严复,问张謇,问何子渊。

    三人默然,鼓吹为了国家牺牲,为了民族牺牲,为了家族牺牲,为了集体牺牲,为了一切比个人大的集团牺牲,少数人为多数人牺牲,这是延续了几百年的思想,出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出过无数让后人敬仰的英雄人物,但,也出过无数让人唏嘘的悲惨故事。

    鼓吹高尚,引起无知之人的效仿,然后降低国家管理成本,这种做饭是对是错,真是难以确定。

    唯有叹息。

    “东方的理念,是国家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西方的理念,个人的利益,组成了国家的利益。

    朕才疏学浅,不能看清孰对孰错。

    但是,朕从来不信别人的道理,朕的国家里,个人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胡灵珊对李小花道:“你的族人违反了朕的法律,朕要刮了他们示众……”

    李小花想说话,胡灵珊挥手阻止。

    “朕见你,只是因为你的父亲为了朕,为了这个国家而战死,朕不能让他的女儿被人欺负,除此之外,你的朕的眼中,没有一丝的分量。你的父亲的财产,朕已经夺了回来,你以后好自为之。”

    “民女愿意用家父的财产换族人的性命。”李小花用力磕头。

    胡灵珊挥手,侍从将李小花拖了出去。

    李小花依然在大喊:“皇上,民女愿意用家父的财产,和民女的性命,换族人的性命,皇上……”

    喊声渐渐远去,议事厅内依然沉默。

    “按照儒教的标准,这个算是烈女还是孝女?可以广为流传,成为美谈了吧?”胡灵珊冷笑。

    严复等人苦笑:“陛下,这些不是儒教的真意啊。”

    这种曲解儒教思想,故意扭曲奉献,扭曲人性,扭曲人情,扭曲法律的事情,300年来数不胜数,但这又怎么能代表儒家真正的思想呢?

    儒家并不鼓吹扭曲,儒家出过无数大义凛然的英雄,儒家的真意是仁爱守礼,但是,这个拖了300年辫子的华夏民族,4万万人当中,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儒家真意呢?

    以德报怨都能曲解出来,还有什么不能曲解的?

    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不停的曲解曲解曲解。

    “朕不知道什么真意假意,朕只知道,传得人多了,假的也变成真的了。”胡灵珊道,“朕没有办法向华国几千万人解释,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但朕可以用刀告诉华国几千万人,朕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

    ……

    华国的各个县衙又贴出了新告示。

    “一村同姓以上超过3成,就要征收家族税?”看得人惊讶的合不拢嘴。

    华夏人向来族而聚之,很多村子根本就是一个家族发展起来的,牛家村张家村李家村王家村,别说3成了,全村都是一个姓,也不稀奇。

    “朝廷这是要万税吗?”很多人恼怒的道,还以为华国会廉洁一些,没想到华国比满清还要黑暗,竟然连家族税都蹦出来了,以后要不要出个晒太阳税,呼吸空气税?

    “一定要和朝廷说理!”有人气愤的道。

    和朝廷说理?

    一群人鄙视,别说华国的朝廷从来不讲理,就是满清大明大宋大唐,什么时候见过朝廷在收税的时候讲过道理?

    大明朝的税率是前无古人的三十税一,而且坚决不增加,但辽东辫子打仗,就征辽饷;剿灭陕西流民作乱,就收剿饷;要练兵,就收练饷,合理吗?朝廷才不在乎呢。

    有人无奈:“那就只能老老实实的缴纳家族税?”

    “嘿嘿,慌什么,皇帝老子懂个毛啊。”有人冷笑,这条新的要钱的法律,在聪明的华夏人眼中,漏洞百出。

    “老赵,我找你有事。”老王热情的拉住老赵。

    “朝廷新的家族税知道了吧?”老王笑着问道。

    老赵愁眉苦脸,赵家村啊,60%的人都姓赵。

    “王家村可没有人姓赵。”老王提醒。

    “你的意思是,我搬到你村去?”老赵皱眉道,重新盖屋子,需要一大笔钱的。

    “可以住我家啊。”老王笑道。

    老赵忽然明白了:“高!”

    当天,老赵和老王一起搬家,老赵住进了王家村原来老王的屋子,老王住进了赵家村原来老赵的屋子。

    “来,干了!”几个人互相敬酒,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家族税了。

    这样的机灵人多的是,邻近村庄的搬家率嗖的提高到一个非常牛掰的数字。

    有人拜访严复。

    “严老,皇上这疯病,是越来越严重了。”客人认真的道,动不动就杀人,动不动就灭门,太凶残了,已经找不到了理智了,好像除了杀什么都不会了。

    严复摇头:“看这次的家族税就知道,皇上已经开始明白,用杀可以解决问题,但有比杀更简单的办法。”

    按照胡灵珊最早的做法,肯定是下令家族分散,不服就杀,但又何必呢,轻轻巧巧出了一个家族税,流行几千年的家族宗法,就处于崩溃的边缘。

    搬迁出去的族人,还会听族长的意思吗?还是族长随叫随到的吗?还对族里有生死与共的感情吗?只怕未必。

    严复叹息,这几天看胡灵珊埋头看地图,不住的要求加快工业化,就知道家族已经完蛋了。

    城市化和工业化,解脱了人口被土地的束缚,家族的概念会被家庭的概念取代,族长只会是逢年过节才记起的老家的亲戚而已。

    想要依靠家族宗族的力量,侵吞族人的财产,再也没有可能了。